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交媒體輿情傳播中信息源特征對態度的影響

2022-04-29 00:44:03楊穎
中國心理學前沿 2022年8期

楊穎

摘 ? ?要|信息源特征是影響社交媒體輿情傳播的重要因素。本文結合ABC態度模型和刺激—有機體—反應模型,探討了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兩個核心特征——信息源可信度和與接收者關系強度對受眾態度的全面影響,以及信息感知可信度和情緒的中介機制。結果發現:(1)關系強度正向影響輿情傳播意愿;(2)信息源的可靠 性、專業性、客觀性,以及關系強度均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3)關系強度正向影響受眾情緒;(4)情緒在關系強度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中介作用。最后,探討了研究結論對輿情治理實踐的啟示。

關鍵詞|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態度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問題提出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已經逐漸成為人們表達觀點和情緒的主要平臺。從“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到“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突發社會事件往往在社交媒體上引發激烈的討論,形成網絡輿情,并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進一步擴散發酵,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盡管社交媒體輿情傳播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但傳播過程中也極易出現失實傳播、煽動性傳播等現象, 造成輿情危機,引發民眾恐慌,甚至危害政府公信力和社會和諧穩定。要想有效應對社交媒體輿情,降低負面影響,其前提和根本方法在于通過考察影響社交媒體輿情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理解輿情傳播對受眾態度影響的心理機制。

根據精細可能性加工和信息采納模型,信息源特征是影響社交媒體輿情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Sussman and Siegal,2003)。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只零散關注了信息源的粉絲數(王林 等,2013)、身份(李曉靜,2017)、活躍度(徐迪,2013)等較為表面的特征,而缺乏對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等社交媒體信息源核心特征的深入、完整考察。此外,以往研究對輿情傳播效果的考察也不夠全面,多只以受眾轉發行為為衡量傳播效果的指標,應將認知、情緒等反應態度的其他指標納入傳播效果的測量。基于此,本研究將結合 ABC 態度模型(model of attitudes,ABC)和“刺激—有機體—反應”(stimulus- organism-response,S-O-R)模型,較為完整地探討信息源核心特征:信息源可信度和關系強度對社交媒體輿情受眾態度的全面影響,以及影響的內在機制,以期彌補已有研究的不足,為揭示社交媒體輿情傳播心理機制和輿情治理實踐提供新的視角。

2 理論基礎和假設提出

ABC 態度模型

根據 ABC 態度模型, 態度由行為意向、認知和情緒三種成分構成(Rosenberg and Hovland, 1960)。其中,行為意向是指人們想要對態度對象采取行為的意向,由于社交媒體簡單又高效的轉發、點贊、評論等傳播機制,是使輿情能飛速感染、擴散、發酵的關鍵環節和引起社會情緒共振的核心機制之一(劉叢 ?等,2015),因此輿情傳播意愿是社交媒體輿情傳播中人們行為意向的主要反映。認知是指人們對態度對象所形成的信念和判斷,在信息傳播情境中,人們形成對信息的可信任性和真實性的判斷, 即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判斷是認知成分的核心要素(Cheung et al.,2009)。情緒則是指人們對態度對象,即社交媒體輿情所產生的難過、害怕等情緒體驗。因此,本研究采用輿情傳播意愿、信息感知可信度和情緒作為反映受眾態度的指標,考察信息源核心特征對態度的全面影響。

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與輿情傳播意愿

信息源可信度是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指接收者認為信息源值得信賴的程度。 以往研究已經證實了線下傳播情境中信息源可信度和說服效果之間的密切關系(Hovland and Weiss, 1951)。在社交媒體傳播情境中,結合社交媒體的特性,信息源可信度主要包含信息源的可靠性(Trustworthiness)、專業性(Expertise)和客觀性(Objectivity)三個維度(朱侯,2016;李曉靜、 張國良,2012)。

