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成浩 鄧昭 劉一陽



關鍵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ybrid APP;智慧急救;視頻通信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物質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滿足,對應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的要求也日漸增大。然而,當下突發緊急事件時,救援電話系統耗時長,接收信息困難,易導致等待救護車時間過長而錯過最佳救援時間,產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此外,因怕被訛騙,老人摔倒無人施以援手等令人寒心的社會現象也屢見不鮮。
2救援APP研究及應用現狀
2.1緊急救援相關研究現狀
據媒體報道,深圳地鐵5號線黃貝嶺站一名乘客因不明原因暈倒在地。該旅客渾身顫抖,臉色蒼白,失去意識,車站工作人員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一邊進行胸外按壓,一邊不停呼喚直至救護車到達,過程中完全依托醫學專業人員,周圍乘客出現擁擠、慌亂等不冷靜行為[1],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救援時間。生活中意外事件時常發生,猝死年輕化及其高發率也成為社會熱點。現代技術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工業交通事故也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民眾需要急診,然而當下急救體系不夠完善,出現出診慢、出診堵、救援位置不明確等問題進而耽誤了救援,形成了救護車不救急的救援漏洞,急救過程主要依賴醫護人員,現場急救出現死角,導致醫護人員到達時延誤了救援時間,這充分顯示全民救援的重要性[2]。
2.2緊急救援APP應用現狀
自互聯網進入中國后,經歷了幾十年的迅猛發展。2008年左右,國內互聯網從PC端轉向了移動互聯網化,更多的服務平臺以APP的形式涌人市場[3],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國外“互聯網+醫療”體系龐大,各有側重,逐漸讓線上問診成為現實,到了2012年,互聯網的市場規模達到67.1億元。此后,在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與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聯網醫療行業快速成長,數據和服務進一步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國的“互聯網+醫療”服務APP數量已超過1000個,5G時代的到來讓“互聯網+”邁向新的臺階。目前,手機本身的功能已經越來越成熟,定位服務已經完全覆蓋。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后,功能開發與用戶需求相互促進,使得產品已經不再滿足基礎功能,不斷拓展的信息服務會進一步滿足社會需要,便捷化的功能讓用戶能夠發揮自身價值,實現更深層次的需求,針對緊急救援平臺已經有眾多暢想。調查發現,目前社會上的關于緊急救援的軟件屈指可數,我國最大的緊急救援體系就是120。目前,在已開發的程序中,呼聲較高的有飛馬控制臺所助推的“一鍵呼救”緊急救助系統、急救超人APP和“美盟全民救援”系統,但均提供較為基礎的功能輔助救援,已不適合現代需要,本文對這幾款主流軟件進行簡單的優缺點對比,見表1。
緊急救援APP處于萌芽期,始終保持搶奪黃金救援時間,快速定位120迅速到場進行施救的共同點。增加現場指導和呼救語音功能,并在定位、技術指導、過剩資源分享等方面提供服務,出現用戶交互界面體驗感較差、普及面有待豐富、大數據需要完善等眾多問題。
3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及其在救援APP中應用的必要性
3.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概述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著名美國人格理論家亞布拉罕·馬斯洛在其《人類動機理論》一文中提出的觀點,后成為重要的動機理論,馬斯洛認為所有生物體的狀態都通過動機支配,提出五類基本需要,從下到上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并且,這些需要互有聯系,根據優越性的等級排列,在某一需要已經得到滿足后,另一種“更高的”需要就會顯現并支配意識形態,從而支配行為。
3.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應用在救援APP設計中的必要性
人的需求是引導和激勵個體行為最先天的力量。低級需求直接關乎個體的生存,也稱作缺失需要,當這種需要無法滿足時有可能危及生命,高級需要則不決定個體的生存,但是其在意識形態得到滿足時會使人產生可以提升幸福指數的感受。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救援者的基本需求是滿足安全和生理的需求,而社會和尊重的需求是生長需求,可產生生長性動機,甚至超越了基本需求。因此,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當施救者最主要、最基本的需求,只有上述需求得到滿足,社會需求和尊重需求才會不斷增強,最終才能夠達到更多有效的緊急救援。
