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轉變。英語是小學階段的基礎科目,核心素養的培育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項目化學習是教育改革下衍生而出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以問題驅動引領學生,助力其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任務。采用項目化學習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學生日后學習和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將從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出發,深入探究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實踐策略,以期尋求突破,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參考。
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仍舊遵循著老傳統、老套路,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由于文化負遷移的影響,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吃力,部分教師為一味地追趕教學進度,也常常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大多數教師忽略了合作學習環節的重要意義,合作學習的開展不夠徹底,為學生預留的探究討論時間較為有限,導致課堂氛圍較為沉悶。主體地位的缺失、課堂學習的低效率、沉悶的課堂氛圍,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出現了厭學的心理。在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得到提升,教學質量也陷入停滯狀態,嚴重影響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為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及時扭轉這一局面,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儼然迫在眉睫。
二、項目化學習的內涵
項目化學習是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讓學習回歸本質的有效教學模式之一。項目化學習指向核心知識的再構建,以具體細化項目為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所學舊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項目化學習中也包含了合作學習這一理念,利用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能夠保證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有所收獲。項目化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真實性,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又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的問題,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就是學習的本質。通過項目化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重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指向深度思考,不斷提升其思維能力,最終達成培育其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實踐策略
(一)選擇內容——引導學生策劃項目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執行項目的教學方法。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為大家預留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選擇、計劃,并提出項目構思,在項目主題的設定上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借此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項目討論、構建當中,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不斷提升英語綜合素養。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課題為例,在課程開始前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animal world”選段,在情境的向導下,使學生沉浸在視頻內容中,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動物的名稱;也可以讓學生在家中選擇豢養一些小動物,這樣貼合生活實際的課題能夠有效燃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策劃項目。在Lets talk部分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想要為其他同學介紹你所喜愛的小動物,你們會做哪些準備呢?基于問題,教師組織學生構建學習小組。在問題的指向下,有的小組選擇制作動物頭飾,有的小組選擇利用手抄報的方式向大家進行介紹,有的小組選擇以猜謎語的方式進行導入。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鼓勵大家充分發揮想象。在小組項目構建完畢后,教師可隨即升華問題:“What else?”這時,部分小組也會選擇繪制動物園平面圖進行介紹。結合Lets check部分內容,教師也可借此設定主題任務,鼓勵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并查找不同動物的奔跑速度,通過資料的收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內容,拓展自身文化視野。
(二)構建小組——指導學生合作探究
項目化學習強調合作學習,構建良好的合作小組,是開展項目化學習的必要保障。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常常由教師主導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且缺乏與他人的溝通和交流,課堂氛圍較為沉悶,且學生之間缺乏良好的合作學習意識。在項目化學習當中,部分較為困難的項目對于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完成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小組構建應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由教師進行指定分組,確保各小組間人員配備公平、公正。教師可鼓勵小組成員自主推選組長,組長根據組員的不同學習能力,為其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項目學習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能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不斷提升自我。
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 1 My classroom”課題為例,結合實際學習情況,教師首先呈現小組分組名單。隨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頭腦風暴,制定項目內容。結合本單元主題,每個小組分別呈現各項目構想:Draw classroom structure diagram、Collect classroom interior items、This section describ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tems等。小組內組長在項目制定完成后進行展示,并將具體責任細化劃分到每一個同學身上。學習成績較為優秀且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負責查找詞匯、做好項目記錄;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參與繪畫或者制作單詞卡片。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項目學習中來,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問題驅動——幫助學生梳理脈絡
項目化學習必須建立在問題驅動的基礎上,驅動性問題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既要保證問題的趣味性,同時也要避免過于困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焦慮情緒。項目化學習是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收獲知識技能,因此在學生思維出現困頓時,教師要及時呈現問題,幫助大家理清思路,完成項目構建。