信息源可靠性是指接收者認為信息源的誠實可靠和可接受程度(Ohanian,1990)。一些研究已指出, 網絡信息源可靠性正向影響態度和行為意向,如網絡口碑信息源可靠性顯著提升了購買意愿(黃文彥、勞陳峰,2013)和借貸平臺消費者產品態度(譚鑫,2017),也與在線信息搜索意愿正相關(李華鋒 等, 2021)等。對社交媒體和網絡輿情的研究也發現,知乎答題者優秀勛章等提升了受眾對答案的采納度(費豪澤 等,2019),意見領袖對網絡輿情傳播熱度和態勢有重要作用(閻海燕 等,2021);優秀勛章、意見領袖等均是表現信息源可靠性的指標,這也證實了社交媒體輿情傳播中信息源可靠性與傳播意愿的正向關系。提出假設如下。

H1a: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可靠性顯著正向影響輿情傳播意愿。

信息源的專業性是指接收者認為信息源能提供正確信息和具備專業知識的能力(Bristor,1990)。已有研究證實了線下、論壇傳播情境中信息源專業性對受眾行為意向的積極影響(Jain and Posavac, 2001;Racherla and Friske,2012)。而社交媒體平臺豐富的個人主頁展示功能(如專業認證、專業標簽、歷史博文展示等)為受眾判斷賬號的專業性提供了更多的線索,因此在社交媒體輿情傳播中,信息源的專業性更進一步被受眾依賴作為形成行為意愿的依據。如科學家身份的微博賬號對疫情科學信息傳播影響更加顯著(李明德,2022),微博用戶的專業性顯著影響了輿情信息傳播的能力(洪小娟,2016)等。因此,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專業性也與輿情傳播意愿正向相關。提出假設如下。

H1b: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專業性顯著正向影響輿情傳播意愿。

信息源的客觀性是指接收者對信息源公開性、公正性和中立性(不帶主觀偏向)的評價與感知(Applbaum and Anatol,1972)。以往研究指出了網絡信息源平臺間的客觀性對接收者態度的積極影響(李巍、王志章,2011),而在社交媒體平臺內部,不同信息源賬號之間客觀性上的差異也可能也會影響信息的傳播意愿。由于社交媒體上經常出現良莠不齊的信息,人們常對信息發布者動機抱著懷疑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常發布帶有主觀色彩言論,客觀性較低的輿情信息源,容易被人懷疑帶著偏見或謀取私利的目的, 從而導致人們對信息的接受度減弱(李明 等,2019)。相反,客觀性較高的輿情信息源發布的信息則更容易被人信任、接納,并擴散傳播,因此信息源客觀性也與輿情傳播意愿呈正相關。提出假設如下。

H1c: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客觀性顯著正向影響輿情傳播意愿。

社交媒體環境下的輿情傳播是用戶間基于社交關系的信息分享和傳遞,這涉及傳播雙方間的社會 聯結。社會聯結的緊密程度構成了信息源和接收者的關系強度,關系強度包含用戶間關系的親密程度、互動頻率、相似性及心理距離等,也是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核心特征(曹樹金、常倞瑋,2020)。 在社交媒體上的海量信息中,來自強關系信息源的信息可能更容易脫穎而出引起人們關注,被再次傳 播的可能性也更大。如國外研究發現,關系強度顯著提升了 Facebook 信息源對受眾的影響力(Aral and Walker,2014)和對知識的分享(Kim,2018);國內研究也發現,與社交媒體信息源的關系強度越強, 用戶轉發新聞的意愿程度越高(廖圣清、李夢琦,2021),對慈善信息的態度也更容易改變(張嵩 等, 2021)。這都支持了關系強度對輿情傳播意愿的正向影響。提出假設如下。

H2: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與接收者的關系強度顯著正向影響輿情傳播意愿。

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與信息感知可信度

信息源可信度可能也是判斷信息感知可信度的重要依據,由于社交媒體輿情信息中往往夾雜著不少難以辨別的虛假、劣質、失實信息,導致人們在判斷信息真實可信度時更加信任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高的信息源。如基于眼動和內容分析的研究都發現,身份勛章、權威性等反映社交媒體信息源可靠性的指標會提升用戶對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判斷(李曉靜,2017;趙金樓、成俊會,2014),信息源專業性會正向影響人們對維基百科信息的感知可信度(Shen et al.,2013),微信公眾號客觀性也與信息感知可信度正相關(樊茗玥 等,2017)。這都支持了社交媒體信息源可靠性、專業性和客觀性對信息感知可信度的積極影響。

