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10年前,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2號)出臺,將貴州定位為“全國重要能源基地”。2022年春節前夕,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以下簡稱“新國發2號文件”),標志著貴州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的“黃金十年”。
10年間,貴州能源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未來10年,貴州能源要走一條什么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對此,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專訪了貴州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敖鴻。
天眼新聞:過去十年,貴州能源發展取得了什么樣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敖鴻: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西電東送”工程的深入推進,貴州豐富的能源資源潛能得以充分發揮,能源產業成為貴州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但產業粗放型發展模式、產業鏈不長、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一定程度上仍制約著貴州能源高質量發展。10年來,貴州能源在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同時,也為周邊省份經濟發展和全國能源深化改革探索作出了應有貢獻。
這10年,全省能源系統緊緊圍繞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目標,能源進入深化改革步伐加快、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黃金發展期,全國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
一是能源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煤炭資源保有儲量居全國第5位、江南第1位,水能資源量居全國第6位,煤層氣、頁巖氣地質資源量均居全國第4位。
二是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煤炭公告生產能力1.6億噸/年、全國第5位,原煤產量多年位居全國前5位。電力裝機7573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占比47%,居全國12位,水電裝機占30%,居全國第4位,“水火”互補優勢明顯。
三是能源領域部分科技創新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制定煤礦智能機械化建設標準,井下機器人正進行應用示范,探索形成復雜地質條件下多種技術集成應用的煤礦瓦斯治理和抽采利用方式。智能電網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天眼新聞:新國發2號文件提出,貴州要打造新型綜合能源基地,“新型”和“綜合”如何體現?貴州能源基地的建設目標是什么?到“十四五”末,貴州能源產業發展目標是什么?未來,貴州在西南地區甚至全國的能源行業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敖鴻:2012年以來,貴州以建設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為目標,努力建設煤炭生產及煤電一體化基地、大型水電基地、煤化工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和“西電東送”南通道電煤基地。通過多個“基地”整合,著力構建水火互濟、多能互補、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貴州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新型”主要體現全省能源供應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能源清潔化水平、低碳轉型等關鍵指標達到國家要求;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關鍵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取得新突破,科技創新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作用明顯增強;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縱深推進,能源現代治理水平顯著提升;能源體制改革和能源數字治理走在全國前列,適應和引領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完善。充分利用省外資源和市場,鞏固發展貴州省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和能源供給互補樞紐的優勢。加之能源品種齊全,水火風光俱有,地熱能資源豐富,還具備發展核電的條件,多元綜合能源體系完善,能源“綜合”性特點體現突出。
到2025年,全省能源綜合生產能力1.7億噸標準煤以上,其中:煤炭產能2.5億噸/年,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25億立方米/年。電力總裝機約1.1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45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4200萬千瓦。互聯互通電力通道能力2200萬千瓦以上。
未來,貴州將以建設大型煤炭儲配基地,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為基礎,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全面提升區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為周邊省(區、市)能源需求提供保障。
天眼新聞:貴州目前的能源結構如何?新國發2號文件為貴州的低碳循環發展提供了哪些助力?要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發展新能源,貴州接下來將有哪些具體目標和舉措?
敖鴻:2021年,全省調度原煤產量1.35億噸,電力總裝機達到7573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占47%,水電裝機占30%,新能源裝機占23%。非化石能源裝機占52.9%,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為42.3%,電源結構比較合理,多能互補優勢明顯。煤炭消費量1.27億噸,電煤消費8090萬噸,占煤炭消費63.9%。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以原址擴能升級改造及多能互補方式建設清潔高效燃煤機組。加快實施大型風電、光伏、抽水蓄能項目等。這些目標任務都為貴州省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發展新能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強大助力。
首先是積極推動煤炭高效綠色開采。要大力推廣應用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應用N00、110工法等先進技術及工藝。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進程,到2025年生產煤礦綜采綜掘基本實現智能化,建成智能化煤礦50處。其次是加快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原煤洗選力度,到2025年原煤入選率達到100%。再次是提高煤礦瓦斯治理能力和綜合利用率,到2025年,煤礦瓦斯利用量達18億立方米。最后是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到2025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4000萬千瓦以上,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累計達到2500萬平方米。
我們將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要求,積極推進風光水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
天眼新聞:下一步,貴州如何圍繞新國發2號文件的要求,加快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努力為開創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的“黃金十年”提供能源支撐?
敖鴻:2021年,全省能源系統大力實施煤電擴能增容提質行動,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強煤電油氣運調度,全省能源運行總體平穩,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邁出了堅實步伐,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下一步,圍繞新國發2號文件“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總要求,全省能源系統將切實加大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投資,著力構建水火互濟、多能互補、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確保能源有效供給,確保煤礦及能源生產安全,確保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必須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省情,堅持先立后破,統籌協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下大力氣、花大工夫做好貴州“煤文章”,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的作用。加快畢節、六盤水、黔西南大型煤炭儲配基地建設,全力打造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強力推進煤炭綠色開采及清潔高效利用,推進大中型煤礦建設,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加快煤炭綠色低碳開采,大力發展高精度煤炭洗選加工,加快煤炭深度提質和分質分級,穩步推進煤制聚乙醇酸、煤制清潔燃料等現代清潔煤化工項目建設,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發揮國家重要能源基地作用和能源供給互補樞紐的優勢,加強與周邊省區的能源互通互濟,增強能源安全協同保障能力。
做強產業,主要是通過推動優化煤炭開發布局、推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煤炭產能有序釋放和綠色開采高效利用,做大做優做強煤炭產業,力爭“十四五”期間每年建成產能2000萬噸。“十四五”末,生產煤礦單井規模達60萬噸/年以上。
大力推進電力產業增容提質。加快盤江新光電廠和威赫電廠建設,力爭貴州金元織金電廠“上大壓小”異地改建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大力實施煤電機組參數升級改造示范和超低排放改造。建設數字電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水平。實現220千伏變電站全覆蓋,全力實施農村電網改造提升工程,不斷完善充換電網絡設施。加快烏江、北盤江流域水電機組擴容前期工作,有序推動抽水蓄能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新型儲能發展。
強力推進油氣產業增儲上產。抓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利用,持續增強天然氣自給能力。到2022年底,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達到1.5億立方米。抓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加快打造全省“一張網”,確保全年新增敷設管道200公里以上、天然氣管道累計聯通71個縣級城區。抓儲備能力提升,累計形成1.35億立方米天然氣儲備能力,推動成品油管道與油庫互聯互通。抓市場培育,確保天然氣供應23億立方米以上。
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2022年要重點抓好納入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集中開工的畢節150萬千瓦、黔南150萬千瓦光伏基地項目建設、13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建設、加快地熱能產業和新型能源發展,建成新能源裝機400萬千瓦以上,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200萬平方米。
按照新國發2號文件關于開展能源數字化試點要求,加快打造貴州“能源云”升級版,盡快形成覆蓋西南地區煤炭生產調度、安全保障及煤炭價格指數發布為一體的能源數字化中心。
全省能源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搶抓又一次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國家重要能源基地作用,全力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加快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奮力完成好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使命任務,努力為開創貴州高質量發展新的“黃金十年”提供能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