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 19日晚,隨著冰場上倒計時數字的變換,第八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在武漢體育中心主會場開啟。數百公里外,位于湖北西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與神農架林區的雪場,通過視頻連線,共同開啟這一時刻。
這是繼北京、河北、上海、天津、吉林后,全國大眾冰雪季啟動儀式首次來到中部地區。從塞北到江南,從西部邊陲到東部沿海,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成效日益凸顯。
走出山海關 “冷資源”撬動“熱產業”
在神農架國際滑雪場,5位身著代表奧運五環五種顏色滑雪服的少年迎風而下,徐徐展開寄語信箋,祝福北京冬奧會圓滿舉行;在恩施巴東縣綠蔥坡鎮滑雪場的雪道內,冰雪運動愛好者鄧黠第二次來此享受滑雪帶來的刺激體驗。“這里雪道豐富,中高級雪道滑起來很刺激。剛好碰上冰雪季恩施會場開啟,所以我先來感受氛圍,打算回頭再帶更多朋友一起來體驗。”鄧黠說。
當日和鄧黠一同享受冰雪樂趣的還有來自湖北12個市(州)的冰雪愛好者。雖受到疫情沖擊,建成于2019年12月的綠蔥坡鎮滑雪場已接待游客10萬人次,帶動經濟收入近億元。而在湖北最早開啟冰雪運動的神農架,近年來每年已能穩定接待超過20萬人次冰雪愛好者。
曾幾何時,受地理、氣候、運動傳統等因素影響,冰雪運動難以在南方開展。如今,一度“不出山海關”的冰雪運動正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在越來越多的南方城市普及開來。
在重慶,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由2018年的不到1萬人次增長到了2021年的百萬人次。在新年前的南寧,熱愛花樣滑冰的孩子們在2021年度冰紛盛宴上翩翩起舞。從到北方城市尋訪高水平教練,到能在家門口的冰場上表演,一名小運動員的母親說,“我們用行動告訴大家,南方的孩子也能實現冰雪夢想”。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以“冰城”聞名遐邇的哈爾濱,更是隨著第36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開幕,將冰雪之城的盛情邀約傳遍五湖四海。在這里,冰雪藝術與歐陸風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冰雕藝術與冰建景觀晶瑩剔透、美侖美奐,雪雕與雪塑潔白無瑕、如詩如畫……自然與人文交相唱和,屬于北國的冰雪奇緣相繼上演。
“來到哈爾濱非常激動,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盡情體驗冰雪快樂,全身心感受冰雪的魅力!”來自浙江的游客張女士興奮地說。“在冰滑梯上飛馳而下,不僅讓人身心舒暢,還能將整個園區的美景盡收眼底,簡直太棒了!”“冰滑梯兩段加速的設計讓體驗過程更加豐富,我連續體驗了兩次!”在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冰滑梯滑道底部,每一名滑下來的體驗者都激動地嘖嘖稱贊。
冰雪節期間,哈爾濱寒地博覽會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國際冰雪服裝新品展示及時裝秀”上,冰雪前沿可穿戴科技走進大眾身邊。3D打印鈦合金冰刀、航天滑雪板等冰雪器材產品,為推進優質冰雪項目合作提供更多可能。“大眾冰雪嘉年華”中,冰壺體驗、模擬滑雪機等一系列形式新穎、充滿趣味性的互動活動,提升了民眾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作為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自1985年1月5日創辦之日起,已經逐漸從當地市民的節日,變成中外游客的狂歡。此外,在國內,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沈陽國際冰雪節、“相約2022”冰雪文化節等一系列規模宏大、主題多樣、內容豐富的冰雪盛事也輪番啟動,促進了冰雪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據了解,在疫情影響下,中國游客的滑雪需求由歐洲、日韓等境外目的地轉向國內,張家口、長白山、亞布力、松花湖、北大湖等集滑雪、度假于一體的滑雪場訂單量爆發式增長。滑雪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該平臺70%以上的滑雪游客會二次復購滑雪產品,深度滑雪愛好者更會不斷增加,“先囤后玩”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攜程今冬將打造更多滑雪一日游+滑雪快速體驗產品,并推出針對青少年的滑雪獨立營、滑雪親子營等特色產品。