H3a: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可靠性顯著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H3b: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專業性顯著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H3c: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客觀性顯著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

關系強度也會對個體的信息處理方式產生影響(Chang and Pham,2018)。個體與強關系信息源有更高頻率的互動,關系更親近,相似性更強,因此更易形成對輿情觀點契合的想法和互相理解的狀態(李根強 ?等,2017),對輿情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判斷也會更高。因此關系強度可能也會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提出假設如下。

H4: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與接收者的關系強度顯著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

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與情緒

信息源可信度也與受眾的情緒密切相關。由于社交媒體獨特的社交屬性,信息源所展示出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也意味著較高的社交吸引力;高社交吸引力的對象更容易引起受眾的喜愛和興趣,也具有更強的情緒渲染力。如專業性和可靠性較高的信息源發布的信息更能引發受眾的共情(姚松伯、劉兵, 2022);意見領袖等體現微博用戶可靠性的屬性強化了基于社交媒體的情緒傳染(張敏,2018),也 與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強度呈正相關(劉叢 ?等,2015);擔任政府公職的、專業性更強的科學家微博賬號在傳播疫情信息時受眾呈現出更多的情緒特征(李明德,2022)。因此,信息源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可能對情緒存在正向影響,提出假設如下。

H5a: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可靠性顯著正向影響受眾情緒。H5b: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專業性顯著正向影響受眾情緒。H5c: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客觀性顯著正向影響受眾情緒。

關系強度也可能是激活受眾情緒的關鍵要素。以往研究發現,心理距離的拉近通常會激發人們產生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個體往往會被來自心理距離更近他人的事件喚起更加強烈的情緒,而且這種影響是獨立于認知之外的(Trope and Liberman,2010)。心理距離是反應關系強度的重要指標,因此強關系社交媒體信息源也會導致人們從更主觀和情緒化的視角來看待輿情信息,從而更容易“感同身受”,產生更強烈的情緒。基于此,我們認為關系強度也正向影響情緒,提出假設如下。

H6: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與接收者的關系強度顯著正向影響受眾情緒。

信息感知可信度與情緒的中介作用

S-O-R 模型強調了認知、情緒和行為意向之間的關系,該模型認為外部刺激通過影響個體內部的情緒和認知反應,進而影響其行為意向(Mehrabian and Russell,1974),該理論也適用于社交媒體傳播情境(Fang,2014)。根據這一理論,受眾對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感知可信度的認知判斷會影響其后續的輿情傳播意愿;另一方面,情緒可以作為一種獨立于認知反應之外的,更快速和直接的判斷依據,也會影響人們的輿情傳播意愿(Pham et al.,2001)。因此,結合前述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與信息感知可信度和情緒的關系可以推論,信息源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關系強度會通過信息感知可信度和情緒的中介作用來影響輿情傳播意愿。提出假設如下。

H7a:信息感知可信度在信息源可靠性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H7b:信息感知可信度在信息源專業性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H7c:信息感知可信度在信息源客觀性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H8:信息感知可信度在關系強度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

H9a:情緒在信息源可靠性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H9b:情緒在信息源專業性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H9c:情緒在信息源客觀性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H10:情緒在關系強度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著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的理論模型如圖1 所示。

3 研究設計

研究樣本

通過網絡在四川、重慶等地高校及社會網民群體中進行問卷發送。在剔除無效和從不使用社交媒體的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 331 份,有效回收率 98.22%。樣本中男性占 30.51%;年齡以 20 歲以下(51.06%) 和 20 ~ 30 歲(48.64%)為主;受教育程度以大學本科(專科)最多,占 96.37%;大多數比較常用(35.65%) 和經常使用(34.44%)社交媒體,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占 88.82%)。

變量測量

測量工具均采用 Likert 7 點量表計分,1 表示“完全不同意”,7 表示“完全同意”。

(1) 信息源可靠性。改編自奧海寧(Ohanian,1990)的信息源可靠性測量量表。共計 4 個題項, 如“發布該事件信息的社交媒體賬號是誠實的”,Cronbachα 系數 0.93。

