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育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潮汕醫院傳染科 廣東 潮州 5157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臨床病發率較高的難治性疾病,主要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檢測為陽性,常表現為乏力、惡心、腹脹等,且肝大,有輕微壓痛,嚴重可導致患者慢性肝病面容、脾大,肝功能出現異常,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目前針對該疾病常以抗病毒、抗纖維化等治療方法為主,而肝纖維化主要是因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肝損傷所造成的病理性變化,主要表現為肝內細胞外間質成分出現異常沉積。而臨床常用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分散片進行治療,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增生,繼而改善患者病情;復方鱉甲軟肝片是一種中成藥,可有效發揮解郁疏肝、消瘀化結、調理經絡等功效,對抑制患者肝纖維化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我院2020 年2 月—12 月收治的82 例患者,分析恩替卡韋分散片聯合復方鱉甲軟肝片治療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0 年2 月—12 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2 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41 例。參照組男20 例,女21 例,年齡40 ~62 歲,平均年齡(55.46±3.26)歲;病程11 ~20 年,平均(15.65±4.12)年;文化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18 例,大專及本科16 例,本科以上7 例。實驗組男19 例,女22 例;年齡39 ~63 歲,平均年齡(56.49±4.12)歲;病程10 ~18 年,平均(15.42±3.22)年;文化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17 例,大專及本科15 例,本科以上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中有關肝纖維化的診斷標準;②經臨床實驗室化驗、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③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年齡、性別、文化水平及病程等臨床資料完善,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心肺腎等功能缺損疾病者;②患有嚴重惡性腫瘤或癌細胞擴散者;③合并嚴重自身免疫性或感染性疾病者;④對本次藥物過敏者;⑤經診斷患者為原發性肝癌,或藥物性、酒精性肝病者;⑥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⑦中途退出或臨床資料丟失者。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肝與營養支持治療,參照組為恩替卡韋分散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19;0.5 mg×7 s(潤眾))治療,0.5 mg/次,1 次/d。
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鱉甲軟肝片(內蒙古福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91011;0.5 g×24 s)治療,2 g/次,3 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18 個月。
(1)療效判定:經藥物治療患者乏力、腹水與黃疸等癥狀均消失,且經影像學檢查患者的肝膽縮小與門靜脈增寬等情況基本消失或顯著好轉為顯效;治療后患者乏力、腹水與黃疸等癥狀改善,影像學檢查患者的肝膽縮小、門靜脈增寬癥狀改善為有效;治療后未滿足上述標準,影像學檢查患者各項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本組總例數×100%。(2)肝功能指標: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白球比(A/G),并比較。(3)肝纖維血清指標:以光免疫分析儀檢測患者透明質酸酶(HA)、層粘蛋白(LN)、Ⅲ型膠原蛋白(PC Ⅲ)、Ⅳ型膠原(CV Ⅳ)。(4)檢測患者肝硬化值(LSM)、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和血清自然殺傷(NK)、白介素-2(IL-2)水平:借助Fibroscan 無創肝纖維化診斷儀測定患者LSM值,聚合酶鏈式反應測定HBV-DNA定量,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法測定血清NK 細胞水平,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IL-2 水平。

治療后,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ALT、AST、A/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兩組ALT、AST、A/G 水平均改善,實驗組ALT、AST 低于參照組,A/G 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治療前,兩組HA、LN、PC Ⅲ、CV Ⅳ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兩組HA、LN、PC Ⅲ、CV Ⅳ水平均改善,實驗組各項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纖維血清標志物比較(± s, ng/mL)
治療前,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兩組LSM、HBV-DNA 定量降低,血清NK 與IL-2 水平升高,且實驗組LSM、HBV-DNA 定量低于參照組,血清NK 與IL-2 水平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LSM、HBV-DNA 定量、血清NK 與IL-2 水平比較(± s)
肝纖維化是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轉變為肝硬化疾病的中間階段,主要是因為肝細胞長期且反復受到乙型肝炎病毒侵襲,繼而造成肝細胞代謝出現異常,促使肝內纖維的締結阻滯增生而誘發。但該過程屬于一種可逆癥狀,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可有效預防患者病情向肝硬化或肝癌發展,繼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而針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病癥治療,主要為抗病毒與抗纖維化兩個方面。而隨著臨床中醫學的發展,在臨床等等廣泛應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醫學中屬于“黃疸”等范疇,認為患者的病發機制與其外染濕毒、情志抑郁等因素有關,造成肝失調理、經絡阻滯與肝郁氣滯,因此針對患者病情治療應以疏肝解郁、消瘀化積為主。恩替卡韋分散片是一種新型且強效的核苷類藥物,是臨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常用藥物,可有效發揮強效、安全、副作用少等優勢。但該藥物需長時間服用,不可隨意停藥,否則極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臨床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復方鱉甲軟肝片是一種由多種中草藥制成的中成藥,其中的鱉甲可養陰清熱、平肝熄風;三七、紅花、赤芍等中藥可有效發揮活血化瘀功效,對患者肝臟供血改善作用顯著,有效維持肝細胞活性,促使膠原蛋白降解、吸收,有效抑制肝纖維化發生;而梔子、郁金可利膽退黃、清肝泄熱,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轉氨酶,發揮顯著的肝功能保護作用;黃芪、黨參與靈芝可扶正祛邪,促使患者免疫力提升;冬蟲夏草可保護肝功能、抗衰老,有效抑制PC Ⅲ在肝內沉積,且可促使形成的膠原纖維溶解吸收。多種中草藥合用,可有效抑制肝臟內膠原纖維合成,促進降解、吸收,有效預防肝纖維化發生,達到有效的祛瘀消結、保肝護肝的目的。給予患者上述藥物聯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病癥,其效果顯著。
本文實驗結果中,與參照組對比,實驗組總有效率較高,各項肝功能指標與肝纖維化血清指標均較優(<0.05),表明針對患者病情進行恩替卡韋分散片與復發鱉甲軟肝片聯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病癥,促使肝功能恢復,有效降低肝纖維化血清指標,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LSM 可有效反映患者肝纖維化水平,且因患者存在細胞免疫缺損,所以血清NK 細胞與IL-2水平降低,但本實驗結果中證實,治療后聯合組LSM、HBV-DNA 定量較低,血清NK 與IL-2 水平升高(<0.05),表明聯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各項指標改善。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分散片聯合復方鱉甲軟肝片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纖維化與肝功能,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病情治療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