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北京、河北抓住機遇,讓全民共享冰雪旅游的快樂。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了冰雪京城雙奧之旅、長城腳下生態之旅、京張雪鄉休閑之旅等3條冬奧旅游線路。張家口未來將建設成為“全季、全時、全域”的冰雪娛樂中心。
長城內外大眾冰雪報春花
“咱村里人也要與冬奧熱度同頻!”在河北省遵化市山里各莊村,村民張祿站在由遺留尾礦改造而來的滑雪區邊上,喜上眉梢。新年前村里打造了鄉村冰雪節,桌上冰壺、陸地冰球和滑雪等運動項目應有盡有。冬奧之風吹來的冬季健身新玩兒法,給鄉村生活帶來了更多亮色。
更多人吃上了“冰雪飯”。在河北保定市淶源縣寨溝門村,51歲的謝二明曾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大山里。后來,淶源縣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大力發展冰雪旅游產業,“冰天雪地”逐漸變成“金山銀山”。現在,謝二明在淶源七山滑雪度假區工作。
“原來,我每天下礦井干活,很辛苦。后來礦關了,我在滑雪場找到了新工作,現在一個月能掙7000多元。”謝二明說。大眾冰雪的發展不僅讓人們在冬日里也能像在春天般享受運動,也讓更多人的生活迎來了春天。
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總結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來中國冰雪運動的增長數據,認為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已進入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
“冬奧+高鐵”推升中國冰雪加速度
“登上高鐵,將十幾個城市盡收眼底。一次出行,打卡吉林大部分滑雪目的地。”乘坐G3647次列車從北京來到長白山的雪友宋冉點贊道。乘客戴宇桐說:“從縣城出發舟車勞頓趕長途去滑雪的日子,可以告別了!”他們說出了眾多雪友的心聲:冬奧的成功申辦和高鐵的持續建設,讓中國冰雪消費者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高鐵已覆蓋近95%的百萬以上人口城市,到2021年年底,運營里程突破4萬公里,比2015年末的1.98萬公里翻了一倍有余。其間,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景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全國滑雪場總數和滑雪人次由2015年的500余座和1250萬,增至2019年的700多座和2000余萬。
近年來,各地以北京冬奧會舉辦為契機,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制造、冰雪經貿等持續升溫,“八橫八縱”的高鐵網絡更為這種轉型發展插上了翅膀。依托綜合便利,南方地區少雪、無雪的省份也相繼進軍冰雪產業,進而促成中國冰雪版圖加速重構。
“北京城區到崇禮不到300公里,1995年我幫崇禮籌劃建立第一家雪場時,沿110國道開車去一趟最長要用7個小時。現在多方便,乘高鐵去滑雪,當天就能往返。”今年83歲的“中國滑雪之父”單兆鑒說。冬奧和高鐵的疊加,不僅為民眾帶來了出行的便利,還深刻影響了沿線的經濟、民生、人才、環保、技術、信息等多個領域。
2019年底,作為冬奧重要配套工程的京張高鐵通車,它成為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的運行,把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冬奧賽區間的車程縮短到1小時之內,形成“1小時滑雪經濟圈”。
110多年前,京張鐵路的建成打破了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干線的斷言。110多年后,與老京張立體交匯的京張高鐵成為中國高鐵技術領跑世界的新成果。飛馳在這條線路上的動車組列車來自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包括將專門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高等級智能化列車——“復興號”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CR400BF-C。
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沙淼介紹,這款列車不僅具有車站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行、車門自動打開等智能屬性,還配置了5G網絡觀看賽事直播、無線充電、智能燈光調節、滑雪器具存放區、興奮劑樣本存放處、無障礙設施等功能,提供頂級交通保障。
“冬奧連接世界,作為中國高鐵人,我們將竭誠做好京張高鐵的維保工作,為中國冰雪事業進一步加速做貢獻!”沙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