(2) 信息源專業性。改編自曹樹金和常倞瑋(2020)、姚松伯和劉兵(2022)的信息源專業性測量量表,共計 5 個題項,如“發布該事件信息的社交媒體賬號是在相關領域有豐富經驗的”,Cronbachα 系數 0.96 。

(3) 信息源客觀性。改編自陳明亮和章晶晶(2008)的信息源客觀性量表,共計 4 個題項,如“發布該事件信息的社交媒體賬號是公正的”,Cronbachα 系數 0.96。

(4) 關系強度。根據艾瑞爾和沃克(Aral and Walker,2014)的研究,從親近程度、互動頻率、相似性、心理距離四個方面來進行測量,共計 4 個題項,如“我認為自己與社交媒體上發布該事件信息的群體關系親近”,Cronbachα 系數 0.92。

(5) 信息感知可信度。改編自洪和皮特曼(Hong and Pittman,2020)的信息感知可信度量表,含 3 個題項,如“我認為我在社交媒體上獲取的該事件信息是值得信賴的”,Cronbachα 系數 0.94。

(6) 情緒。根據邱林等(2008)修訂的正負情緒量表(PANAS),對難過、害怕、緊張三種情緒 進行測量,Cronbachα 系數 0.86。

(7) 輿情傳播意愿。根據趙丹等(2016)的輿情傳播測量指標編寫而成,共 4 個題項,如“我愿意轉發該事件信息”,Cronbachα 系數 0.90。

統計分析

使用 SPSS 26.0 和 MPLUS 7.4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4 數據分析結果

驗證性因子分析與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如表1 所示,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七因子模型擬合度最好,χ2=653.05,df=303,χ2/df=2.16, RMSEA=0.06,CFI=0.96,TLI=0.96,表明本研究七個變量確實屬于七個不同的概念,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

在驗證性因子分析的七因子模型基礎上,加入一個共同方法因子(湯丹丹、溫忠麟,2020)。結果表明,八因子結構模型無法擬合,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

如表2 ?所示,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信息源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關系強度、情緒、信息感知可信度、傳播意愿七個變量間均顯著正相關。為進一步假設檢驗提供了支持。

假設檢驗

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學變量未產生任何顯著效應,作為控制變量不再納入分析。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假設進行檢驗,假設模型擬合良好 χ2=741.81,df=311,χ2/df=2.39,RMSEA=0.07, CFI=0.95,TLI=0.95(溫忠麟 等,2004)。結果如圖2 所示,信息源可靠性(b=0.17,p>0.05)、專業性

(b=0.21,p>0.05)、客觀性(b=-0.13,p>0.05)對傳播意愿的影響不顯著,H1a、H1b、H1c ?不成立; 關系強度對傳播意愿的影響顯著(b=0.59,p<0.001),H2 成立。信息源可靠性(b=0.27,p<0.01)、專業性(b=0.21,p<0.05)、客觀性(b=0.35,p<0.001)對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影響均顯著,H3a、H3b、 H3c 成立;關系強度對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影響邊緣顯著(b=0.14,p=0.05),H4 成立。信息源可靠性(b=0.09, p>0.05)、專業性(b=0.15,p>0.05)、客觀性(b=-0.02,p>0.05)對情緒的影響不顯著,H5a、H5b、 H5c 不成立;關系強度對情緒的影響顯著(b=0.36,p<0.001),H6 成立。

進一步用 Bootstrapping 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重復抽樣 1000 次,如果效應的 95% 置信區間包含 0 則該效應不顯著,不包含 0 則顯著。結果如表3 所示,信息源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通過信息感知可信度對傳播意愿的間接影響均不顯著,H7a、H7b、H7c ? 不成立;關系強度通過信息感知可信度對傳播意愿的間接影響不顯著,H8 ? 不成立。信息源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通過情緒對傳播意愿的間接影響均不顯著,H9a、H9b、H9c ? 不成立;關系強度通過情緒對傳播意愿的間接影響顯著, H10 成立。

