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建川
(重慶市合川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重慶 401520)
院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在醫院內受到感染。就呼吸內科患者而言,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由于感染問題的出現,會對患者的預后產生較大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考慮到很多呼吸科患者的心肺功能較差,所以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不具備較強的抵抗力,致使許多患者不具備較強的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一旦有細菌感染,必然會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在為患者提供臨床治療過程中,若是濫用抗生素,或為患者提供含有激素的霧化治療方式,會使患者造成較高的院內感染機會。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維系人類的生命健康,但是隨著抗生素的濫用,也會導致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中,產生更高的病原菌耐藥性,也有較為明顯的多重耐藥菌發展趨勢。
隨機選取2021年1-6月我院呼吸內科入院接受多藥耐藥菌感染治療的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為3∶2,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為51.45歲。通過對20例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患者在一般資料表現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在為患者提供臨床治療前,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多藥耐藥菌感染情況分析,分別采取資料回顧性問題分析方式進行患者情況評價,并從臨床實踐角度出發,對我院呼吸內科的多藥耐藥菌感染情況進行評價。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評估,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本院呼吸內科患者情況的分析和評估,證實了呼吸內科多藥耐藥菌感染患者的情況,和患者住院的實踐以及患者的年齡、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侵入性操作、臨床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過程中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等有較為緊密的關系。通過對患者的多藥耐藥菌感染結果進行評價,最終分析結果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多藥耐藥菌感染的影響因素Tab.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fection
通過對我院呼吸內科患者進行多藥耐藥性感染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知,在導致呼吸內科患者出現多藥耐藥性感染的主要危險要素中,高危因素主要是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治療過程中,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抗菌藥物,對應的結果分別是OR=5.49、OR=5.25,此外,侵入性操作以及并發癥等對應的評價結果分別是OR=4.69、OR=4.21。除此之外,其他危險因素對患者發生多藥耐藥菌感染而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見表2。

表2 呼吸內科多藥耐藥性感染患者的高危因素回歸分析Tab.2 Regression analysis of high risk factors of infected patient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
通過對呼吸內科多藥耐藥菌感染患者情況的分析發現,患者的年齡、住院時間以及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情況及在為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侵入性操作等均與多藥耐藥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有較為緊密的關聯。結合目前呼吸內科患者的治療情況,由于多數患者的年齡較大,一些患者本身免疫力較低,治療過程中這些患者會有較高被感染概率。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年齡超過60歲往往會有更長的住院時間,意味著年長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會發生更高的多藥耐藥菌感染機會。要結合患者的日常護理需求,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感染防范措施,盡可能降低多藥耐藥菌的感染機率。①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積極治療患者原發疾病,做好觀察和護理。年紀較大患者,要協助其排出痰液,經常拍背、翻身等。②在為呼吸內科患者進行治療時要規范使用抗生素,盡可能減少抗生素用量。③為患者做好口腔護理,護理過程中可采取口腔霧化吸入治療方式,徹底清潔患者口腔,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概率。④要盡可能減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由于侵入性操作導致患者出現多藥耐藥菌感染的發生概率。
醫護人員在為呼吸內科患者提供臨床治療過程中,要盡可能做好感染的防范和控制工作,以確保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過程中較低的多藥耐藥菌感染率。要科學規范藥物的使用,并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與科學護理,減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