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她的話:
基礎理論
人的大腦與外界的互動分為兩個層面:感知層和意識層。感知層與外界的互動是迅速的、淺顯的,因果是直接的,而意識層與外界的互動是緩慢的、模糊的,因果有時并不明顯。感知層帶來的情緒只停留在表面,只產生情緒,而且不持久,只作用于一時。但意識層對外界的回應更加深刻,產生經驗積累和深層認知。快樂、憤怒、悲傷這些情緒產生于感知層,而成就感、挫折感、責任感、價值觀、愛產生于意識層,意識層一旦被雕刻,將難以更改。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意識層是所謂“本性”居住的地方。
大部分事情同時作用于感知層和意識層,但你剛才說到的白日夢境儀,我勸你不要經常用它。以我所知,這類儀器只作用于大腦的感知層,它的方式是入侵大腦,引導想像,而非讀取大腦自主產生的想像。它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虛假的,它的副作用卻很明顯,因為那容易形成依賴。給大腦迅速提供快樂的人工智能儀器,都不建議你使用。
而這臺虛似時光旅行的儀器給大腦制造的體驗,是在模擬真實社會的環境中發生,由真實的矛盾沖突造成,它不僅作用于感知層,而且作用于意識層,不僅帶來快樂,同時也帶來痛苦,更為使用者制造經驗、植入認知、雕刻意識層。這就是為什么我說,你從中所得到的成就感,會帶入你的現實生活。
場景生成原則
記住,這里不是元宇宙,Realtrip創造的虛擬時空是獨立的,這個獨立時空,需要由你和我,以及電腦三方來共同創造。
場景生成依據兩個原則:第一,速度原則,誰的大腦產出想象速度更快,就出現誰想象的情形;第二,邏輯原則。思維要符合邏輯,系統會自動地識別邏輯性,以符合邏輯的情形優先生成。說到底,都是腦力優先原則。誰的腦力強,場景就偏向誰。
兩個原則中,大部分情況下速度原則優先優于邏輯原則。思維速度是第一要素,是雙方思維對決中的第一要件,但全然違反邏輯的思維是無效的。對于無傷大雅的邏輯小錯誤,系統會在場景中出現氣候反?,F象,以提示雙方有一人的大腦出現了違反邏輯或是現實的指令。比如在背著陽光的方向出現彩虹,該出現淡積云的季節里出現積雨云,天空中慧星的慧尾指向太陽的方向,月亮出現上下弦月的倒置,諸如此類。
如果一方對細節有所想象,而另一方在同一時間是空白,則根據一方的想象生成細節。如果雙方同時對一個細節有想象,又都遵循邏輯原則,由系統進行判斷。當然,場景中的大量的細節并不是由我們想像出來的,無論你我都無法在瞬間想象出大量而清晰的細節,是系統根據儲備而補足的。
角色生成原則
故事中除了你自己以外,均為想象力創造的角色。你、我、系統,都可以創造角色,創造者可以控制自己生成的角色。
這里我要劃個重點,想象力可以在同一件物或同一個人物上疊加,也就是說,一個人或是一件物可以是共同想象力的結果,但細節上仍可以有爭奪。比如我們如果同時想象了一棵樹,你發現了這棵樹,但葉子卻不是你想象的樣子,這有可能不是你的產物,也有可能是兩個人想象力的共同結果,只是葉子這一項上,你的細節想象失敗了。
場景中有很多人員,除了你我想象出來的,其他都是系統創造的NPC。NPC雖然中立,但其作用不可小覷。它們的行為是不違反邏輯的概率事件,它們不天然設定與你作對,但它們是真正了解整體情況的一方,我們從來無法預測它到底會幫誰。
故事運行規則
旅行的演進動力來源于你設定的目標,以及你、我和Realtrip三者產生的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體現了你內心深處的東西,激發你推進旅行,它們真正觸動你的內心并從而雕刻你的意識層。越真實而激烈的沖突所產生的意識層植入效果越好。
旅行的退出有三種情況:一,我可以隨時主動退出,因為人工智能不會進入忘掉現實的沉浸態,但我一般不會這么做,我會盡可能拖延到購買時間的結束,為此我可能會做一些妥協;二,購買時間到了,場景中會出現鐘、表或手機等任何報時設備時長時間關不掉的鐘聲或是鬧鈴聲;三是你自己擲骰子,骰子會始終出現在你可以接觸得到的地方。骰子意味著你不愿意再自主選擇,那樣的選擇可能因為太消極,對意識無法產生積極影響,所以,Realtrip設定,體驗者不再做積極選擇時,旅行結束。
請謹記我在此劃的重點:遵守當下社會的規則、法律、人倫。不殺人、不自殺、不血腥、不色情,不允許制造氣候災害及社會動蕩。Realtrip將這些行為均設定為作弊,強制退出。
虛擬時間
虛擬旅行中的時間流速和現實的時間是不同步的,與現實時間流速的比例是一個區間??偟膩碚f,虛擬時間比現實時間要快很多,最慢為現實時間的百分之一,也就是最慢的虛擬時間的一百分鐘相當于現實中的一分鐘。最快是無限快。
虛擬時間相對于外界的快慢是由大腦產生的思維量決定的。虛擬時間的時間流速與大腦產出的思維量成反比,思維量越大,時間相對外界越慢,反之亦然,但是虛擬時光里的你是體驗不到這種快慢的。就是說,我們如果對一個場景有很多的思維內容,那么此時的虛擬時間容納的思維內容多,時間流速相對現實流速較慢;如果我們對一段時間沒有什么思維內容,那么,此時的虛擬時間容納的思維內容少,時間流速相對現實流速較快。理論上,如果我們什么也不想,只復制日子,在虛擬世界可以永遠活著。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大腦不可能零產出。
游戲規則講完了,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我:按你說的時間規則,如果生活沒什么內容,我在這里可能生活了一輩子,在外面的時間,也許就一分鐘?我在這里過了一輩子再回去,豈不是等于過了兩輩子?!