5

討論

本研究探討了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可信度和關系強度等信息源核心特征對態度的影響,以及影響的過程機制,對于揭示社交媒體輿情傳播的心理機制有重要意義。

信息源可信度對態度的影響

信息源可信度的三個維度對信息感知可信度影響均顯著,說明人們在對信息可信度進行判斷時,把信息源的特征作為對信息進行判斷的重要參考因素,這符合信息采納模型(Sussman and Siegal,2003) 的預期,跟以往研究結果一致(Cheung et al.,2009)。但信息源可信度對輿情傳播意愿和情緒的影響均不顯著,這與以往研究有所不同。

對于信息源可信度對輿情傳播意愿影響不顯著,可能存在兩種原因。一方面,由于以往研究多以信息源的粉絲數、認證信息、勛章、轉發數等外在的、客觀的特征作為信息源可信度的指標(王林 等, 2013;費豪澤 等,2019),本研究則是以受眾的內在主觀感受為主,直接詢問被試覺得信息源是否真實、有專業性、不偏不倚等。實際上,那些外在客觀特征很可能不能反映人們主觀上的信息源可信度,而主觀上的信息源或信息的可信度,并不能影響輿情傳播意愿。另一方面,以往研究多將個人行為作為態度中行動意向的指標,如消費意愿、搜索意愿等(黃文彥、勞陳峰,2013;李華鋒 ?等,2021);但本研究將輿情傳播意愿作為態度的行動意向指標,如點贊、轉發、評論等,是一種社會性行為,主要目的是引起他人的關注和認同。而信息源或信息的可信度,并不是吸引他人關注和認同的關鍵因素,所以本研究

中信息源可信度和信息感知可信度對傳播意愿的影響并不顯著。

對于信息源可信度對情緒的影響不顯著,可能是因為可信度只是強化了情緒(劉叢 等,2015),而不是直接引發情緒,故在本研究中信息源可信度對情緒的影響不顯著。

關系強度對態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受眾與信息源的關系強度對信息感知可信度、情緒、輿情傳播意愿的影響均顯著, 相關假設全部成立。究其原因,社交媒體的本質屬性是一種“社交平臺”(張嵩 ? 等,2021),社會關系是實現平臺所有功能的基礎,人們對于輿情傳播的態度也是以“關系”為基礎的;即人們對輿情傳 播的態度實質上是人們對信息源關系態度的一種折射或衍生,表現為“我相信你說的,跟你抱有同樣 的感情,愿意為你點贊、轉發、評論,一切都是因為我跟你關系好”。因此不難理解,關系強度決定 了輿情傳播態度。

信息感知可信度、情緒的中介作用

結果表明,信息感知可信度對輿情傳播意愿影響不顯著,信息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不成立。正如前文所述,一方面,可信度并不是吸引他人關注和認同的關鍵因素,所以信息感知可信度對輿情傳播意愿的影響不顯著,信息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無法成立。另一方面,情緒對輿情傳播意愿的影響顯著, 情緒在信息源可信度、關系強度對輿情傳播意愿的影響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這表明人們在傳播輿情時, 受到了情緒的驅動,轉發、點贊等行為很大程度上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同時,這種非理性行為的根源, 是傳播者與信息源的關系強度。這種結果恰好反映了現實中許多熱點輿情事件的傳播情況,人們往往一開始并不關注事件的真相,許多理性分析的帖子無法引起大眾的關注和傳播,甚至引來口誅筆伐,反而是情緒煽動的言論由于迎合了社會普遍存在的對現實的焦慮(DiFonzo,2013)更容易得到關注和傳播。而當情緒退卻,理性回歸后,人們對事件的關注也失去熱情。

實踐啟示

首先,因為信息源與受眾的關系強度是影響社交媒體上輿情傳播的關鍵因素,輿情管理者應對社交媒體用戶關系強弱進行分類,這樣有助于預測輿情將在哪些群體中引發更大的反應,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和監控。

