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會
關鍵詞 證書制度 前端開發 課程體系
為深化復合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學生良好就業與發展,打破唯學歷論成敗的桎梏,專注于學歷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因此,國家提出了“1+X”制度,鼓勵中高職學生和應用型本科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拓展自己的專業綜合實踐技能,考取適合的職業技能證書,為更好地完成就業做準備。這一試點工作的實施,要求“Web 前端開發”課程內容也隨之做出調整,保障課程對接崗位工作,真正實現“課證深度融合”。面對這一目標,如何落實“Web 前端開發”課程體系的建設,發揮“1+X”證書制度的優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概述
1.1“1+X”證書制度
“1+X”證書制度是2019 年相關部門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的名詞,它是指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簡稱“1+X”證書制度。
1.2多證融通
多證融通是指學生在校期間不但要獲得學歷證書,還要考取至少一個職業資格技能證書,有能力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參加省級、國家級、世界級技能大賽獲得技能大賽證書。
1.3校企聯動工學結合
“校企聯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校企合作改革方式,聘請企業的工程師到學校任教,將企業開發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在學生實習期間由校方派專業教師進行管理并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工作,校企雙方共同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同時,鼓勵有能力的學生考取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相關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2“1+X”證書制度下Web 前端開發人才的培養
為積極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相關要求,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2019 年2月,相關部門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從2019 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 。
專業課程與證書的融合,人才培養和企業崗位需求的融合,保障所培養的人才滿足社會需求,促使學生綜合技能水平和就業競爭力顯著提高。這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法,對于“Web 全端開發”課程教學而言,作為軟件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對接網頁設計、程序開發、網站管理等崗位,要求專業人才具有用戶交互邏輯編寫以及開發和創建數據庫等技能。要求學生在學歷證書之上,在“課證融合”下,考取更多行業的初級、中級、高級技能證書,為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在這種目標的帶動下,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充分考慮證書考試的內容以及標準,根據具體的要求引入新的教學資源和內容。大力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幫助學生掌握獲得證書的能力;達到職業技能等級的要求,真正實現“Web 全端開發”課程與“1+X”Web 簽到開發證書考核內容的有機融合。
3“1+X” 證書制度下高職“ Web 前端開發”課程體系構建路徑研究
3.1基于Web 前端開發推進教學模式創新,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為積極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相關要求,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目標是實現“一教多證”,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準職業人[2] 。
基于Web 前端開發推進教學模式創新,第一,需要針對Web 前端開發目標與“1+X”證書制度要求,科學制作教學課件、在線課程、模擬考試等教學資源,應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第二,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引導學生不但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專業綜合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優勢,讓教、學、做、訓達到統一,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第三,實施“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模式。將課程的課件、微課視頻、練習題上傳到超星線上教學平臺中,用于增強學生理論知識儲備,突破疑難知識點。線下實踐部分可通過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成員相互配合下,自主完成一個Web 前端開發項目,以提升其Web 前端開發技術技能水平。
3.2緊密結合專業特點及技能等級要求,推進課程體系模塊重構
在“1+X”證書制度下推進高職“Web 前端開發”課程體系構建,可通過緊密結合本專業特點與技能等級要求,重構課程體系模塊,制定符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體系,形成包括“德育課程”“文化課程”“基礎專業課程”“核心專業課程”為一體的“1+X”專業課程體系,滿足專業人才培養多樣化需求。首先,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應包含“1+X”Web 前端開發技能證書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同時,應該根據不同專業對證書的需求度將課程設置為初級、中級、高級。其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和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所學課程主要面向“Web 前端開發”初級課程;中級課程面向軟件技術專業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高級課程則應甄選優秀學生,根據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學習水平、發展需求等,按需分配課程計劃。