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伯軒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一直在琢磨著其中的奧義,追慕著說這句話的先賢。如今終于有機會親臨老子登仙的老君山,參加奔流文學院的作家研修班,希望借此得到古今賢人的澤沐。
親近大師
在這次研修班的講臺上,群星薈萃。儒雅的王劍冰老師告訴我們,深入生活對散文寫作是很重要的;娓娓而談的李春雷老師以自身寫作的經歷告訴我們,怎樣通過不斷的積累形成豹變一般的飛躍;睿智的李佩甫老師,給我們講了長篇小說布局與謀篇的玄妙之處……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鮮明老師講的記錄夢境的經歷。我還對他講的一個夢印象十分深刻:他夢里因為考試作弊即將被槍斃,要求看守員讓他回家和雙親告別,等他跪別父母回來的時候,感到委屈,悲憤,痛定思痛還是下定決心要逃走。聽到這里大家都忍不住笑了,他說醒后他趕緊記錄了下來,生怕忘掉。他告訴我們他以一系列的夢境為素材,寫了一本詩集。聽到這里,我覺得驚詫不已,原來夢境也可以成為文學的素材呀!我想起了我自己做的夢,我夢見自己可以翱翔于天空,狠狠地把自己坐的板凳從天上扔下來;還有一次我夢里和一個人進行槍戰,子彈嗖嗖地從我耳邊飛過,你一槍我一槍打得好不熱鬧,等我從墻壁后面偷窺了一下我的對手,竟然發現這個和我勢均力敵的人是我爸爸,頓時我就嚇醒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把自己的夢境寫下來呢?
到了晚上,旅店的大堂格外熱鬧,原來王劍冰老師在給一個姐姐寫了“晴耕雨讀”的書法作品,大家都一擁而上也想要,我也有幸擠進去得到一幅。隨后韓樹俊老師也提筆寫了一個對聯給我,這個對聯初看看不懂,其實反過來就知道它的奧妙啦,原來是韓老師的絕技——反書,寫的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這可道出了我理想中的生活境界啊!隨后圍上來的人越來越多,學員們也都參與進來信筆揮毫,互贈墨寶。最后帶來的宣紙也用完了,大家意猶未盡。
上山采風
一個個身穿紅色T恤的身影點綴在山道上,有的咬著牙一步一步往上爬,有的抓著欄桿在不斷地喘息,有的人在選擇角度拍照片,有的看到下面的美景后愣在了原地……其中那個身輕如燕的人就是我。
這就是我們研修班的學員一起在老君山采風的情景。我們被索道旋轉的電機,互相咬合的齒輪和時疾時緩的纜廂送上了半山腰。接力的索道又把我們送到了離山頂更近的地方,從這里看過去,山腰上有一路懸空的棧道,棧道曲曲折折,一步一個風景,當地人稱之為十里畫屏。
我是第一個到達山頂的,掛滿祝福卡的小樹和環繞山頂的木制欄桿,一塊寫著“伏牛山主峰”的大石碑矗立著,旁邊的標識牌告訴我們這個山脈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山峰的一邊雨水形成的水流將不遠千里匯入長江,山峰的另一邊匯成在水流將會匯入黃河。原來我站在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界線上了呀!向遠處眺望,只見云與山齊,天比海藍。下面是莽莽蒼蒼的起起伏伏的山峰,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如同碧海,云朵偶爾把它的影子投在碧波的中間。游人三三兩兩走在山道上,在大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渺小,所以人類在大自然的奇山峻嶺面前可不如同螻蟻?我想起在伏牛山南麓耕讀的諸葛亮,他最終走出大山,隆中對論,三分天下。也想起追求道法自然的老子,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走進伏牛山腹地不知所終,只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大山可以沉積不甘平庸的浮躁,也可以撫慰歷盡滄桑后的疲憊,也讓當下登山的我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博物館的邂逅
本來這一天是要去雞冠洞,但積雨云像一個黑色的大手把天空緊緊地攥著,絲毫不留任何空隙,我們只好改變計劃去博物館。
老君山作為旅游界的后起之秀,它一舉成名天下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所在的欒川縣,也有一個小小的博物館。我們于是趁雨天參觀這個相對小眾的博物館。
博物館前的廣場上,小雨淅淅瀝瀝地打在各種各樣的礦石上。走進大廳,右側立著一顆直徑一米左右的綠色的石頭,大家開始還不以為意,講解員關燈后,才發現它在黑漆漆的背景中發出了幽幽螢光,如天上的寶物。原來它就是古人所說的夜明珠!那一瞬間,大家都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我想著它歷經過了多少波折:火山噴發后,在巖漿冷卻過程中,一股被巖漿分離出來的內含氟的氣水溶液,沿裂隙上升匯聚,氣水溶液中的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形成氟化鈣,隨著火山熄滅漸漸冷卻,結晶形成螢石。然后隨著造山運動埋藏在山體中億萬年,某一天被開采礦場的工人們意外發現,經過石匠的精心打磨成了一個稀世珍品,最后才被博物館選來做了鎮館之寶。我忍不住伸出手撫摸了一下這圓溜光滑冰涼的石頭,完成這相隔億萬年的邂逅。
向前走,看到數字影像打造的地球、火山噴發等地質場景,深度展現欒川的地質文化。拐個彎我看到一個沙盤,可在此俯瞰欒川城區的規劃變遷,抬頭在宣傳片里觀看鸞鳳騰飛繪就欒川新畫卷。在二樓紅色文化廳,以共和國十大元帥為核心展項,可以依次走過“中華第一帥”朱德、“橫刀立馬”彭德懷等十大共和國元帥,讓我跟隨他們的戎馬生涯感受共產黨在血與火中淬煉的紅色精神。
我們還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礦石,了解到欒川是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地區,特別是鉬礦儲藏量是中國第一,亞洲第三。
欒川博物館讓我們流連忘返,它沉淀著地球故事,訴說著歷史的變遷。
時光飛逝,我想努力挽留它,但它仍從我的手指縫里流走,一轉眼,就是結業儀式了。坐上離開的車子,不一會兒老君山已經成為遠方的一抹青黛色,我戀戀不舍向它揮手告別。我想,我也像一條小溪,會永遠記得曾經“奔流”在老君山,記得“奔流”中遇到的山石花草,陰晴雨晦,記得最終“奔流”向大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