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課題為例,在項目構建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存在一定疑慮,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問題,鼓勵大家結合問題自主策劃項目。問題如下:1.What do you need to do to prepare for a trip?2.Which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 choose?3.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在問題驅動下,學生能夠迅速掌握本課主題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確定項目化流程,部分學生開始著手對旅行地點的天氣進行調查、對哪種交通工具更便于出行進行對比,以及旅行前都需要準備哪些生活用品等。在問題的指向下,項目化學習如火如荼地進行。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大家進行情境構建展示,扮演旅行者一家構建對話,將項目化學習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在此過程中,根據問題的向導,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項目化任務,問題的呈現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四)加強引導——幫助學生充實項目
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大部分學生初始接觸項目化學習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此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給定的項目方案進行深入分析,在此過程中加以引導,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進一步充實項目內容。不僅如此,針對部分未能夠及時理解項目化學習的學生,教師可根據項目化學習理念進行二次講授,對其進行疏導,并幫助學生掌握項目構建的方式。在教師的循循誘導下,項目的內容得以充實,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rite Season”課題為例,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構建項目,各小組分別呈現項目方案,如Introducin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Introduce what you can do in different seasons、Draw pictures of different seasons等。然而,教師發現部分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一味地考慮季節的特點等。此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出問題: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season?鼓勵大家進一步豐富項目形式。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又重新提出:write a letter、make a video、Draw a handwritten newspaper等全新方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得到充分提升。隨后,教師將所提出的項目方案以板書的方式呈現出來,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共同商議并決定任務進行展示。為了充分活躍班級氛圍,教師也可以參與到項目化學習中,為學生展示自己的項目成果,并根據大家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幫助學生及時改正其中的問題。
(五)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分享展示
項目化學習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成果展示環節,成果展示是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檢驗大家項目化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良好的情境,為學生的成果展示創造條件,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保證項目的順利發展,教師要在其中加強引導,進一步豐富展示形式。教師也可將每單元的項目成果錄制成微視頻,并發送到家長群組中,邀請家長一起觀看孩子的學習成果,從中發現孩子的進步及閃光點。真實的情境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的原動力,優化項目化學習成效。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課題為例,本單元學習內容貼合生活實際,并且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情境。結合所學內容,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項目設計,分為三大板塊:Shopping situation dialogue、Shopping vocabulary、Introduction to shopping places。在此基礎上,小組可以制定好項目計劃,組內部分成員負責選取商品并制定價格標簽,兩位學生扮演收銀員、剩余同學扮演顧客,由教師裝扮教室內環境參與到項目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班級內裝扮成“超級市場”的模樣,能使學生沉浸在良好的情境中進行分享展示。真實的情境極容易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隨后各組成員分別進行項目展示,呈現本組作品,臺下同學充當小觀眾。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多樣化的形式開展活動,不僅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舞臺劇或小品,借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成果展示完畢后,教師不要急于進行評述,而要引導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后做好書面總結工作,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項目流程以及組內各人員所負責的板塊。
(六)總結評價——提升項目學習成效
教師點評是項目化學習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行之有效的評價能夠使學生及時突破和完善自我,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同時,教師也應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及閃光點,以評價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項目實踐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不同的表現,教師應在此過程中綜合評測。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多加鼓勵,并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項目化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其綜合學習能力。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完成項目化任務后,教師也可結合實際內容進行延伸拓展,不斷促進學生成長和進步。以積極評價為導向,不斷提升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成效,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還能幫助學生實現實質性的提升。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為例,依托本單元學習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通過交流構建項目內容:Compose greetings、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Introduce students,并下達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負責一些較為簡單的任務。當成果展示完畢后,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老師發現,大家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項目化學習當中,十分值得表揚和鼓勵!但是,通過老師的觀察,許多同學在項目構建的過程中未具備良好的思維展示形式,項目內容不夠豐富,這些是急需改進的地方。”此外,針對學習能力較弱但卻主動參與到項目化學習中的學生,教師可為其頒發一朵小紅花,以資鼓勵,充分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積極正向且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能幫助學生不斷調整項目化學習策略,有效實現突破,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其自身的學習能力,為其后續步入初中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凸顯,身為教師,應積極引導,不斷優化課堂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
注:本文為2019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重點課題“項目學習促進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提高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CJYB19052402)研究成果。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