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源于唐代,是淮北地區手工藝的精華。1999年,淮北柳孜運河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為當時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遺風,又吸收了剪紙、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在制陶技藝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在刻畫題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戲曲中的藝術元素,以一幕幕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盧山義的“刀馬人”系列是其代表;在燒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燒,溫度一般在700~800℃,成品為磚紅色的刻畫陶,素燒后可以釉燒,即涂以含鉛、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缽內,逐漸加大溫度,達到1000~1050℃,燒兩天兩夜,成品為紅地白花的界首彩陶。2006年,界首彩陶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界首彩陶體現了農民敦厚樸實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審美意趣,反映了中國民間藝術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審美趨向。這樣的藝術品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就珍藏有界首三彩刻畫陶。
界首彩陶技藝歷史上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界首市潁河南岸的13個村,因每個村的村民都以制陶為生,并且村名均以“陶窯”為名,因此有“十三窯”之說,這些村現屬安徽省界首市田營鎮管轄。1958年,界首在潁河北岸順河路組建技藝陶瓷廠,現該廠已成為彩陶的主要制作地,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在這里得到傳延。但是,近幾年來,受現代工業產品的沖擊,以傳統技藝生產的彩陶制品出現滯銷,市場蕭條,而年輕人多不愿從師學藝,因而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有后繼無人之憂,有必要對其進行保護。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傳承人——盧群山
盧群山,男,漢族,1950年生,安徽省界首市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彩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安徽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民間工藝大師,安徽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名人。現任安徽省界首市盧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徽省界首市盧氏刻花彩陶傳習所藝術總監。
盧群山出生于陶藝世家,高祖父盧井卿、曾祖父盧西安、堂祖父盧之勤、父親盧山義皆是當地知名的彩陶藝人,父親盧山義更是一位成就顯著的民間藝人,是界首彩陶界的泰斗,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獨創的三彩釉下刻畫“刀馬人”,更是彩陶藝術界一絕,被藝術家們譽為“有形不至而藝至之妙趣”,稱為“東方之秀”,也就是把舞臺上的戲劇人物,騎馬持槍威風凜凜的各類戰將,用夸張的大手筆,神似地刻畫在彩陶器具上,使人們看到彩陶上的戰將如臨當年的古戰場,仿佛聽到和看到戰馬嘶鳴,鼓聲震天的廝殺場景。濃厚的家傳陶藝環境無時無刻不熏陶著幼時的盧群山,他說:“彩陶技藝是我家祖祖輩輩單傳下來的,小時候我跟隨父親畫花、畫房子,因為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我對這些從泥土中‘長出來的瓶瓶罐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剛開始跟隨堂祖父盧之勤學習裝窯、燒制等工藝,后來跟隨父親盧山義學習拉坯、修坯、配釉和繪刻‘刀馬人,逐漸掌握了全套制陶技術。在家父言傳身教下,燒制的彩陶作品質量不斷提高,在彩陶藝術界漸漸有了名氣。”
1973年,盧群山開始跟隨韓美林大師學習工藝美術理論和彩陶藝術創研,制陶工藝水平大大提高,日趨成熟。1983年再次與韓美林大師共同創作、燒制彩陶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最高獎,并被多個博物館收藏。
2002年7月,盧群山當選界首市工藝陶瓷廠廠長。他重點加強與我國著名泥塑藝術家閆玉敏合作,請她指導生產。其間,盧群山憑著自身嫻熟的技藝水平,多次解決制陶技術難題,生產出了一批批敦煌系列佛像藝術精品,銷往日本、中國臺灣等地。2004年4月由盧群山、閆玉敏共同創作的工藝彩陶《東方微笑》獲安徽省首屆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
