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迅速發展,電影市場爆發式增長,電影票房不斷創造佳績。就票房表現來說,海外電影引進功不可沒。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電影票房為258.07億,在全年總票房收入中的占比高達46.41%,其中票房過億的影片共有92部。當前,中國從海外引進電影越來越頻繁,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效,除了獲得直接的票房收益外,還為中國電影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中國電影內容質量的升級,從而對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一、海外電影引進對中國電影產業全鏈式發展的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中國電影產業鏈的良好發展
海外電影主要是以標準工業化的方式來生產制作,涉及制片、發行、放映三個環節,電影制作前期的投入包括電影劇本創作與選擇、演員的挑選和演出、制作團隊的選擇及資金的投入;中期的投入包括影片的拍攝與完成;后期則是影片的發行與放映。除此之外,還涉及版權的經營銷售,如視頻點播、有線電視和網絡電視等渠道,主題公園、游戲等周邊衍生產業,其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構建一套市場化、工業化及商業化的流水線生產方式[1]。
以全球第一大傳媒娛樂公司迪士尼為例,該公司的經營發展涉及媒體網絡、公園度假區、影視娛樂、消費產品、互動娛樂等業務板塊,這些業務板塊為其構建了能夠流轉和增值的IP生態版圖;在電影方面,迪士尼第一輪營銷以錄像帶的售賣和拷貝為主,第二輪營銷以電影相關主題游戲設施建設為主,第三輪營銷以品牌授權和連鎖經營為主,整個產業鏈充分打通了影迷的衣食住行。與此同時,IP衍生品的售賣也是迪士尼獲利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迪士尼通過授權游戲公司使用自身電影作品中的動畫形象制作相關游戲,從而實現了IP的最大化開發。就好萊塢經驗而言,電影衍生制品的盈利在整個電影收入中的占比約為70%,但是中國電影產業中衍生制品的盈利僅占10%左右。針對這一情況,中國電影產業需要積極學習海外電影產業的成功經驗,注重電影衍生品的開發,持續完善中國電影產業鏈條,構建一套更加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
(二)有利于提升中國電影制作與放映水平
隨著電影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特效影片數量開始增多,如電腦合成、計算機圖形、三維建模等,通過前期布景拍攝技術、后期特效技術等多種技術的協同應用,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制作出視聽效果更加真實的電影作品。縱觀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史,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的《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等諸多優秀影片引進中國,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追捧,但也讓中國電影從業者深刻認識到中國電影與海外電影之間極大的差距,然后開始不斷反思,
[1]出自陳黨《成本、影院與盈利模式:虛擬現實技術對電影產業的再造》,《當代電影》2022年第1期。
轉變傳統的思維定式,嘗試大量引進國外先進的影片制作技術與高精尖人才,深入學習海外電影的經驗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中國電影的特效水平和質量,為觀眾帶來更加極致的視聽體驗。
(三)有利于提高中國電影的創新能力
一方面,引進海外電影推動了中國電影內容的優化升級。當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影片風格類型更加多樣化,且不同類型影片均在之前的基礎上走得更遠,具有更多的創新點,類型化做得更加極致。電影從業者越來越信奉“內容為王”,也開始追求高質量影片的創作,而觀眾在觀看大量海外高質量影片后對國產電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國產片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以《戰狼2》為例,該片中的導彈、航母等影像符號,均是之前中國軍事題材電影中沒有的,而正是這些新元素的應用,發揮出了這類電影的特殊性,滿足了現代觀眾對軍事知識的需求。加上該片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方面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全國觀眾的關注,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最后取得了56.8億的票房,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另外,當前中外合拍電影成了新的趨勢,中國電影市場需要優秀影片生產國提供助力,中外合拍不僅有利于制作出更加優質的影片,還有利于加速中國電影市場機制成熟與電影技術發展,實現“零距離”接觸,更好的學習海外先進技術、經驗,不斷提升國產電影質量,從而讓中國電影在國際上更具影響力。
另一方面,引進海外電影豐富了中國電影的宣傳發行理念。隨著海外電影的引進,中國很多電影從業者能夠直接參與優秀影片的宣傳發行中,也可以通過學習優秀影片的創作理念與制作技術,提高自己在電影制作與宣傳等各方面的實力。在影片宣傳發行方面,美國好萊塢的投入可謂是非常巨大,這也是其電影產業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關鍵原因,如:《復仇者聯盟》《蜘蛛俠》等影片,均是面向全球電影市場發行,宣傳發行費用通常占影片投資總成本的一半左右。而中國電影商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依然存在“重制作和輕宣發”的思想,在海外電影引進的大力刺激下,加上電影市場日益成熟,中國涌現出更多的新生代電影產業人才,讓更多的電影從業者認識到電影宣傳發行的重要性,通過投入更多的影片宣傳發行費用,來獲得更好的曝光效果,從而提高電影票房收入[1]。當前,中國電影產業積極學習海外電影產業的宣傳發行經驗,從觀眾的角度來分析消費需求,從而提出一套適合中國電影市場的宣傳發行模式,有效促進中國電影市場的穩定和長遠發展。
二、海外電影引進與中國電影產業的全鏈式發展策略