救援類平臺一直存在施救者缺乏積極性問題,本研究應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搭建有助于提高施救者積極性的獎勵機制和互動平臺,以滿足施救者在社會環境中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挖掘自身潛在價值,獲得滿足感和榮譽感。除此之外,馬斯洛需求理論提道:“當有了基本的生存條件時,對安全的需求就愈加強烈,需要一定的秩序與措施來維持正常生存的環境以及生活條件”,因此為滿足此目標,將需求與功能一一對應,實現生理需求——一鍵求救功能、安全需求——專業協助功能、歸屬需求——互助社區功能、尊重需求——獎勵機制功能、自我實現需求——榮譽勛章功能,將功能清晰化,需求明確化。在APP的設計中采用了共享模式,形成互救社區,向有救援需求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在實現歸屬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急救病員的健康、安全需求。因此,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緊急救援APP的設計研究尤為重要。
4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救援APP設計
4.1救援APP的關鍵技術設計
本研究是一款Hybrid APP(混合型APP),半原生程序,應用程序外殼采用Native技術承載,其中的內容是借助Web技術提供的移動應用服務,HTML5和JS主要進行開發,然后調用封裝的底層功能,如攝像頭、傳感器、通信錄等。在瀏覽體驗方面僅次于原生應用。
4.1.1硬件設計
(1) Hybrid APP(混合型APP)
混合型APP是介于Wed-APP與Native-APP兩者之間的APP,混合APP的框架是基于Web技術并且和由每個操作系統獨立編程語言開發的本機應用程序相同的應用程序。同時,它具有“Native APP良好用戶交互體驗的優勢”和“Wed APP跨平臺開發的優勢”兩大應用優勢[9]。
(2) Native技術
Native是一個計算機函數,其方法的實現是由一些非Java語言實現。Native APP是一個原生程序,具有瀏覽使用方便,高體驗度的特點,同時一般使用Objective-c和CocoaTouch Framework撰寫iOS程序,Android應用程序采用“Java+Andriod”框架編寫。
(3)Web技術
Web的原始含義是Spider Web和Net,現在它被廣泛地翻譯成Network和Intemet等技術領域,呈現出第三種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超媒體(hypermedia)等。Web技術是開發Intemet應用技術的總稱,一般包含Web服務端技術和Web客戶端技術[6]。
JS的全稱是JavaScript,是運行在瀏覽器上的腳本的語言。其可根據用戶的操作,動態地創建頁面,也使網頁具有交互性。它具有跨平臺的特點,同時在大多數瀏覽器的支持下,可以在Windows,Linux,Mac等多種平臺上運行[7]。
(4)手環設計
采用GPS,GSM網絡、Wi—Fi和重力傳感器手鏈等四重定位技術實現實時精確定位,家庭可以隨時獲知佩戴者的位置,不僅外觀優雅、便于攜帶,而且功能齊全、操作簡單方便攜帶,方便使用,同時搭載心率傳感器MAX30102,實現對佩戴者的脈搏和心率監控,其傳感器具有紅外發射管、光源器件等,可隨時監測,立即反應,同時采用CC2541主控芯片處理數據,生成健康狀態傳到云端[8]。
4.1.2交互設計
信息結構是將產品各功能對應的信息要素提煉、整合、歸類而成,是為用戶提供有效的信息認識的重要保障[9],交互設計是以行為感知為設計對象,包括內容評測、信息交換、交流媒介和功能交互手段四方面[10],在使用過程中,將用戶的認知、感覺、動作在使用中體現出來,分析不同用戶的需求程度,以用戶為導向,研究用戶的行動意圖、動作順序,利用動作執行逐一判斷,將緊急救援的快捷、緊急性優先展現出來,建立APP架構,見圖3。一鍵救援模塊位于一級目錄,除手動操控外,也實現了指紋鍵長按呼救、系統自動識別呼救,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與救護人員及時聯系,實現共同救助。志愿者在完成救援后,可以在后臺申請積分福利,獲取取藥、就醫的優先權。根據用戶研究結果顯示,即便當下救援需求明顯提升,但大部分民眾對基礎救援知識仍然處于未掌握、有了解的狀態,增加視頻課程和學習板塊提供大量的急救知識,通過線下培訓考試取得志愿者資格證后即可參與救援活動,更能促進全民救援目標的實現。
4.2救援APP求救和施救的功能模塊設計
4.2.1志愿者、醫生救援模塊設計
當被救助者發出救助信號,附近志愿者收到信號,發起救援,求救界面跳轉變成地圖導航界面。此外,在成為志愿者之前,需要進行專業等級考試,分高、中、初級志愿者,分別根據被救助者需要顯示救援通知。同時,醫療系統接到求救信息出警救援,在救護車內通過遠程視頻通話功能與患者或到達的志愿者取得聯系,共同判斷患者病癥,合并展開救援,直至醫護人員到達,將等待救援的真空期完美利用起來(圖2)。
4.2.2病患遇險模塊設計
本APP與手環配套使用,當患者突發疾病或意外受傷時,手環會自動監測身體的各項指數,若持續低于臨界值,將視為危急重癥自動啟動呼救模式,在向醫療單位發出求救信號的同時,系統通知附近高級救援者有人遇險,在有意識狀態下亦可自己觸發或終止呼救,并且可自由選擇救援志愿者的等級,以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圖3)。
5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救援APP的初步實現
本平臺是以APP的形式工作的,APP內各種操作都與后臺數據庫相連接,數據庫的數據保持實時性,一旦做出改動,數據庫即刻保存,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對用戶友好。用戶界面設計遵循提升視覺直觀體驗,達到邏輯可行性原則,做到以人為本、盡可能減少用戶記憶,保持界面的一致性。盡量使設計界面美觀、便捷、清晰,實現易學、易用、易管理(圖4)。
6結束語
通過馬斯洛層次理論分析,針對現代社會對更高層次的需求,將技術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積極探索基于物聯網技術架構和移動應用的醫療設備定位標識管理系統,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公共危急事件,提高全民救援能力,發揮全民能動性,充分利用救援時間,為社會對全面提升救援能力的方式方法的探索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