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勁 劉繼明
“這里的生活環境條件很不錯,大人上班和小孩讀書都非常方便,樣樣都好,多虧政府的好政策!”居住在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幸福社區107棟的郭錦做夢都沒想到,一家6口人會住上120平方米的大房子,過上城里人的新生活。
2018年10月,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郭錦一家從偏遠的七星關區生機鎮峨峰村搬到現代化的柏楊林街道幸福社區,自此告別住了多年的老木屋。
在各級各界的關心幫助下,郭錦在街道當保安,妻子則在附近的農業園區務工,孩子們有的學技術、有的上學,一家人其樂融融,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扎下了根。
作為貴州省單體安置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有安置房148棟,安置人口2.9萬余人。從山村搬進城區,從農民變成“新市民”,畢節市在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的進程中著力提供優質的管理服務,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畢節市共建設安置點142個、安置住房76890套,共有6.9萬戶32.48萬人搬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住,搬遷群眾在“新家”開啟了新的生產方式,過上別樣的幸福生活。七星關區柏楊林安置點、大方縣奢香古鎮安置點、黔西市錦繡花都安置點入選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美麗搬遷安置區,織金縣、威寧自治縣入選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搬出大山換“新業”
在畢節高新區(金海湖新區)甘河街道幸福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楊繼華像往常一樣準時趕到社區物業公司打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起初搬到這里來,我們擔心遠離了老家,年紀大了生活問題難解決,沒想到搬到這里以后,在政府的推薦下,我在物業公司找到了這份穩定的工作,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保安主管。”談起搬遷后的生活變化,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楊繼華滿臉都是幸福的笑容。
如今,在畢節高新區,像楊繼華一家一樣在家門口就業、成為上班族的搬遷群眾比比皆是,眾多搬遷群眾挪出“窮窩”。“十三五”期間,畢節市原金海湖新區建成幸福小鎮、錦繡社區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4個,安置群眾近3萬人,搬遷群眾穩得住,在“新家”開啟新生活。
2021年,畢節市通過135個服務網點、94個勞務分公司、117個勞務合作社,促進搬遷勞動力有組織就業10405人;舉辦專場招聘會168場,上門走訪13.83萬戶(次),推薦崗位實現就業1.69萬人;安置區133個扶貧車間(基地)吸納搬遷勞動力2844人;通過開發“十大員”公益轉崗兜底安置等措施實現就業7811人。今年以來,畢節市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13.87萬人,就業率91.97%,有勞動力搬遷家庭動態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搬遷群眾收入穩步提高。
服務完善“家”變樣
搬出大山,斬斷窮根;住進城市,筑夢幸福。
走進大方縣奢香古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綠樹成行,學校、公園、社區衛生院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充溢著現代化生活氣息。
“飯后就可以到家門口的公園散步,這里看病買東西方便得很,親戚朋友都很羨慕我?!睆脑摽h大山鄉白沙村搬遷過來的“新市民”余方富笑意盈盈。
奢香古鎮是大方縣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公共服務的一個有力見證。大方縣已建成34個鄉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和1個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豐富全縣搬遷點群眾的生產生活,4656戶2萬余名群眾享受著舒適的城市生活,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提升。
為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畢節市規范配備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搬遷群眾享有現代化的城市生活。
全市投資25.37億元,新建和改擴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學校128所,配備教師7424名,解決易地扶貧搬遷適齡學生5.8萬人就近就地入學問題,安置區教育資源已滿足教育教學需求。在醫療健康保障方面,全市合理設置148個醫療服務機構、配備安置點醫務人員1582名,為搬遷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目前,全市搬遷安置點四類慢病2.7萬多名脫貧患者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3522名大病患者得到了大病專項救治。
同時,堅持“脫貧不脫?!?,畢節市對搬遷脫貧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讓其繼續享受低保政策;及時將縣城安置區所有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按安置地標準納入城市低保,9.47萬搬遷群眾繼續享受城市低保。
健全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公共服務設施,畢節市著力讓搬遷群眾的“新家”更舒適宜居。
治理有效促和諧
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畢節市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共設置街道15個、村(社區)60個,實現了黨的各級組織全覆蓋,構建起黨組織領導下的綜合治理體系。
畢節市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作用,合理設置警務室,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組織,加強“雪亮工程”“智慧門禁”等技防設施建設,依托“警務兩會+十戶聯防”機制,有效維護了社區安全穩定。
全市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積極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安置點特殊人群服務,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疏導、醫療保健、法律咨詢等服務。各安置區共建立群團組織217個,社區服務中心(站)、養老服務設施、兒童服務中心(兒童之家)實現全覆蓋。
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平臺,畢節市持續加強感恩教育、融入教育,有效促進搬遷群眾在生活、身份、意識等方面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
畢節市引導推動搬遷群眾落戶安置地,76890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證全部發放到搬遷群眾手中,19.35萬搬遷群眾按程序已轉移戶籍。
畢節市持續抓實防返貧監測,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納入防返貧監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947戶4646人,已逐戶落實幫扶措施。
搬離大山住新居,搖身一變城里人。一撥撥搬遷戶在城市“安置”與“安心”同在、“安居”與“樂業”并行,奏響鄉村振興的凱歌。
“我們將用足用好新國發2號和國函〔2022〕65號文件等重大機遇,以創建縣城安置區‘十個一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完善‘五個體系建設,著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效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讓廣大搬遷群眾在‘新家繪制幸福生活畫卷?!碑吂澥猩鷳B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