其次,通過加強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協同學校合作企業根據Web 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編寫相關校本教材,開發相應課程資源庫,重新擬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計劃,以保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下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符合企業、市場、行業與崗位人才需求。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建立以校企合作為主的Web實訓基地,成立企業項目研發中心,由校內專業課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一同研發Web 前端項目,將適合應用于學校教育的內容提煉出來,供實訓基地的學員進行校內開發學習。這不僅有利于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還可讓學生參與到企業實際項目中,實現做中學,幫助學生將證書相關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滿足相關崗位技能與素質要求[3] 。
“1+X”證書模式的創立與實施適應了社會發展對新時代產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奠定了理論基礎,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值得在校內外及同類高職院校中推廣。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創立了“1+X”多證融通的新理念。在該培養模式下學校與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每學期至少由企業工程師承擔一門專業課并進行企業文化講座、拓展訓練等;由企業工程師把企業項目引入課堂,按企業規范進行教學;學生實習期間由校內導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負責學生的實習工作,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或參與項目開發,由校方派專業教師進行管理并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工作,校企雙方共同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同時,鼓勵有能力的學生考取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相關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讓學生畢業后不但擁有學歷證書,還擁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建了與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課程體系[4] 。為了使網站更具親和力,交互性更好,開發人員要綜合使用HTML5,CSS3,JavaScript,AJAX,jQuery 等技術。但是,隨著社會對Web 開發人員要求越來越高,通常Web 前端開發人員也要掌握一些Web 前后端數據交互技術。本課題組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動態地整合課程內容,將“1+X”Web 前端開發職業技能證書的課程內容調整為以下幾部分:第一,前端頁面布局技術。本部分內容主要包括HTML5,CSS3,DIV,JavaScript,AJAX,jQuery 等,涵蓋網頁布局技術、數據交互技術、無刷新開發技術;第二,MySQL 數據庫開發技術。由淺入深介紹了MySQL 數據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包含MySQL 的安裝與調試、MySQL 數據庫的管理、MySQL 數據表的創建與管理、數據表的索引與視圖、存儲過程與觸發器及數據庫備份與恢復等內容;第三,后端開發技術。后端開發技術主要采用的是Python Web 開發技術,采用的是Flask 微型Web 框架進行開發。由于Flask 框架的靈活性非常強,開發人員可以任意組織項目的目錄結構。開發人員通常使用包和模塊的方式組織程序,一般包括Flask 程序的包名———app,數據庫遷移文件———migrations,Python虛擬環境———venv,依賴包文件———requirements.txt,配置文件———config.py,項目啟動文件———manage.py文件;第四,響應式開發技術。主要通過大量案例讓學生掌握Bootstrap 框架的使用方法, 具體包括Bootstrap 的內核開發原理和Bootstrap 的JavaScript 的插件交互設計,從而快速成為響應式布局高手。通過學習以上知識可以使學生快速地了解“1+X”Web 前端開發證書的考核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掌握相關考核要點,提升綜合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獲取證書的概率。
制定與“1+X”證書相適應的課程標準———下文以“Python Web 開發技術”課程為例。Python Web 開發技術使用的是入門門檻比較低的Python 語言的Web 庫進行Web 開發,Python 非常易于閱讀,因此開發人員通常在查看由其他程序員編寫的代碼時不會遇到任何問題,這可以促使從事同一項目的開發人員之間的通信效率更高。“Python Web 開發技術”是一門理論綜合性較高、應用實踐性強的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進行Web 開發、網絡編程、自動化運維等工作的必學技術。本課程開設在第四學期,其前導課程是“MySQL 數據庫技術”“Python 程序設計”“網頁布局”“JavaScript+jQuery前端開發技術”“Vue 前端框架技術”。
設計教學內容時從需求分析到系統設計、系統開發環境搭建、數據庫設計、前臺設計和后臺設計,使學生具備利用Python web 框架技術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開發能力。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兩個模塊:Web開發技術基礎,該模塊主要包括Web 前端開發技術、Web 后端開發技術、Python 常用框架技術等;Flask 框架技術,該模塊主要使用Flask 框架技術創建在線學習筆記、音樂網和旅行網三個項目。同時,設置本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知識與能力兼顧,重在Web 開發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了解“Python Web 開發技術”課程的基本知識輪廓,具備使用Python Web 框架技術進行網站開發和Web軟件開發的能力,使學生學習到的技術與“1+X”Web開發證書的考核內容相一致。
4結語
職業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高職院校各個專業課程的建設,需要深入了解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實現課程內容和崗位工作的對接,以及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對接,保障學生能夠良好就業,凸顯職業教育的水平。對此,職業教育領域提出“1+X”證書制度,通過將等級證書的標準落實到課程中,幫助Web 前端開發專業學生獲得較強的職業競爭力,以實現學生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