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上滑雪需要多久?“90后”小伙兒楊赫的答案是:一次旅行。2015年冬天的一趟河北崇禮之旅后,他迷上了滑雪,此后每個雪季都會準點到滑雪場報到。滿滿一抽屜滑雪票,記錄了他從“菜鳥”到高手的足跡。
這樣的冰雪運動愛好者,如今越發多見。申冬奧成功以來,身邊的冰雪場地設施日益完善,曾經小眾的冰雪運動向四季拓展、向四方鋪開,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健身項目。同步催生的冰雪體驗、冰雪培訓、冰雪旅游等新業態,形成一個越來越大的市場。
大眾需求升溫——
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能力、意愿隨之增長
6歲的沈璐宸是清華附中朝陽學校小學部一年級學生,年紀不大,卻已經學習花樣滑冰兩年了。從剛上冰時踉踉蹌蹌,到努力攻克兩周跳,小姑娘進步飛快,還跟著世界冠軍陳露參加過表演賽。
想滑出名堂,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從沈璐宸接觸花滑開始,每次上冰訓練2—4個小時。“最主要的花銷是培訓費,不同級別的教練,每課時從200元到400元不等。最近買了中級冰鞋、冰刀,一套下來得幾千元。”雖然開銷不小,但沈璐宸的母親陳女士還是認為值得:“掌握一門冰雪運動技能,孩子的專注力、協調性提升很大,更自信了。”
參與冰雪運動有一定門檻,從服裝器材到培訓練習,需要一定消費能力的支撐。運動需求升溫消費熱度,正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顯示出巨大潛力空間的。據京東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雙十一”,滑雪品類自營訂單量同比增長23倍,冰上裝備成交額同比提升15倍。
楊赫有個柜子,專門放置滑雪裝備。大件如雪板、雪服、雪鞋,小件有頭盔、雪鏡、雪仗,不同價位的有好幾套。“剛開始在雪場租雪具,后來買了第一身滑雪服,才200多元。幾年下來,慢慢添置全套裝備,不斷更新換代,2021年‘雙十一’,買了一塊雪板花了近萬元。”在他看來,裝備豐儉由人,不追求專業效果,花費不多也能玩得開心。
冰雪消費的另一個“爆發點”是冰雪旅游。約上親朋好友,到周邊滑雪場度假已成新時尚。《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1)》顯示,55%的參與調查的消費者有意愿進行長距離冰雪旅游,82%的游客有意愿進行短途冰雪休閑旅游。以冰雪為軸,拉動餐飲、住宿等配套產業和服務,冰雪旅游的附加值越發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滑完雪去泡泡溫泉,享受當地特色美食,逛逛特產商店,特別愜意。”滑雪6年,北京市民姚佳美先后去過吉林北大壺、崇禮萬龍等10多個滑雪場,“‘冰雪熱’說到底,還是大家錢袋子鼓了,有能力、有意愿為之買單。”
據《中國冰雪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0)》,2018—2019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數達到2.24億人次,冰雪目的地單次旅游人均消費約5000元。冰雪消費越來越火,上揚的數據背后,蘊藏著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
場館迅速增多——
形成良性循環,更要靠多元化服務留住消費者
“冰雪熱”帶來無限商機,這一點冰雪場館經營者感受最深。北京朝陽區的陳露國際冰上中心,每日花滑和冰球課表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當當。“2017年開始營業時,我們只有1支冰球隊,如今增加到8支。經常來訓練的學員有220個,協調好冰面很重要。”總經理楊一瑋說。
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高漲,冰雪場地設施的供給量也要跟上。從申冬奧成功以來,《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等文件陸續發布。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滑冰場和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分別增長了317%和41%。
從為競技服務轉向為全民健身搭臺,冰雪場館的運營越來越關注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飛揚冰上運動中心創辦人楊揚認為,冰雪場館形成良性循環,要做大量推廣普及工作,更要靠多元化服務留住消費者。
“冰雪進校園”給了社會俱樂部大顯身手的機會。陳露國際冰上中心與芳草地國際學校、花家地實驗小學、垂楊柳中心小學達成合作,學校出資購買服務,冰場提供專業教練,幫助校花滑隊編排節目,指導校冰球隊技戰術訓練。同時,場館還運營中學生體育協會多項賽事,拓展經營模式。
為了迎接雪季,北京南山滑雪場總經理胡衛最近忙得連軸轉。滑雪場2021年新增了5條“魔毯”,升級改造了滑雪公園,還在餐飲服務、疫情防控等方面下足功夫,預計11月底開門納客。“乘著冬奧籌辦的東風,滑雪場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們也享受到了滑雪人口增長的紅利,上個雪季滑雪人次已經突破40萬。”胡衛說。
發展迎來機遇——
群眾持續關注冬奧會,對冰雪運動的認知逐步提高
《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而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期望達到萬億元。
國家政策釋放推動力,人均消費能力提升帶來加速度,構成助推冰雪消費的雙重引擎。如何借助冬奧籌辦契機,將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轉化為持久興趣?
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印發《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推動冰雪旅游形成較為合理的空間布局和較為均衡的產業結構,助力2022北京冬奧會和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
在新疆阿勒泰,游客踩著“毛皮滑雪板”出行,讓滑雪與民俗風情形成融合;在內蒙古響沙灣滑雪場,雪友抬頭就能看到沙漠,有著別樣的體驗;在四川、湖北和云南,多家滑雪場門票銷量已經超過疫情前……群眾上冰雪,從最初的“純運動型”發展至“運動+休閑型”,從“體驗式”逐漸過渡到“深度參與”,未來有望成為體育消費的常態化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