(一)國家政策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為了能夠讓中國電影產業更具市場化特性,國家相關部門必須積極打破已有體制,不斷增強電影市場的競爭力,并制定科學、規范的海外電影引進政策。在海外電影引進方面,需適當放開市場,引入更多類型、種類及國家的影片。還需制定一個合適的指標,確保既不會阻礙中國電影產業的穩步發展,又能夠引進更多海外電影來刺激中國電影實力的提升。其中要注意對海外電影引進進行合理的限制。如今好萊塢電影在全球電影市場占據主流地位,但也應該注意到其他國家不乏很多優質的電影作品。近年來,中國與印度簽署了一系列的協議,印度引進影片數量從之前的每年1部增加到每年4至5部。自由交易流通的政策,給中國學習優質海外電影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中國需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勵,如﹐通過設置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為3D、巨幕等高新技術格式影片提供獎勵。若當票房收入在5億元以上,制片方最高可得到1千萬元獎勵,該政策有效激勵了中國各大制片企業對高新技術類型影片的制作,從而有效促進中國電影產業向著更加高質量、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二)加強對電影版權的保護
由于以前中國電影版權保護機制欠缺科學性,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盜版現象,使得最終版權效益沒有達到最大化。但是中國近年來版權立法建設不斷完善,對盜版進行嚴厲打擊,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對電影版權的保護,對海外電影引進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結合現實情況來看,國家需要從宏觀環境改善上入手,加強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采用國家慣例做法,通過數額配置等方式,來對電影市場加以合理、有效的保護,不斷擴大中國電影產業占據的市場份額;二是完善保護電影產業的有關法律法規,為電影產業提供更優質的發展環境。為確保電影產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擁有較為良好規范的發展環境,應不斷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同時深入電影產業展開調查,發現電影產業市場環境中存在的漏
[1]出自秦東旭、張偉《電影工業美學:中國電影的變革、升級與秩序——評〈電影工業美學研究〉》,《美育學刊》2021年第12期。
洞和不足。對相關懲罰標準、措施不斷進行優化,提升所制定法律法規的適配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促進電影產業良好發展,從而為海外電影引進構建良好環境。
(三)注重弘揚中國特色文化
電影擁有文化商品屬性,具備原產地的文化特色。以《阿凡達》《阿甘正傳》等影片為例,這些好萊塢經典影片都具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向廣大觀眾傳遞出“美國夢”的價值觀——努力便可取得成功。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注意到以電影為渠道的文化輸入現象,將會影響到國人的價值觀,阻礙中國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甚至會造成中國民族文化認同的減弱。基于此,中國電影從業者應保持相當的警醒,注重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弘揚,立足中國文化的精粹,合理借鑒外來文化,切記不可照搬照抄或是本末倒置。
以法國為例,面對文化商品輸入問題上,他們的做法就非常理智,始終把國家與民族文化獨立放在最高的位置,通過制定嚴格的“文化例外”電影進口政策來有效保護本土文化。在海外電影引進和中國電影產業的全鏈式發展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五千多年的歷史是電影創作用之不盡的靈感源泉。電影從業者需要注重對民族性內容的挖掘,在題材內容中呈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審美情趣等,重視對民族個性的表現,塑造具有民族性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只有創新本土的文化理念、制作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其他國家觀眾的口味,始終堅守本民族獨特內涵的底線,才能夠讓中國電影取得真正的成就。可以說,海外電影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諸多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電影需要順勢結合自身優勢,利用民族元素,根植于中國民族文化。
(四)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為確保海外電影引進優勢的充分發揮,促進中國電影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就需要努力提高中國電影從業者的專業文化素質水平,構建科學完善的電影專業和多層次教育培養體系。中國教育部門需要加強與其他多個部門的合作,以分類別和分層次的方式來開展電影專業教育,并結合行業的變化情況來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有效開展產學研合作,從而為電影行業培育出更多全能型專業人才。同時,需構建完善的電影行業組織,不斷提高電影從業者的專業素質,對行業管理水平進一步規范。電影行業組織——電影協會,需要提高自身的準入門檻,為會員提供必要的權利保障,尤其是要保障會員在攝制組中的合法權益,為其提供更加專業與先進的電影學習內容,有效提高其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結語
綜上所述,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電影產業發展相比,中國的電影產業在影片質量、創作理念、制作技術、衍生品開發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迅速發展,要大力引進海外優質電影作品,學習這些優秀作品的先進理念、制作經驗和技術等,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國產電影,讓中國電影走出國門,從而實現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優化升級,實現全鏈式發展。
[作者簡介]姬敏,女,漢族,河南人,就職于北京中聯炎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為海外獨立電影引進、全球化電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