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雙減”和“五項管理”政策要求,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2021年8月31日,東莞市制定《東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管理與優化設計的實施意見》,鼓勵學校設立“無作業日”,在全市積極開展“無作業日”的嘗試。
4月2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就推進“雙減”工作作出部署。會議強調,鼓勵各學校因校制宜,積極探索設立“無作業日”,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深化素質教育,實現減負提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享受童年的快樂!東莞市各學校紛紛行動,主動探索,優化作業設計,合理確定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實施每周一天“無作業日”活動。“無”作業,“有”成長,“無作業日”讓孩子們能在溫馨、快樂、有意義的家庭活動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松山湖第二小學
松山湖第二小學將每周四設立為“無作業日”,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專門設計了“4+1”勞動課程,即開心美食、美好生活、開心農事、致敬勞動者+親子活動。以能力進階、符合實際、方便參與、智慧勞動、關注創造為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了勞動實踐清單;“無作業日”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探索世界的日子,開展形式多樣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如:《發現春天》之“風箏匯”“把春天留住”“在春天里,做一件美麗的事”等項目基于學生學習與生活,讓孩子們在探索中感知過程,在動手中提升思維,在展示中體驗成功。學校的“無作業日”活動將學習內容“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體驗別樣的學習,“無作業日”真正做到了“把世界當教室,把生活當學習,把游戲當探究”,讓學生在童真童趣的實踐中收獲成長。
茶山第二小學
茶山第二小學將每周三定為“無作業日”,各學科實施以“實踐任務”為引領的“無作業日”活動。如語文科開展名著閱讀與思維導圖的繪制、課本劇的表演、傳統節日的探究實踐活動、我講書中故事、古詩朗誦、走進民間故事活動、繪制連環畫、觀察活動等。數學科讓孩子們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的實踐任務。如制作學具任務——制作方位圖、旋轉陀螺、年歷卡、各類圖形等;實踐統計任務——小小統計員、小小數據分析員;小當家實踐任務——小小售貨員、購買日記等;動手實踐任務——擺七巧板、測量周長面積、數豆子等。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時內容,繪制思維導圖、迷你書等繪畫類作業;或者引導學生結合課堂內容,與家人、朋友進行對話、采訪、進行趣味配音表演、進行口語演講等語言實踐類作業。
另外,結合特定的節假日,學校開展綜合實踐類小任務。如今年六一兒童節和端午節到來之際,“無作業日”活動主題就是“端午粽飄香,六一快樂多”,一、二年級學生在這一天可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文化和習俗等;認識各種各樣的粽子;三、四年級學生的小任務是講屈原的故事或者搜集、誦讀與端午節有關的詩詞;五、六年級學生的實踐任務是與家人一起體驗包粽子活動。有“引”有“放”,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己”,體驗了“成就感”,走上良性的學習、成長軌道,度過了一個個豐富多彩的“無作業日”。
(來源:東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