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平
2022年3月13日,上映41天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票房突破40億元。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詮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愛國情懷及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當前,在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之際,又該如何理解、繼承抗美援朝精神?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李慶剛。
在去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
抗美援朝精神,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黨領導人民和人民軍隊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偉大建黨精神與時俱進的弘揚和發展。為了捍衛和平、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全體將士視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忠誠于黨、忠誠于祖國和人民,英勇頑強、舍生忘死,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譜寫了催人奮進、蕩氣回腸的英雄贊歌。簡單來說,這一精神的重大意義有以下三點。
第一,抗美援朝打碎了美國擴大侵略并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陰謀,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通過這一戰,毛澤東指出:“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第二,我們的人民軍隊取得了現代戰爭的軍事經驗。1952年10月,美軍原本打算僅僅用兩個營、花5天時間便拿下上甘嶺。結果卻打了將近50天,動用了6萬余人,用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巨型炸彈,傷亡2萬余人,最后還是沒攻下來。
第三,黨的領導和群眾支持是抗美援朝取得勝利的法寶。毛澤東指出:“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是弘揚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如何理解這段話?
抗美援朝精神內涵豐富。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這一精神作出了全面概括。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革命忠誠精神。抗美援朝戰爭中很多史實都反映和體現了這一精神。
1953年4月,在朝鮮戰場上出動過175次、擊落飛機10余架的美國空軍“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被中國20歲的飛行員韓德彩擊落。費席爾通過翻譯問韓德彩:“你打掉我,他們(指上級)給你多少獎金?”韓德彩舉出4根手指示意。費席爾說:“噢!他們給你4萬美金!”韓德彩讓翻譯告訴他:“是4億5千萬中國人民讓我打掉你!”年輕的志愿軍空軍戰士抱著忠誠于黨、忠誠于祖國、忠誠于人民的信念,以慷慨奉獻自己的大無畏犧牲,踐行了“保家衛國”的理想信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祖國遠離了戰火硝煙,但守護歲月靜好,更需要有人負重前行。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堅決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處理國際爭端。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的前途命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石,必須一代代弘揚下去。
今天,學習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弘揚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弘揚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就是要弘揚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就是要弘揚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就是要弘揚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要立志為黨分憂、為國盡責,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現在我們已經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