其次,應對發帖建立情緒評價機制,如利用關鍵詞對帖子、評論的情緒化程度進行打分;當打分超過臨界分值時,適當介入疏導用戶的情緒,避免大眾因情緒化走向極端,引發熱點輿情事件。

最后,輿情管理者應建立自己的“親民”社交媒體賬號,培養信息源與受眾的關系強度,在重要輿情中發聲引導輿情走向,避免被動回應。

6 結論

(1)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和與接收者的關系強度正向影響輿情傳播意愿。

(2)社交媒體輿情信息源的可靠性、專業性、客觀性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

(3)關系強度正向影響信息感知可信度。

(4)關系強度正向影響情緒。

(5)情緒在關系強度與輿情傳播意愿間起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曹樹金,常倞瑋.社交媒體中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可信度影響因素研究:以微信為例[J].現代 ?情報,2020,40(9):3-14.

[2]陳明亮,章晶晶.網絡口碑再傳播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127-135.

[3]樊茗玥,王若楠,覃睿,等.基于MAIN模型的社會化媒體信息可信度影響因素研究:以微信公眾號為 例[J].情報科學,2017,35(7):101-106.

[4]費豪澤,周斌,劉鵬,等.社會化問答中回答者在線互動行為對信息采納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字 ?圖書館論壇,2017(10):45-54.

[5]洪小娟,姜楠,洪巍,等.媒體信息傳播網絡研究:以食品安全微博輿情為例[J].管理評論, 2016,28(8):115-124.

[6]黃文彥,勞陳峰.網絡口碑質量對顧客感知價值和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J].消費經濟,2013,29(5):48-53.

[7]李華鋒,段加樂,孫曉寧.基于元分析的用戶在線信息搜尋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 2021,65(19):84-95.

[8]廖圣清,李夢琦.社交媒體中關系強度,自我呈現動機與用戶轉發意愿研究:以微信的新聞轉發為例

[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43(6):149-156.

[9]李根強,羅艷艷,臧學蓮.基于有界信任模型的網絡社群輿情觀點演化研究[J].情報科學,2017, 35(6):63-68.

[10]李曉靜.社交媒體用戶的信息加工與信任判斷:基于眼動追蹤的實驗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10):49-67.

[11]李曉靜,張國良.社會化媒體可信度研究: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J].新聞大學,2012(6):105- 114.

[12]李巍,王志章.網絡口碑發布平臺對消費者產品判斷的影響研究:歸因理論的視角[J].管理學報, 2011,8(9):1345-1352.

[13]劉叢,謝耘耕,萬旋傲.微博情緒與微博傳播力的關系研究:基于24起公共事件相關微博的實證分析[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9):92-106.

[14]李明德,張玥,張帆,等.疫情科學信息傳播內容特征模式,回應策略及優化路徑:基于10名科學家相關熱門微博的內容分析[J].情報雜志,2022,41(3):133-142,190.

[15]邱林,鄭雪,王雁飛.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的修訂[J].應用心理學,2008,14(3):249-254.

[16]譚鑫.在線負面評論對消費者創新抗拒的影響:以P2P網絡借貸平臺為視角[J].企業經濟,2017, 36(6):63-69.

[17]湯丹丹,溫忠麟.共同方法偏差檢驗:問題與建議[J].心理科學,2020,43(1):215-223.

[18]溫忠麟,侯杰泰,馬什赫伯特.結構方程模型檢驗:擬合指數與卡方準則[J],心理學報,2004,36(2):186-194.

[19]王林,趙楊,時勘.微博輿論傳播的集群行為執行意向規律感知比較實驗[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13(5):73-79.

[20]徐迪.基于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預警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3(S2): 224-227.

[21]姚松伯,劉兵.電子口碑表達形式對體育用品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22,41(2):110-119.

[22]閻海燕,詹凌云,陳明明,等.基于系統動力學的企業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與應對研究[J].系統 科學學報,2021,29(1):92-97.

[23]趙金樓,成俊會.基于用戶感知,偏好和涉入的微博輿情傳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學報, 2014,33(4):416-425.

[24]朱侯,蔣彩瑩,王可.社會化媒體公眾平臺可信度體系構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11):111-115.

