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致強 李夢婷 張留平 王越
便秘是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之一,我國成年人慢性便秘發病率為3%~11%,女性的患病率比男性高4倍,60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甚至可以高達15.0%~37.3%[1],長期便秘還容易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等。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病人最常見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這類病人由于疾病本身以及腸道功能和微環境改變,發生便秘后更易引起不良后果[2-3]。有研究顯示,便秘所導致的相關癥狀容易造成ESRD病人毒素堆積及軀體不適,間接影響其情緒和日常生活,從而降低生活質量。本次研究旨在探索老年HD與PD病人便秘發生的影響因素,為今后制訂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1年1~6月于我院行HD和PD治療的老年病人300例進行橫斷面調查。納入標準:(1)透析時間≥3個月;(2)年齡≥60歲;(3)按照醫囑規律接受透析治療;(4)病情穩定,認知正常,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卒中、全身急性感染或其他疾病急性發作;(2)合并惡性結、直腸腫瘤或結腸切除史;(3)先天性胃腸功能發育不良;(4)臨床資料不完整及不能配合調查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病人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當場發放,當場回收。HD病人問卷于病人透析當日填寫,PD病人問卷于病人來院隨訪時當場填寫。不方便填寫者由家屬或研究者采用交談的方式協助填寫。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件號:2021ZDSYLL139-P01)。
1.2.1 一般資料: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查表收集病人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透析齡等。
1.2.2 便秘評估量表(Constipation Assessment Scale, CAS):便秘的嚴重程度采用CAS進行評估。CAS評估了與便秘密切相關的8種癥狀,包括腹脹或脹氣、排氣量變化、排便次數減少、稀便、直腸梗阻和壓迫感、排便時直腸疼痛、糞便量少、 便意急自排不出,總分0~8分。根據CAS評分將病人分為便秘組和非便秘組。
1.2.3 便秘病人生存質量自評量表(PAC-QOL):采用PAC-QOL中文版[2]對病人生存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共包含4個維度,即軀體不適、社會心理不適、擔憂焦慮和滿意度,共28個條目,按照0~4分五級評分法進行評估,計算總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生存質量越低。
1.2.4 實驗室指標:收集病人實驗室檢查指標水平,包括Hb、透析前血鈣、透析前血磷、甲狀旁腺激素(iPTH)、堿性磷酸酶(ALP)、白蛋白、前白蛋白。

2.1 病人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一共發放300份調查表,回收3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調查問卷291份,有效率為97.0%。其中男158例,女133例,HD組平均年齡高于PD組。2組病人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2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2.2 便秘組與非便秘組生存質量比較 對病人進行PAC-QOL評分,結果顯示,便秘組病人PAC-QOL總分及軀體不適、社會心理不適、擔憂焦慮與滿意度得分均高于非便秘組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便秘組與非便秘組生存質量比較分)
2.3 不同透析方式便秘與非便秘病人臨床資料比較 HD病人便秘發生率為66.92%,PD病人便秘發生率為89.29%。HD病人便秘組與非便秘組年齡、透析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D病人便秘組與非便秘組年齡、血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HD組與PD組便秘與非便秘病人臨床資料比較
2.4 透析病人便秘影響因素分析 將透析方式、年齡、透析齡、血磷、有無高血壓、有無糖尿病等項目作為協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透析方式(OR=2.28,95%CI: 1.49~3.50,P<0.001)、年齡(OR=1.71,95%CI: 1.21~2.43,P=0.003)、透析齡(OR=0.38,95%CI: 0.15~0.98,P=0.046)、糖尿病(OR=3.23,95%CI:1.88~5.57,P<0.001)是病人發生便秘的獨立危險因素。
3.1 老年透析病人便秘發生現狀 便秘是一種致殘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尤其是老年人,其慢性便秘的累積發病率更高[3],8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甚至可達37.3%[1]。本研究基于CAS量表對我中心行HD或PD的老年ESRD病人便秘的患病率進行橫斷面調查,分析其獨立危險因素。結果發現,HD病人便秘發生率為66.92%,PD病人便秘發生率為89.29%。有研究提示,HD病人便秘發生率存在明顯地域差異,我國報道的HD病人便秘發生率為36.3%~71.1%[4-5]。
3.2 影響老年透析病人發生便秘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發現,透析方式是老年透析病人發生便秘的獨立危險因素,PD病人便秘發生率高于HD病人,這與Zhang等[6]報道的HD病人便秘發生率高于PD病人,HD病人便秘發生風險是PD病人的4.2倍不一致。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受研究中心限制,PD病人人數較少,且PD病人平均年齡顯著低于HD病人(P<0.05)。年齡也是影響老年透析病人發生便秘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病人年齡越大,尤其是年齡>80歲的老年人,便秘發生的風險越高。這一結論與門春翠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一方面可能與老年人胃腸道功能減弱,食物在胃腸道中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有關[8];另一方面,老年人體力以及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也容易出現功能性便秘。
有研究證實,糖尿病是HD病人便秘的風險因素[9],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糖尿病病人長期高血糖狀態會造成神經病變,而這種病變會作用于胃腸道,造成病人胃排空減緩,繼而增加便秘風險。
3.3 并發便秘對老年透析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 便秘可引起頭暈、疲勞等不適癥狀,還會伴有食欲下降、惡心反胃、下腹部疼痛等不適, 也有調查顯示慢性便秘與心腦血管疾病、乳腺疾病和早期老年性癡呆等發病密切相關。本研究發現,發生便秘的病人在軀體不適、社會心理不適、擔憂焦慮以及滿意度等方面得分均顯著低于非便秘組病人(P<0.05)。與陳林等[10]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與老年透析病人由于便秘帶來的排便困難、下腹部膨脹感,以及伴隨乏力、營養吸收不良等問題有關,給病人生理與心理均帶來較大的影響,繼而影響病人生存質量。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由于我中心透析病人限制,HD病人人數與PD病人人數相差較大;(2)未同期檢測其他可能的危險因素,如透析充分性等。
綜上所述,便秘是老年透析病人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而透析方式、年齡、透析年限、有糖尿病是便秘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然而ESRD病人便秘的發生是一個涉及多因素的復雜過程,本研究結果還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