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雯
經過大約半年的生長季,長筒花會在初冬時節進入休眠期,花友們也將喜迎豐收了。在這里一起分享一些關于收獲、儲存和繁殖內容的經驗和教訓,希望對花友們有所幫助。
一、收獲
結合實際種植體驗和資料,長筒大概在溫度降低到10℃左右時逐漸停止生長,土面以上的部分會慢慢枯萎,這時就需要做好收獲的準備了。我的長筒花種植在北京以及臨近北京的地區,氣候條件基本一致,露天收獲的時間一般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室內會推遲1個月左右。這個時候如果翻開土層,會看見當初種下的一個鱗莖已經變成了很多個。但并不是說只有到了這個時間鱗莖才會生成,由于品種不同、環境影響等,有些長筒花可能早在這之前就已經生成不少鱗莖了。
2021年9月初收獲的鱗莖,品種是‘夜曲(‘Nocturne)和一種不知品種名的長筒花。這時收獲的鱗莖都已經成熟,規格也比較大,完全可以正常生長和開花(圖1-2)。
雖然種球收獲時間較早,但種植時間也很早(2月中旬),它們的生長期是足夠的。之前和花友討論過,生長期不足的長筒花,鱗莖生成的效果普遍不太理想,所以不要著急,給它們充足的生長時間,相信它們會回饋給你驚喜。
長筒的鱗莖除了土中的部分,莖稈上也可能會生一些較小的(圖3)鱗莖,這些也是有活性的,妥善保存可以正常種植。這種鱗莖通常是在逆境情況下產生的,比如低溫和過度干燥,所以不要去刻意追求這種效果,以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而且這類鱗莖生成過多可能會搶奪養分,對土中鱗莖生成不利。
在長筒休眠之前,補充一些高鉀肥料有助于鱗莖生成。長筒普遍比較高產,只要管理得當,一個小鱗莖也可以有驚人的產量。如一個長度約0.5厘米的‘天鵝湖(‘Swan Lake)鱗莖的產量,可以達到20余個(圖4)。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早停止澆水。莖葉有枯萎跡象時可以繼續澆水但不澆透,等到枯萎70%左右時再斷水。斷水后莖葉的養分會回流至鱗莖,等到完全枯萎后再收取鱗莖效果更好。
二、儲存
綜合幾年的儲存經驗,原盆斷水可以說是最安全、效果最好的儲存方式。我一直是將鱗莖挖出整理后儲存的,嘗試過用蛭石和泥炭做儲存介質,但效果均不理想,儲存一段時間后鱗莖均有發黑干枯的情況。
挖出整理好的鱗莖(圖5)用蛭石儲存約4個月后(圖6),能明顯看出鱗莖狀態大不如前。值得慶幸的是鱗莖雖有損耗,但都正常發芽了,并沒有影響后續種植。
其他花友原盆斷水儲存的鱗莖,同樣經過幾個月的時間仍然新鮮飽滿(圖7),和蛭石貯存對比極其鮮明。
原盆斷水儲存的一個缺點是可能比較占空間,可以嘗試將整棵植株帶土取出,放入紙袋等透氣的容器里保存,占用空間會相對小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長筒鱗莖絕對不可以沒有任何介質,直接晾在空氣中存放,幾個月的儲存期過后它們會只剩下干枯碎裂的鱗片,無法再種植。而且無論用哪種方法儲存,都要保證溫度至少在0℃以上,不能暴曬,也不要中途澆水。
三、繁殖
長筒的繁殖方式多樣,常用的包括種植鱗莖、扦插枝條和播種。
1. 種植鱗莖
這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通常在溫度穩定在15℃以上時種植,鱗莖平放,覆土1~2厘米,發芽前需要保持土壤濕潤。
鱗片也可以嘗試繁殖,只要方法得當,每一個健康的鱗片都可以長成一棵植株。鱗片剛剛生出的小芽(圖8),移苗半個月左右后的生長狀態(圖9)。鱗片苗天生弱小,需要細心照顧直至根系長好,否則極易因缺水、光照過強等原因功虧一簣。
鱗片繁殖的方法大致如下:先挑選健康的鱗片(飽滿且無黑腐的),平放在濕潤的蛭石或泥炭上,蓋上蓋子或保鮮膜保持濕度,放在散光充足且溫暖處。需要時常檢查發芽情況,及時補水并清除發霉的鱗片。等到鱗片發芽且已生根時就可以移到單獨的盆中,保持土壤濕潤,可以適當加強光照。
2. 扦插枝條
這種繁殖方法需要在不那么悶熱的季節進行,以保證成功率。挑選健康的、長度在5厘米左右、有三四對葉子的枝條剪下,待切口干燥后插入濕潤的土中即可。理想狀態下1周左右就會生根,開始正常生長。‘粉玫瑰(‘Double Pink Rose)鱗莖苗和扦插苗混栽,生長和開花均無差別(圖10)。
扦插苗可以正常生成鱗莖,數量可能會比鱗莖苗略少。‘Konrad Michelessen扦插苗生成的鱗莖,最大的長度約2厘米,完全可以正常生長和開花(圖11)。
3. 播種
這個方法國內花友比較少用,國外一些育種人會經常用到。有花友反映長筒種子成熟較晚,如果種植偏晚溫度又降得比較早的話,基本收不到種子。兩廣一帶溫度較高和冬季有供暖的花友們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會培育出令人驚艷的品種。
以上就是我對長筒收獲、儲存以及繁殖方面的淺見,還請各位花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