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確保計算機專業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操作方法是教師必須完成的任務也是學生學習其他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基礎。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新教改的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進行創新找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厘清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設計。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策略;案例
中圖法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case analysis of computer basics in new era
XIONG Bizhi
(Guizhoushe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Duyun,Guizhou 558000,China)
Abstract:It is a task that teachers must complete to ensure that computer students master basic computer operation methods, and it is also the basis for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compu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reform of computer-based teaching mode is a requirement of the new teaching reform. Teachers must innovate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clarify teaching ideas and optimize teaching design.
Key words:basic computer teaching,strategy,case
協同教育理念可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需要不斷對教學體系進行革新,以保證教學效果。
1? 教學原則
1.1? 人本化原則
人本思想的出現促使計算機基礎教學朝著人本化方向發展。所以,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也要堅持人本化原則,做好教學設計,以需求為導向、以發展為目標開展教育活動,以提升計算機基礎能力為目的,全面調動學生的自主性,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人本化教學模式是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習特點等因素而創建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思維會變得更加活躍,更能凸顯新時代教育教學特征[1 ]。
1.2? 信息化原則
計算機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計算機已經成為學生經常接觸的設備。因此,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難度不大,為教師教學也提供了便利。在計算機技術飛快發展的前提下,教師一定要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等新型手段,開展理論知識教學活動,為學生高效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做足準備,以保證計算機基礎教學效果。
2? 教學現狀
計算機基礎的內容比較枯燥,所以教師只有采用較為有趣味的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帶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在新形勢下,計算機基礎教學還存在部分問題,如實踐課時較少、理論知識枯燥,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傳統計算機教學思維模式下,若教師采用“一視同仁”的教學模式,必然會讓部分計算機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跟不上進度;反之,若教師采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模式,也會浪費更多的教學時間,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2]。
計算機基礎教學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教學內容要緊跟行業發展需求。但從目前來看,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并未做到與時俱進,與行業間的銜接還存在一些問題。同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單一,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不高,特別是計算機基礎知識較為抽象,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認知和了解[3] 。
3? 教學思路
3.1? 更新教學觀念
因為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學習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案、如何開展趣味性教學實踐活動,將知識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傳遞。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思維創新才能引導行為創新。比如,計算機基礎教學要樹立人本化、信息化教學思想,通過融入新的教學思想,打造生動、直觀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更系統地進行課程知識的學習[4]。同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和知識獲取狀況,將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操作作為教學目標,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知識,以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素養。此外,在計算機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融入全新的教學思想,也會加快學生學習思維模式的改變,讓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朝積極自主學習轉變,以提高學習質量和水平[5]。
3.2? 樹立教學目標
為順利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活動,教師必須確立教學目標。首先,將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當作主線,經過科學設置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對計算機產生、發展等內容加以講述,讓學生深入了解信息技術。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計算機信息素養。其次,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以企業崗位需求為目標,培養社會所需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并豐富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最后,基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技能等[6]。
3.3? 拓展教育載體
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是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一定要拓展教育載體,為學生推薦更多的教學平臺。企業則要注重開發和設計計算機基礎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場地,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
