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小飛


春節是秘魯姑娘瑪麗雅最喜歡的中國節日。在中國留學的歲月里,她見識并體驗了中國豐富多彩的迎春的活動,并深深愛上了承載著中國豐厚傳統底蘊的春節。在她眼中,中國新年是不一樣的煙火,獨特、迷人且有安全感。
春節是秘魯姑娘瑪麗雅最喜歡的中國節日。在中國留學的歲月里,她見識并體驗了中國豐富多彩的迎春活動,并深深愛上了承載著中國豐厚傳統底蘊的春節。在她眼中,中國新年是不一樣的煙火,獨特、迷人且有安全感。
獨具特色的風俗
2016年,28歲的瑪麗雅遠渡重洋來中國求學,在北京師范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熱愛東方文化的她,一來便愛上了中國的春節。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拜年、舞龍舞獅……各種慶賀活動讓瑪麗雅感到新奇且有趣。
“農歷新年最讓我享受的是,人們專門為此準備的美味佳肴。”瑪麗雅毫不掩飾自己“吃貨”的本性。她說,中國的美食豐富多彩,有上千道菜肴。在豐富的美食中,她對餃子情有獨鐘。中國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吃餃子是人們表達祈福的特有方式。“在春節假期的前一周,中文老師帶我們去學校食堂廚房學習包餃子。”這個經歷讓瑪麗雅印象深刻。
“作為秘魯人,我很喜歡粵菜。”瑪麗雅介紹說,第一批到秘魯的中國移民主要來自廣東,很多秘魯中餐館混合了秘魯菜和粵菜兩種烹飪風格。她在秘魯時就頻頻光顧中餐館,來到北京后更是隔三岔五就到粵菜館小撮一頓。
瑪麗雅還喜歡書法,認為“中國書法是一門非常高雅的藝術”。她在宿舍門口貼了春聯,春聯上的漢字不僅體現了美好的寓意,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書法的美感。瑪麗雅喜歡在北京城里逛,在街頭經常能碰到用各種材料寫字的老人,比如在公園水泥地上用大型毛筆蘸水練習書法的老年人就經常吸引她的關注。看別人寫,不如自己動手寫。瑪麗雅將書法藝術作為記憶漢字的一種有趣且輕松的方式,也拿起毛筆練習書法。她謙虛地說:“自己還差得遠呢!”
回到秘魯后,瑪麗雅還曾被邀請參加中國駐秘魯大使館舉辦的新年慶祝活動。“那是一個有中國傳統舞蹈、美味中餐和好朋友歡聚的夜晚。”瑪麗雅說,秘魯民間慶新年的活動也十分熱鬧。“過年的時候,位于利馬卡彭街的唐人街街頭會擠滿人,舞龍舞獅、書法、敲鼓等中國特色表演熱鬧非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瑪麗雅說,孔子學院等一些機構和協會也會組織慶新年的文化和藝術活動,向公眾開放。她會跟家人前往,一起體驗中國節日的氛圍。
引人關注的春運
在中國的一個春節假期,瑪麗雅與來自毛里求斯的同班女同學到上海旅行過春節。她們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里觀看了精彩的舞龍表演,在上海入鄉隨俗地置辦了年貨——新衣服、土特產和一只可愛的毛絨雞玩具,當時正是2017年雞年春節,熟悉中國生肖文化的她便買了這個有象征意義的吉祥物。雖然中國經濟和社會正經歷日新月異的變化,但農歷中的十二生肖等古老傳統仍然代代相傳。
關于那次旅行,瑪麗雅印象最深刻的是“春運”。“當到達北京火車站時,我們發現竟然有這么多人要回家鄉探親。”瑪麗雅見證了地球上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移活動,不管身處何方,中國人總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圓。
當春節遇上冬奧會
瑪麗雅現在已經回到秘魯,是秘魯圣馬科斯國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出于職業和熱愛,她仍然時刻關注著中國的變化。今年的春節恰逢舉辦北京冬奧會,秘魯也派出代表團參賽。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但北京冬奧會盛大舉辦,這對世界來說是一個好兆頭。”瑪麗雅說,“春節期間舉辦冬奧會,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燦爛文化的好機會”。
“冬奧會是一個見證中國科技成果的契機。”瑪麗雅表示,她關注到北京冬奧場館的科技和綠色建設,也了解到冬奧賽事期間的“云轉播”技術,這大大減少了轉播車和相關設備的高昂投入。
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口號是“一起向未來”。瑪麗雅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反映世界實際情況的口號。新冠大流行帶來了危機,世界需要‘團結起來’,共同面對和解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