憑著對彩陶藝術的無比熱愛和執著,盧群山不斷創新,燒制的界首彩陶作品繼承了傳統的三彩刻畫陶瓷工藝,在造型、制坯、設色、配料、上釉、燒制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三彩畫面注重刻畫故事情節和人物個性,力求生動形象,如戲劇中的刀,遒勁鋒利;馬,富有神韻;人,目光炯炯。“刀”“馬”“人”三位一體,有機組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把“刀馬人”繪制在花瓶、壇、罐上,再配以界首特有的三彩釉紅、白、綠,燒制成的“刀馬人”工藝品,色彩古樸典雅,造型飽滿厚實,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發展界首彩陶事業,把彩陶技藝發揚光大,代代相傳。2007年,盧群山四處籌措資金,建造立窯,成立了盧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和盧山義“刀馬人”釉下刻畫工作室及盧氏刻花彩陶傳習所,由父親盧山義帶徒授藝,免費培訓吸納社會青年和廣大熱愛彩陶的人們。他的兒子盧濤、兒媳張茜文、女兒盧麗已全面掌握了三彩釉下刻畫“刀馬人”技藝,作品也在國內大賽中獲獎。
“潛心三彩刀馬人,譜寫彩陶新篇章。”盧群山通過總結四十多年來的燒制技藝經驗,自己設計建立四立方液化氣窯一座,產品裝入窯內,用液化氣為燃料,既節省了資源,又做到了環保。用儀表控制燒制溫度,是盧群山改革創新的新技術,現一般人很好掌握,彩陶成品率提高到95%以上。近年來,在盧群山的帶領下,界首市盧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和盧山義“刀馬人”釉下刻畫工作室生產燒制的彩陶,先后獲得國家級、省級的最高獎項并被博物館收藏,作品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薈萃和中國藝術家獲獎作品選集》《中國民間藝術通鑒》等書籍。
1984年,作品《刀馬人》三彩刻花罐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質產品獎;作品《刀馬人》三彩刻花壇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1988年,作品《刻花陶罐》獲得全省陶瓷展創作優秀獎;1990年,作品“釉陶類”產品榮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全國美術陶瓷行業評比第三名;作品《界陶牌三彩刻花罐》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質產品獎。2003年,作品《三彩刀馬人刻畫壇》榮獲中國(蕪湖)國際旅游商品博覽交易會優秀獎;2004年,作品三彩《刀馬人》畫筒一件、老子像一尊,被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收藏;作品《三彩刻畫酒壇》榮獲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獎金獎;作品《酒壇·破洪州》(工藝彩陶)榮獲安徽省首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作品“東方微笑”(工藝彩陶)榮獲安徽省首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2006年,作品《刀馬人·三彩刻畫壇》《腰鼓壇》《玉梅瓶》《酒壇》被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收錄《中國民間藝術通鑒》;2007年,作品《酒壇》《花瓶》被中國藝術博覽會收藏;作品《刀馬人三彩刻畫壇·四棱玉壺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作品《葫蘆瓶》(彩陶)榮獲安徽省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展銀獎;作品《刀馬人三彩刻花壇觀音瓶》獲2007年“一品徽韻·首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暨安徽省工藝美術精品評比金獎;作品《刀馬人三彩刻花壇》獲首屆安徽旅游節暨2007中國(安徽)中東部旅游交易會旅游商品展“最佳旅游商品獎”;作品《刀馬人三彩刻花陶——寶葫蘆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頒發“一品徽韻·首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金獎。
2008年,作品《刀馬人》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2008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作品《球瓶》獲2008年“首屆中國旅游紀念品創意大會暨2008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最高學術獎金獎;作品《刀馬人釉下刻畫壇·富貴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中環·第二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金獎;作品美術陶瓷《釉下刻畫壇——刀馬人》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2008“天工藝苑·百花杯”精品獎銀獎。2009年,作品《釉下刻畫刀馬人富貴瓶》被評為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作品《釉下刻畫刀馬人富貴壇》被評為全國“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銀獎;作品《刀馬人彩釉陶·酒壇》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作品《刀馬人彩釉陶·富貴瓶》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收藏;作品《刀馬人彩釉陶·賞瓶》獲得中國第十屆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精品藝術博覽會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