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廣州市番禺區各中小學充分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和學校特色,課堂高效提質,課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活動,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得到強化,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了校園。一起來看看“雙減”大背景下這些學校的經驗做法。
優秀教育教學
為積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努力提高課后個性化課程質量,廣州市番禺區石樓中學將個性化課程與學校“蓮品礪韻”校本特色課程開發相結合,完善學校課程體系,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需求,制定了個性化課程實施方案,打造有校本特色的個性化輔導課程。如由本校教師承擔的“走進中醫藥文化”課程、“籃球足球基礎”課程及由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專業教師承擔的“民俗與文化”課程、“STEM創客”課程、“思維導圖”課程等等。
個性化課程中的“核雕”課程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學生們的核雕作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走進中醫藥文化”課程則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演講能力。2021年,相關學生結合該課程的“中藥萃取”內容參加廣東省教育廳舉辦的勞動競賽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個,受到上級部門高度肯定。
優秀作業管理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初級中學對作業實施“1234”精細化管理。“1”個規范,進一步規范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強化政策學習,建立相應制度,規范作業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嚴控作業時間,嚴控作業量,并定期走訪調查、監督實施情況。“2”個統一,統一作業設計和布置。任課教師依據學生的學情和學習內容,精心設計作業,做到分層、分類布置作業,適當補充彈性和個性化作業。“3”個提升,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學生校內完成作業質量、提升學生課后自主管理能力。細化集體備課要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開展課后托管服務,校內輔導學生完成大部分的書面作業,加強對課后家庭作業的指引和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4”個講評,集體講評、針對性講評、個別講解、困難幫扶。教師通過不同的講評方式有針對性地強化作業輔導;鼓勵學科老師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作業分析診斷。
全面工作
為落實“五項管理”和“雙減”工作,番禺中學附屬學校進行系統性規劃與設計,全方位推進與改革。以高站位認識,精準謀劃把方向,抓住“五項管理”的內在邏輯,把好工作大方向。以高質量落實,綜合施策求提升,從宏觀上統籌規劃,一體推進;從微觀上以點帶面,精細管理。1.改革創新,讓作業更好發揮育人功能。全校師生共讀《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各備課組組建學習共同體,開展讀書交流、作業研討、作業批判、作業設計等活動。學校初中部通過推行作業的三級管理、四環反饋和五步落實制度,生成了一套獨具番附特色的“345”作業管理制度。以作業優化設計帶動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因地制宜,讓學生更好回歸校園。番附立足校園本身,充分整合得天獨厚的場館資源,發揮綜合體育館、田徑場、雙層圖書館等場館的先天優勢,開設了科創、勞動、體藝等90多門特色場館課程,多管齊下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教育服務質量。
(選編自廣州番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