在相關部門積極監督和引導下,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和工作,企業員工到學校給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學生對教學效果做出評價,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此外,還可以采用“產學研”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高效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加相關活動,從而提升實踐能力[7]。
4? 教學案例設計與設施
4.1? 教學案例設計原則
(1)實用性原則。教學案例要源自實際生活,經過調查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市場需求,讓學生參與產品生產,提升其實操能力。教學案例只有具有實用性原則,才可以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先進性原則。教學案例要列舉最先進、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從而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升級,各類新技術應運而生,在知識點的選取上要體現先進性原則。比如,搜索引擎的應用以及文件的傳輸、下載等功能。同時,案例設計也要更具先進性,要凸顯新技術對行業的影響[8]。
(3)典型性原則。教學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要將計算機軟件的功能、特征等體現出來。學生運用推理思維,在案例實操中學習知識。比如,處理文字的圖文混排、文檔制作等,以及數據計算、分析和制作電子表格等都可以納入教學案例,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4)服務型原則。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信息加工、處理等技能,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可以使用計算機學習相關知識。在具體教學時,教師要將通用教學案例、專業案例融合在一起,讓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更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4.2? 教學案例設計方法與技巧
4.2.1? 設計方法
(1)開展社會調研,整理反饋信息;(2)依據職業能力的要求對工作任務進行整合;(3)依據認知規律,優化課程結構體系,并結合職業特點,分工制定案例初稿;(4)專業教師合作探究,對案例內容加以分析,提出針對性意見;(5)確立案例內容。
4.2.2? 設計技巧
基于案例,重構課程內容體系,要解決好課程內容的選取及知識點的重組問題。要結合行業發展實際,重構知識體系。
(1)課程內容的選取。教學案例是現實工作情景的反映,必須具備很強的實用性特征。典型工作項目所涵蓋的知識、技能才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是要著重體現的知識點。同時,要將陳舊、重復的知識點剔除,補充新知識、技術。在知識點的選取上,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接受度,將知識點細分成多個層面;(2) 重構內容。教學案例要以實際工作流程為參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融合,以重構內容。比如,在“制作大學生畢業論文”案例時,就要將搜索引擎的應用、文件下載、文字編排等知識點按照論文書寫流程來重組和優化。
4.3? 教學案例創新
4.3.1? 綜合案例創新設計
對于學科體系來說,課程內容的編排屬于“平行結構”,課程教學一般將講解完基礎知識點作為標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具有單一性。而基于案例重組的課程內容屬于“行動體系”,課程內容的編排是“串行結構”。知識與技能的組合利用案例構成了多個獨立單元,一個知識點在各案例中也會重復出現。教師往往會按照“從易到難”的認知特征來優選教學案例,以實施教學方案。與此同時,教學案例的設計需要凸顯綜合性特征,要設計包含基礎知識、技能的案例,既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設計標書文檔制作案例,就可將課程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加以整合,從而提升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3.2? 職業化案例創新設計
傳統計算機基礎教學更注重通用性,而在職業教學活動中,基礎課程為職業崗位服務,為提升職業能力提供保障。所以,在設計教學案例時,需要將其職業化特征凸顯出來。在具體設計時,要依據各種職業特征,對典型任務加以分析,設計教學情景,創新教學案例,使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崗位要求密切聯系起來,使教學更具個性化和實用性。比如,汽車專業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制作汽車說明書;土木工程專業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讓學生制作造價預算表;會計專業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財務報表。
4.3.3? 注意事項
(1)案例設計要結合知識技能,從淺到深、層層深入,科學布局。所設計的案例要能夠指導學生的學習;(2)所設計的案例要源自真實的工作環境,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加工處理;(3)案例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要能夠體現教學思想,設定的條件不可太多、太雜,以免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4)案例要時常更換,要滿足行業需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案例是載體,是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是對課程內容的重組,科學有效的案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5? 結束語
學校要不斷地更新教學思維模式,確立計算機基礎教學目標,拓展計算機基礎教學載體。同時,教師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進行科學設計、創新,助力學生高效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價值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李瑞芳,何懷文,肖濤.新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9):164?165.
[2] 李娜,鄭利鋒,白宇.基于“互聯網+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教育與學習,2021,3(11):10?11.
[3] 姚怡萍.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山西青年,2021(8):159?160.
[4] 張忠良.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4):139?140.
[5] 陳穎,白英.計算機+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J].教育教學論壇,2019(25):117?118.
[6] 柳青,鄭戟明.新時代下少數民族預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2):154?155.
[7] 蘇春月.“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3):143.
[8] 孫海霞.基于“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應用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8,15(8):83?84.
作者簡介:
熊碧芝(1977—) ,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