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白血病是血液常見惡性腫瘤,化療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腫瘤患兒生理機能的特異性改變和化療藥物的特殊性,臨床上常使用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建立優(yōu)質靜脈通道,以提供中心靜脈通路并降低血栓形成、感染和化療藥物外滲的風險,儲液器端口可通過針刺穿病人皮膚進入,與外置式留置導管系統(tǒng)相比可減少與通路相關的疼痛和不適。但導管位于上腔靜脈或中央靜脈中,導管狀態(tài)不能實時觀察,導致導管在出現(xiàn)阻塞后不能適時予以處理,最終導致導管失去功能,影響患兒治療[1]。既往臨床上為降低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常使用常規(guī)沖管處理,但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沖管處理不能有效降低導管堵塞發(fā)生率。現(xiàn)臨床上普遍認為生理鹽水作為封管液可降低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但未對封管處理時間進行規(guī)定,故本研究將8 h定點沖封管應用于白血病化療患兒中,以期能有效降低患兒輸液導管堵塞發(fā)生率等。
1.1 一般資料 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將本科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采用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連續(xù)輸液的85例白血病化療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給予常規(guī)沖管處理,觀察組43例采用8 h定點沖封管處理。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56±1.34)歲;病程(12.40±2.07)個月。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6.78±1.51)歲;病程(12.63±2.11)個月。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分會(2020年版)《慢性髓性白血病中國診斷與治療指南》[2]中關于“白血病”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擬行周期性化療;③首次行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化療治療。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原發(fā)性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者;③依從性差者。
1.4 方法 兩組病人均予以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沖管處理,即使用生理鹽水常規(guī)進行沖管處理,每24 h 1次。觀察組采用20 mL生理鹽水沖管處理,每8 h 1次。其中15 mL進行脈沖式沖管,5 mL通過邊推注邊旋轉將注射器退出,以保證接頭正壓,預防導管堵塞。均干預2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輸液導管堵塞發(fā)生率 記錄兩組病人在干預期間輸液導管堵塞發(fā)生率。堵塞評價標準:通暢,回抽回血良好;部分堵塞,回抽無回血,脈沖式注射雖有阻力,但可順利注射或尿激酶溶栓后回抽回血良好;完全堵塞,回抽無回血,無法完成脈沖式靜脈注射,尿激酶溶栓2次或3次后,回抽仍無回血。堵管發(fā)生率=(部分堵塞+完全堵塞)/總例數(shù)×100%[3]。
1.5.2 生化、凝血指標 于干預前及干預2個月后采集患兒外周靜脈空腹血5 mL,使用免疫生化儀(雅培,I1620)測量鉀、鈉、無機磷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儀(北京中西遠大,M149928)檢測病人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活酶時間(APTT)。
1.5.3 導管維護時長 記錄兩組患兒導管維護時長。

2.1 輸液導管堵塞發(fā)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后輸液導管堵塞情況比較 單位:例(%)
2.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化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單位:mmol/L
2.3 兩組患兒凝血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2.4 導管維護時長比較 觀察組導管維護時長為(5.28±0.56)min,短于對照組[(8.43±1.15)min](t=-16.149,P<0.05)。
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引起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增殖失控,并在骨髓及造血組織中大量積聚,抑制機體正常造血功能的疾病,常表現(xiàn)為發(fā)熱、貧血、骨骼疼痛等,化療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4-5]。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是輸注化療藥物的重要輸液系統(tǒng),可為患兒提供長期、安全的靜脈通路,但也存在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輸液導管堵塞等問題,故臨床上常使用常規(guī)沖管處理以降低輸液導管堵塞的發(fā)生,但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其難以有效降低輸液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6-7]。有研究顯示生理鹽水20 mL 8 h沖管處理應用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腫瘤病人可有效降低導管維護例數(shù)[8],鑒于此,筆者將其應用于白血病化療患兒中或可有效降低輸液導管堵塞的發(fā)生。
生理鹽水20 mL 8 h沖管處理,通過每8 h取20 mL生理鹽水,對患兒導管進行正壓脈沖式沖管和封管處理,可避免在輸注過程中兩種不相容藥物混合形成小顆粒阻塞導管;可促進瓣膜關閉,避免血液逆流,殘留于導管中形成血栓,堵塞導管;同時生理鹽水與人體內環(huán)境液體相似,對病人生化指標等影響作用小[9-10]。
導管堵塞主要包括藥物沉積,導管內、外血栓形成及機械因素等引起[11-12],導管堵塞一旦發(fā)生將影響患兒化療效果,延長導管維護時長。在本研究中經干預后觀察組輸液導管堵塞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導管維護時長短于對照組。說明8 h定點沖封管應用于白血病化療患兒中可有效降低輸液導管堵塞率,縮短導管維護時長。8 h定點沖封管處理對導管進行脈沖式沖管及行封管處理,避免了兩種藥物發(fā)生配伍禁忌,促進和保持血管通路的通暢;在處理過程中使用15 mL生理鹽水正壓脈沖式沖管,可降低藥物沉積于導管,沖散已沉積的小顆粒,預防導管末端與靜脈壁接觸形成血栓等[13-15];封管處理可抑制血液反流進入導管形成血凝塊堵塞導管。從而有效降低輸液導管堵塞發(fā)生率,縮短導管維護時長[16-18]。同時8 h定點沖封管較24 h沖管處理縮短了沖管間隔時間,可在沉積物沉積于導管的早期沖散沉積物,利于導管功能維護。
在本研究中經干預后兩組患兒生化指標鉀、鈉、無機磷水平,APTT、PT、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8 h定點沖封管應用于白血病化療患兒中對患兒生化指標及凝血功能無顯著影響。8 h定點沖封管所用的封管液為生理鹽水,滲透壓與人體血漿的滲透壓基本相等,鈉的含量也與血漿相近,可為人體提供電解質和維持體液張力的作用,還可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對機體無明顯損傷作用,且在本研究中每次僅注入20 mL生理鹽水,遠小于機體承載的最小量,因而對機體生化指標及凝血功能無顯著影響[19-21]。
綜上所述,8 h定點沖封管應用于白血病化療患兒中能有效降低輸液導管堵塞發(fā)生率,縮短導管維護時長,對患兒血生化指標及凝血功能指標的影響與常規(guī)沖管處理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