陳文娟
近日,在“香都”新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人在排練廳載歌載舞,有人在健身場地運動健身,有人在閱讀區翻閱心儀書籍;墻上張貼的防疫常識、移風易俗宣傳畫生動傳神,“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宣傳畫潤物無聲地講述著百姓身邊故事……一顆顆文明的“種子”悄然撒進人們的心坎里。
近年來,新都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為樞紐,將婦女兒童之家、青年之家、街道便民服務、社區文化活動場館等多方資源充分融合,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活動,讓文明實踐融入群眾日常,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以“柔”克“剛”?攻克治理難題
走進新都區新繁街道瑞云社區,目光所及,街道寬敞干凈、商鋪林立,休閑廣場上鍛煉身體的居民滿臉笑意。“如今的瑞云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住在這里很幸福。”這是現在瑞云社區居民共同的心聲。
“這樣的認可來之不易,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揮了大作用。”瑞云社區黨委書記楊洪燕感慨地說。
瑞云社區是典型的多村集中居住、規模較大的涉農社區,此前社區污水橫流、垃圾亂扔、違章搭建等問題層出不窮,居民文明意識薄弱、社區矛盾尖銳。
發揮基層黨員引領示范作用成為“解題”突破口。
“必須要讓居民看到黨員以身作則、為群眾辦實事的態度。”楊洪燕介紹說,瑞云社區以“黨建引領+志愿共建”發展模式,將轄區內的黨員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伍中,以社區文明實踐站和“溫暖28”志愿系列服務活動為平臺,持續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以志愿服務活動的“柔”,攻克社區存在治理難題的“剛”。
如今,瑞云社區的志愿服務已從最初黨員的“先行先做”,變成現在居民集體的自發行動。
“楊書記,雖然我干不了什么體力活,但我會積極支持你們。”志愿服務活動給社區帶來的改變,87歲的李舉長大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每月,李大爺都會向瑞云社區的“溫暖28”公益基金捐贈100元,他說:“我也要為志愿服務活動出份力。”
品牌化服務拉近鄰里距離
3月28日,“媽媽家的味道”團隊隊長馬運荷帶著團隊的姐妹們為新都區桂湖街道桂東社區文明實踐站內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送去免費泡菜。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社工蔣老師說:“有了你們送的泡菜,大爺大媽他們又能多吃一碗飯了。”
“雖然大家同住一棟樓,但鄰里間的交流卻很少,所以我想通過做泡菜這個活動,來增進鄰里的感情。”在問及為什么要做“媽媽家的味道”時,78歲的馬運荷表示,“希望能發揮‘余熱’,力所能及地讓自己所在的社區變得更和睦。”
打造和諧的鄰里關系是桂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站整合資源,培育打造出文化服務品牌“媽媽家的味道”。據了解,“媽媽家的味道”主要通過制作泡菜傳承桂東社區泡菜文化,讓大家坐在一起,增進鄰里和諧友好關系,傳遞志愿者精神。
“‘媽媽家的味道’隊伍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帶動了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當中,致力于把我們的社區建成文明和諧的大家庭。”桂東社區黨委書記鄒敏對“媽媽家的味道”團隊帶來的改變很自豪。
“大家在學做泡菜的同時,通過交流增加感情。”性格內向的曾桂大姐在“媽媽家的味道”團隊里不僅學會了做泡菜,性格也變得開朗了。現在,團隊有志愿活動她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
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每到開放日,新都區斑竹園街道三河村球場都會有許多村民前來活動。孩子們在足球訓練營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認真地練習著踢足球的基礎動作;足球愛好者們在球場上盡情揮灑著汗水……
三河村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成都足球第一村。一直以來,三河村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注重提升村民精神風貌。三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圍繞“文旅興村、文明潤村”的總體思路,以足球運動為牽引,積極引導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探索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
依托兩個7人制足球場,三河村已成功舉辦7屆“寶柚杯”足球超級聯賽,吸引了每年超10萬人次游客觀賽。
同時,三河村還借助各文明實踐點,不斷延伸便民服務。“這么熱的天氣,大家進來喝口水休息一下嘛,免費的。”三河村蔓庭餐館老板陳正建熱情地招呼著人來人往的游客。蔓庭餐館是三河村的一處文明實踐點位,為游客免費提供開水、雨傘、消毒液、創可貼等,提升了游客觀賽、游覽的體驗感。
如今,三河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富了村民腰包,村民增收的同時精神面貌也在悄然改變。(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