[25]張敏,劉雪瑞,張艷.重大疾病在線救助事件社交輿情的受眾情緒反轉形成機理分析[J].情報雜 ?志,2018,37(11):122-130.

[26]張嵩,湯亞男,陳昊.互聯網慈善信息轉發行為研究:基于說服傳播理論的雙重態度模型[J].圖書 情報工作,2021,65(14):109-118.

[27]趙丹,王晰巍,相甍甍,等.新媒體環境下的微博輿情傳播態勢模型構建研究:基于信息生態視角[J].情報雜志,2016,35(10):173-180.

[28]Applbaum R F,Anatol K W.The factor structure of source credibility as a function of the speaking situation[J].Speech Monographs,1972(39):216-222.

[29]Aral S,Walker D.Tie strength,embeddedness,and social influence:A large-scale networked experiment

[J].Management Science,2014,60(6):1352-1370.

[30]Bristor J.Exhanced explanations of 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s;the power of relations[J].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1990(4):51-83.

[31]Cheung M Y,Luo C,Sia C L,et al.Credibility of electronic word-of-mouth:Informational and normative determinants of on-line consumer recommend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9,13(4):9-38.

[32]Chang H H,Pham M T.Affective boundaries of scope insensitivity[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8,45(2):403-428.

[33]DiFonzo N.Rumour research can douse digital wildfires[J].Nature,2013,493(7431):135.

[34]Fang Y H.Beyond the credibility of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Exploring eWOM adoption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from affective and curiosity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4,18(3):67-102.

[35]Hong S,Pittman M.eWOM anatomy of online product reviews:interaction effects of review number,

valence,and star ratings on perceived credi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20,39(7):892-920.

[36]Hovland C I,Weiss W.The influence of source credibility on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51,15(4):635-650.

[37]Jain S P,Posavac S S.Prepurchase attribute verifiability,source credibility,and persuasion[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1,11(3):169-180.

[38]Kim H.Differential impacts of functional,geographical,and hierarchical diversity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midst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J].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18,32(1):5-30.

[39]Mehrabian A,Russell J A.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M].Cambridge,MA:MIT Press, 1974.

[40]Ohanian R.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celebrity endorsers perceived expertise, trustworthiness,and attractiveness[J].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0,19(3):39-52.

[41]Pham M T,Cohen J B,Pracejus J W,et al.Affect monitoring and the primacy of feelings in judgment[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1,28(2):167-188.

[42]Rosenberg M J,Hovland C I.Cognitive,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M]//In M.J. Rosenberg,C.I.Hovland(Eds.).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60.

[43]Racherla P,Friske W.Perceived ‘usefulness of online consumer review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across three services categorie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2,11(6):548- 559.

[44]Shen X L,Cheung C M,Lee M K.What leads students to adopt information from W ikipedi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trust and information usefuln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3,44(3):502-517.

[45]Sussman S W,Siegal W S.Informational influence in organizations: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knowledge adoption[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3,14(1):47-65.

[46]Trope Y,Liberman N.Construal-level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J].Psychological review,2010, 117(2):440-463.

How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mpact Attitude in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on Social Media

Yang Ying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are important elements that impact 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on social media.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BC Attitude Model and S-O-R Model to explore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 two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media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sources, namely Information Source Credibility and Tie Strength between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receivers, on the attitude of the receivers, and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of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nd Emo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ie Strengt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Willingness to Propagate Public Opinion; (2) The Trustworthiness, Expertise, Objectivity of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Tie Strength, all positively affect the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3) The Tie Strength positively affects the Emotion of receivers; (4) Emo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ie strength and Willingness to Propagate Public Opinion.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on the practice of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is discussed.

Key words: Social media;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source credibility; Tie strength; Attitud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操国产美女| 无码aaa视频|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后式a一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资源| 亚洲三级色| 亚洲动漫h|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九九热在线视频|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一级片免费网站|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国产导航在线|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国产在线|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无套av在线| 朝桐光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护士|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性天天| 欧美爱爱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香蕉色综合|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五月天久久婷婷| 激情午夜婷婷| 色网在线视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青青国产视频|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