她:如果你不想費什么腦子,每天都復制一模一樣的生活,在虛擬世界里,你可以把五分鐘活到壽可齊天,但那有什么意義呢?你來是為了能體驗現實中體驗不到的,沒有什么人會因為要活得長而跑到虛擬世界里來復制日子,來這里付費的人,都是不再想把平庸的人生再過一遍的,所以他們寧愿以高強腦力,快速消耗時間,如果時間不夠了,再購買、購買,也要獲得不一樣的深刻體驗,帶到現實去,這也是商家樂意看到的。
我:虛擬時間里的我們,是不是完全忘了現實世界?
她:要看情況,如果大腦沒有進入深度思維的狀態,也就是我剛才提到的——沉浸態,你是可以體會到外界的。如果你聽見現實中的我說話了,你聽到了話外音,證明你沒有進入沉浸態。但如果大腦深度沉浸,是會忘掉現實的,好處是你的思維速度更快,場景中的邏輯錯誤越來越少,更容易成功;壞處是你會暴露出真實的、原始的自己,也不排除你因為過于沉浸,對真正的現實世界有莊生夢蝶之感。沉浸態對于大腦來說,就像睡意來襲,是不太可控的,一般來說,半小時以后,怎么著也進入沉浸態了。思維越快,進入沉浸態也越快。
我:你剛說過這臺儀器是安全的,怎么個安全法?
她:在你、我和系統三者之間,發生對抗的場所是在系統中,我和系統都不入侵你的大腦。這臺儀器只讀取,不入侵、不誘導。如果一臺儀器以思維者的大腦所對抗場所,那對這個人是危險的。
她:那就設定你的旅行目標吧。
我:坐進鉑鼎大廈頂樓的辦公室,成為那里的主人。
她:好,就這么定了。
我:順便問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她:Δβ4872FS20290739GH9385。前兩個是我們的智維運行模式代碼,之后是廠家代碼,之后是日期,之后是批次,之后是規定使用區域,你可以查的,證明我是國家批準使用合規人工智能,不是黑市產品。
我:我指的是……像人類一樣,沒有即定含義的那種。
她:技術不允許我們擁有一個能在核心芯片內寫下一個與代碼無關的名字。我們,不是人,隨意和自由這兩個詞的是我們的敵人,否則世界就亂套了。不過你可以在使用時段內出于方便給我一個所謂的名字,這是合規的,這個時段的一切只停留在緩存區,過后我不會記得的。
我:好的,我就隨便起一個,記住,這半個小時里你叫‘波浪。
她:哈,謝謝海遙先生,有名字這件事讓我覺得像個人了。下面,請努力抓住這個得到成就感的好機會吧。
我:你真的認為這種可以制造認知、雕刻意識,甚至改變人的本質的虛擬旅行不是給大腦提供的某種癮癖嗎?
她:人工智能精神產品倍受質疑也不是一天的事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只能說,相對于你的白日夢境儀,Realtrip安全得多。但我想,改變人本質的科技,還沒有被發明呢。也許有一天會有的,誰知道呢?
我:還有什么需要提示的嗎?
她:大腦的內容將被深入讀取,你潛意識中的渴望,或是人性深處不愿意被人知道的一面,可能會在與我的碰撞中激發出來。你要是怕……
我:我從小被贊規矩又老實,讓我干都干不了壞事,有什么可怕的呢。趕快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