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曾被稱為電商藍海,如今食品安全卻成為其中高頻問題。2022年3月叮咚買菜被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約談并立案調查?!安嘶@子”關系著居民生活,然而各個生鮮平臺的投訴時有發生,消費者又該如何避免踩雷呢?
數據顯示,2022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預計達5 601.4億元,同比增長20.25 %。整體交易規模持續增長,賽道競爭依舊激烈,叮咚買菜虧損收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盒馬、京東生鮮等紛紛入局預制菜,連續4年實現盈利,生鮮SaaS企業“觀麥科技”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但其中也不乏疲軟之勢,美團優選大幅裁員并被曝撤城西北四省、叮咚買菜也被曝大規模撤城、每日優鮮3天關閉9成業務,2022年7月28日,每日優鮮宣告原地解散,生鮮電商賽道又生變。
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315.100EC.CN)受理用戶維權案例顯示,退款問題、網絡欺詐、商品質量、發貨問題、售后服務、霸王條款、虛假促銷、網絡售假、信息泄露、退店保證金不等是2022上半年期間生鮮電商投訴的主要問題。另據電訴寶顯示,2022上半年依投訴量來排名,涉及的生鮮電商平臺有叮咚買菜、本來生活、永輝超市、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美菜網、京東到家等。
誘導消費
誘導消費者消費是指通過相關話語或者某種促銷手段來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如果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的,是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賠償按照消費者所遭遇的損失進行賠償。如果消費者被誘導消費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的話,可以向消費者協會進行舉報或者是申請仲裁。
霸王條款虛假交易
一些經營者單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義務、減免自身責任的規定等,但卻限制消費者權利,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鞍酝鯒l款”之所以遭到廣大消費者的痛恨,是因為個別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供求關系不平衡,將不平等的消費條款強加給消費者。
虛假宣傳
虛假宣傳是指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導致客戶或消費者誤解的行為。
發貨難退款亦難
網購越來越普及的現今,退款卻成了最突出的問題。網上消費時一定要盡可能地了解消費規則,保留消費憑證,對一些商家的承諾截圖,遇到問題可尋求平臺的幫助不要被商家引導而進行私下交易,以免發生問題,影響維權。
貨不對板
對于消費者而言,由于在網絡購物時不能直接接觸產品實物,根據平臺提供的信息下單。選購發貨整個都是在平臺上進行,很容易造成貨不對板的情況,消費者在下單前一定要注意甄別。
商品質量存疑
對于一家生鮮電商來說,保障其產品品質是根本,這樣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必須把食品安全放到重要位置,并且時刻警醒。并且在疫情下,生鮮電商承擔起了保障市場供應的責任,促進推動生鮮產品品質的提高是所有生鮮電商的大事,需要共同來維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指出,在生鮮電商進入快車道發展的同時,出現擴張過快導致后續整體運營、產品質量、用戶體驗、售后服務等問題頻現,供應鏈方面也無法及時跟上。對于生鮮電商來說,保證供應鏈渠道,發力高質量的資源配置,才能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同時,眾多生鮮電商平臺在產品種類、服務體驗以及配送方面的特點并不突出,并未形成核心競爭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程亮律師表示:生鮮電商的興起,本身讓消費者能夠更便利更快捷地享受互聯網的紅利,相比較于其他銷售模式,生鮮的“鮮”是吸引消費者很重要的參考因素,這個“鮮”不僅僅涉及食物的價格、品質,更關系到食物的安全和健康,也是生鮮平臺競爭發展的最重要法寶之一。
2022年對于生鮮電商來說依然是重要關頭,卡位戰進一步升級。加上,生鮮電商格局還未完全穩定,未來生鮮市場會呈現菜市場、超市和社區生鮮等多種業態共存的局面。整個行業應該進行相應的自檢自查,堅守食品安全防線。
另外消費者在網購交易過程中,應提高判斷和選擇的能力、樹立維權意識,既要考察經營者及其商品的可靠性,也要做好交易證據的采集與保存。如果遭遇糾紛,應及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經營者也應依法誠信經營,否則不但自毀招牌,還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江南北公司創始人高攀認為,2020年國內第一波疫情爆發,需求暴增,讓生鮮電商站上風口??挂呓?年,生鮮電商的主要用戶群體受到經濟下行疊加疫情的多方面影響,同時線下基本恢復,用戶對價格敏感了,用戶群體萎縮。
莫岱青也表示,2020年疫情也加速了生鮮電商競爭的白熱化,各電商巨頭紛紛搶占新賽道,而對于一些中小生鮮電商來說,發展的空間就越發有限。不僅要面對叮咚買菜、天天果園、多點、樸樸等同賽道者競爭外,還要面對社區團購的夾擊,另外加上頭部電商平臺京東、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的入局。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提出,生鮮品類是一個多業態并存發展的行業,生鮮電商同樣有多種模式并存,包括前置倉(美團買菜、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店倉一體(七鮮、盒馬、永輝生活)、到家平臺(京東到家、美團閃購、餓了么、淘鮮達)、社區團購(美團優選、多多買菜)、B2C生鮮電商平臺(拼多多、京東生鮮、天貓超市),不同的業態和模式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和消費習慣,并且用戶的消費也不是固定的,也會在不同的業態和模式切換進行購買生鮮產品,所以這些業態最終會長期并存發展。
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生鮮電商市場不會消失,但生鮮電商是否能夠存活,需要看其自身如何發展。就拿前置倉這一點來說,或許應將其內嵌在供應鏈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