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智 曾雄
古臺山國有林場,位于婁底市新化縣城西部,屬雪峰山脈系,總經營面積53866.67公頃。近年來,林場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強化以森林資源保護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建設,全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以黃精、魔芋、茶葉、黃桃為主的種植產業和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旅游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有力地促進了林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了林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規劃引領基礎先行
近年來,古臺山國有林場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營林為本、生態優先、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
一是扎實做好營造林工作。近3年,林場補植造林100余公頃,封山育林200余公頃,中幼林撫育300余公頃,珍稀樹種培育160余公頃,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國家戰略儲備林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
二是嚴格遵守生態公益林管理標準。自2013年以來,林場停止商業性砍伐,生態景觀日臻完整。同時,林場每年投入近百萬元,通過購買服務,聘用護林人員30名,明確管理措施、強化管理責任,使3200多公頃生態公益林得到了有效管護。
三是強化森林安全保護。一方面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強化撲火隊伍建設,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持全場20年無火警火災的良好記錄。另一方面加大對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等涉林案件的監管和打擊力度,同時加大對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力度。
通過上述舉措,林場綠色生態大環境顯著提質,森林面積從3292.9公頃增加到3306.19公頃,森林蓄積量從168204立方米增加到208180立方米,立竹從165.63萬根增加到291.36萬根,森林覆蓋率從82.96%增加到85.87%,為發展壯大林下經濟提供了堅實的森林基礎和資源條件。
產業帶動民生為本
長短結合,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古臺山國有林場逆轉位于高寒山區的區位劣勢,根據地理、環境、氣候等因素,劃分出不同的作物區域,并按照長短結合原則,選擇種植周期長見效慢的黃精、茶葉,以及周期短見效快的魔芋、黃桃作為產業支柱,進行合理布局。同時,林場開展黃精保健酒、黃桃干等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減少了地區同質性產品帶來的惡性競爭,有效避免了市場因素帶來的風險。目前黃桃基地已產生穩定效益,每年經濟收入達100多萬元;魔芋基地2021年已初見效益,產值約800萬元。
因地制宜,打造寒茶種植項目。茶葉為茶科常綠灌木樹種,適宜生長在海拔300~600米的丘陵地帶,萌芽能力強,土壤適應性強,在肥沃土壤中生長較快,但在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茶葉的習性與林場的高山氣候、無污染的生態環境相契合,林場開展寒茶種植項目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林場主要種植杉木林及馬尾松林等,且與公路相接,部分地區地形高陡,火源管理較難,管理成本較高。茶葉具有高強的防火性能,即使大火也不易燃燒,用作生物防火帶再好不過。因此,林場采用“脫貧攻堅集體資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入股分紅”方式,在橫茶、古臺工區轄區內防火道種植茶葉13.33公頃,既降低了森林防火成本,又提高了75戶278口貧困人口的收入。
打造示范基地,輻射帶動產業發展。林場以土地流轉、政策扶持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培養本地企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運作模式,打造示范性基地。積極引進湘鑫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建立魔芋產業基地,基地規模約133.33公頃;引進新化縣金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立黃精基地,基地規模約133.33公頃;培育本地企業五豐農業有限公司,建立黃桃基地,基地規模約33.33公頃。通過打造經濟示范基地,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發展模式,全場32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用工就業、自行種植等方式加入產業項目,輻射帶動廣大林農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加快致富步伐。
依靠政策優勢,穩步推進森林旅游業。依托新化縣發展全域旅游政策優勢,林場圍繞林下種植業,以“親近自然、游客參與”的生活體驗式消費為導向,打造“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健康養生”三位一體的新型鄉村旅游基地,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進新化縣鐘靈公司在場建設旅游項目。
截至目前,鐘靈公司的“喜鵲莊園”項目,總規編制通過評審并完成了發改立項報批,即將進入建設階段。古臺山魚溪谷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累計完成投資2592萬元,已完成三文魚養殖調節水庫建設3000平方米,平整停車場2000平方米,新建公路游道1500米、滑沙坡道60米。果林、賓館、停車場即將建設完成,不久即可投入運營。喜鵲莊園項目和魚溪谷生態旅游項目完成后,能促進野果采摘、登山垂釣、休閑養生等特色項目的開發,并帶動鄉村旅游、民宿、農家樂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實現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