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 張宇
金秋時節,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青山如黛、綠水如藍。地處烏江上游的化屋村,借助本村旅游資源,組建旅游服務隊,發展苗家長桌宴、化屋黃粑等產業,做強苗族蠟染刺繡、苗族歌舞等民族文化產業,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
化屋村的巨變,僅僅是畢節市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畢節市始終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了綠色發展的重大跨越。
林業碳票? 盤活生態資源
畢節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推出林業碳票,探索綠色發展路徑,生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過去5年,畢節市完成石漠化治理84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45平方公里,礦山環境治理等生態保護修復183.25平方公里,營造林828.37萬畝,國儲林項目加快推進,森林覆蓋率達60%。
今年2月,貴州向黔西市畢綠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全省首張林業碳票。“這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公司總經理彭驍激動地表示,“我們的33056畝林木固碳釋氧量是13.573萬噸,按照近幾年碳匯交易的平均最低單價每噸22.5元來計算,這張碳票可實現碳交易價值305萬元左右。”
林業碳票是林地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于將一片森林的固碳釋氧功能作為資產交易的“身份證”。畢節市林業局探索以林業碳票作為貸款的可質押物,參與碳票存儲、交易、融資等,推動碳票變現,讓“碳票”真正變“鈔票”,裝進群眾腰包。
走進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萬畝林海郁郁蔥蔥。海雀村的森林覆蓋率從1987年的不到5%增長到2021年的77%,實現從荒山禿嶺、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的華麗轉身。海雀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食用菌、旅游等產業,2021年人均純收入1.8萬余元。
今年4月29日,貴州第二張林業碳票頒發給海雀村,涉及林地7300余畝、價值100余萬元,僅此一項,海雀村227戶群眾戶均增收4400多元。
“海雀村是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發祥地,率先在這里發放林業碳票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畢節市林業局副局長糜小林說,“林業碳票的發放,拓展了林木的生態價值,能讓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群眾得到應有回報。”
6月14日,貴州烏蒙利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獲得由畢節市林業局頒發的畢節市林業碳票,這也是貴州省頒發的首張茶園林業碳票。該公司自2012年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形成集育苗、種植、管護、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茶葉全產業鏈。2021年被授予“畢節市最美生態茶園”稱號。
林業碳票是“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力憑證。貴州烏蒙利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所持碳票涉及茶園面積5773畝,核定碳減排量6774.46噸。
10年來,畢節市著力抓好生態保護修復、森林提質增效和林下經濟發展,豐富林長制內涵,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優化、國家儲備林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還草等工作,構建生態功能更加完善的“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林城相融? 打造美麗城市
畢節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理念,大力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管理工作,不斷推進城市公園綠地、城市綠道、城市林蔭路等項目建設,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形成“山城一體、林城相融”的城市特色。
2020年7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畢節市為貴州省園林城市。2021年4月,畢節市人民政府印發《畢節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方案(2021-2023年)》,持續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同步推進省級園林縣城、省級園林城鎮創建工作,繼續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曾經的織金鳳凰生態公園區域,由于上游鳳凰山上的煤礦開采、原始森林砍伐嚴重,生態植被遭到破壞,魚蝦絕跡,生態環境十分惡劣。
恢復生態,重現綠水青山,勢在必行。2018年,織金縣正式啟動織金河水環境治理項目,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該項目規劃用地122.39公頃,總投資約12.95億元。隨著鳳凰生態公園、寶楨湖公園、平遠古鎮的建成,織金城市形象得到顯著提升,一幅還河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的生態美景畫卷徐徐展開,人民群眾對綠色生活的向往正變成美好現實。
走進七星關區德溪濕地公園,婀娜的垂柳隨風起舞,戲水覓食的野鴨、呼朋引伴的白鷺、自在悠然的花草讓人目不暇接,園內亭臺、拱橋樸素典雅,長長的木板凳仿佛一組組琴鍵,深入風景深處,充滿自然的野趣,讓人倍感恬淡舒適。
自2016年以來,七星關區緊緊圍繞綠地公園建設,大力打造以生態優先的節約型綠地,相繼建成了畢節同心城市公園、南山公園、德溪濕地公園等多個公園綠地,形成“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山體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大大提升城市綠地覆蓋率,進一步促進畢節城區生態環境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綠色產業? 帶領群眾致富
2022年6月,國務院批復《推動畢節高質量發展規劃》,要求著力推動綠色發展,把畢節建設成為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示范區。
畢節市以綠色為發展底色,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推動工業大突破、城鎮大提升、農業大發展、旅游大提質,狠抓項目建設,綠色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今年我們這里每家生意都很不錯,游客走了,我們趁著農閑時節把自家的民宿改造一下,提升服務品質。”百里杜鵑管理區普底鄉穎川村民宿經營業主陳敬義說。
和穎川村一樣,永興村民宿業主也在利用這段時間對民宿進行升級改造。如今,普底鄉穎川、永興、永豐三個村抱團發展,每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帶動2000余人就業,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00多萬元。
在中國石化織金50萬噸/年聚乙醇酸(PGA)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現場,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在工地上揮汗奮戰。該項目是貴州百億重大工業項目之一,總投資237億元。項目建成后,織金傳統的煤炭資源將被轉化為易降解的聚乙醇酸,用于生產高端綠色環保產品。
在威寧自治縣的山山嶺嶺,灑向大地的陽光,正通過連綿的光伏板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電能。2015年,地處威寧縣岔河鎮和海拉鎮境內的平箐梁子“平箐光伏電站”建成并網發電,這是貴州省建設的首個光伏電站。
2016年,貴州金元威寧么站農業光伏電站并網發電,這是貴州省第一個農業與光伏合作的“農光互補”項目。上面是光伏,下面是特色農業,這是威寧縣“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的運作模式,也是威寧縣“新能源+”發展的成果。
畢節市始終堅持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導產業,深入推進新能源產業規模化、基地化、智能化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新能源項目取得較快進展。2021年,畢節新能源裝機位列全省第一;新能源發電總量達到65.98億千瓦時,位列全省第一。
東風好借力,正是揚帆時。畢節市將聚焦建設“一區三高地、五個新畢節”戰略目標,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奮力書寫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