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吉 段惠瓊


摘? 要|本文基于費爾克勞(Fairclough)的三維話語分析法,從政治語篇各語言單位分析演講者的意識形態,為翻譯產業數字化時代人機合作與譯后編輯界限的消失提供借鑒。
關鍵詞|批判話語分析;政治語篇;機器翻譯
1???? 引言
翻譯政治語篇采用機器翻譯雖然能夠快速得到譯文,但造成了諸多翻譯失 誤和譯文不當的問題,影響了原意的傳遞,使源語的發布方處于不利地位(吳晶, 2010)。批評話語分析將語言分析和社會歷史語境相結合(李瑛,2013), 揭示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程瑾濤,2021;胡開寶、張晨夏, 2019;辛斌,2016),政治語篇的翻譯實際上是語言和意識形態相互作用的結果, 其語言、內容和風格方面具有獨特屬性(何偉,2015),在提升外部形象和國家話語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從批判話語分析角度分析政治語篇機器翻譯具有現實和理論意義。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在紀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為例,選取百度翻譯為研究工具,使用文檔翻譯功能得到機器翻譯漢譯英結果,以費爾克勞三維分析模型為依據,從詞匯、語法、銜接、文本結構等角度重點研究機器翻譯政治語篇稿與人工翻譯政治語篇稿的異同。
2???? 批評話語分析理論
批評話語分析源于批評語言學,批判語言學的概念興起于 20 世紀 70 年代,由福勒和霍奇(Fowler & Hodge)等學者在《語言與控制》一書中首次提出。批判語言學作為一種語篇分析方法旨在揭示語言與權力之間的關系。20 世紀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批判語言學進一步發展,批判話語分析逐漸形成。費爾克勞是批判話語分析的杰出代表,他吸取語言學對話語本身和話語生產過程及解釋過程的研究方法,又采納了福柯對話語在社會意識構建性的觀點(胡雯,2009)。在費爾克勞看來話語包括文本、互動和語境三個維度組成。1992 年費爾克勞在《話語與社會變革》一書中將三維分析模型每個維度對應的具體內容進行了修改。他指出任何話語都具有三維性:文本、話語實踐和社會實踐(Fairclough,1992)。文本是對語篇進行語言學分析;話語實踐進一步分析文本部分所用表達,從而說明選擇特定詞匯和表達是有意識的行為;社會實踐關注社會背景,討論話語的產生是受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話語分析也相應地從這三個維度上展開。
費爾克勞的三維分析模型為話語分析提供分析框架。他認為文本不能被孤立地理解和分析,而必須同社會背景相結合。對于文本的分析過程,費爾克勞提出三個步驟分析途徑,即描述、闡釋和解釋;其中,文本的描述是一切分析的出發點,具體的分析需要從詞匯、語法、銜接和文本結構四個層面展開。闡釋層面關注話語的生產和闡釋過程,即文本與話語實踐的關系,它是描述和解釋層面的中介。解釋層面則關注話語互動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關系。
語言學理論近年來在不斷發展,對翻譯研究領域同時也在逐步拓寬。批評語言學的發展壯大為話語分析方法的多樣化提供了一個多維度的思路,對翻譯研究在理論上的提高也將會起到促進作用(王彥,2009)。
3???? 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文本描述
3.1? 采用正式語體詞匯,凸顯原語價值觀
費爾克勞提出,在批判性話語分析中,“解釋”的第一步應該從詞匯上描述文本特征。詞匯選擇是實施分類系統的最佳工具。不同的詞匯選擇可以反映不同的態度和價值傾向。隱含的意識形態可以從社會團體及其成員使用的詞匯中推斷出來(Van Dijk,1988)。
例 1 原文:《在紀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百度機器英譯:Speech at the Congress commemorating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官方英譯:SPEECH AT A MEETING MARKING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對于標題“大會”的翻譯,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給出了兩種不一樣的譯文。辛亥革命由孫中山先生領導,距今已有 110 年,它在政治、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解放作用。文中也指出大家在此隆重集會緬懷學習以及弘揚孫 中山先生的革命先驅和他們的精神。“Congress”用詞正式嚴肅,它的基本涵義 是由國家,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的代表或委員參加大會,會議的目的是討論重大 的爭端和重要的計劃等,同時它是西方國家的“a group of senate an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meeting”是各類人為了某一目的進行聚會的通用總體稱謂。它是中性詞,不帶任何政治色彩,不容易引起爭議,同時避免了目的語讀者的 不良猜忌。百度翻譯除了選詞上的問題,在標題格式上也有小問題。按照標題 大小寫格式規范的共同規定和使用習慣,英文標題的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首字母應大寫,冠詞、介詞、并列連詞不大寫首字母,例如“and、of”等首字母不需大寫。百度翻譯的標題按照英語標題格式沒有問題,但是官方譯文 的標題則將所有字母全部以大寫形式呈現,這主要是為了標題具有醒目效果, 大寫起到強調作用。因為這篇發言全文是國家最高領導人在重要時刻做的,全部字母大寫可以體現權威性和重要性,具有威懾力,給人一種正式、嚴肅、有力量的感覺。
3.2? 原語連動句譯成簡單句,避免譯文語法不當
費爾克勞提出,在對譯文進行批判話語分析時,應從語法角度描述文本特征。首先要描述性統計譯文中語法正確的句子數量。經過統計,符合語法規則的機 器譯文和語法正確率如表1 所示。
從表1? 可以看出,機器翻譯存在不少的語法錯誤。與人工翻譯相比,機器翻譯譯文社會功能的信息傳遞和再現存在明顯不足,譯文表達的信息偏差主要分布在句子結構劃分、范疇詞、時態和修辭。
例 2 原文: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歷史機遇,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意志品質,堅決戰勝任何有可能阻礙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百度英譯:On the new journey, we must coordinate the overall strategic situ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world that have not occurred in a century, seiz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enhance our sense of hardship, always be vigilant in times of peace, maintain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revolutionary fighting spirit, have the courage to carry out great struggles with many new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the will and quality of daring to struggle and being good at struggle, Resolutely overcome any major risks and challenges that may hinder the process of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resolutely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人工英譯:On the journey ahead, we must remember that we are pursu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in a world that is undergoing momentous changes of a kind not seen in a century. We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that the era has offered to us. We must remain vigilant and be better prepared for adversity, maintain our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morale,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carry out a great struggle with many new contemporary features. Through courage and skill, we will overcome all major risks and challenges that may impede our path to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resolutely safeguard our national sovereignty,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從原文的語法文本特征來看,原文中“統籌 ...... 抓住 ...... 增強 ...... 保持? ”
的主語是“我們”,在同一個主語后連接一系列動詞。這種漢語句子呈線型結構, 使得各句結構緊湊,語義完整,邏輯表達清晰,既增強了說話人的語言感染力, 又提升了表達上的氣勢;而英語句子結構呈樹型。這種差異是兩種不同的語言 世界觀造成的(陸干、鄭淑明,2008),所以英語中極少出現主語后跟隨大量 動詞的短句,在漢譯英中應主動斷句。人工翻譯將譯文處理為多個含有“我們” 為主語的獨立句子同樣有增強氣勢,鼓舞人心的作用,同時避免了英文冗雜而 導致的邏輯混亂。
3.3? 還原原語銜接,彰顯語篇邏輯和語意內涵
在銜接問題上,費爾克勞參考了韓禮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理論, 認為語篇銜接主要體現在代詞的使用、指示代詞等指示方面(Nunan,1999)。無論是原文還是譯文,語篇的連貫性既能反映說話者的邏輯,又能影響聽眾的 思維邏輯,同時決定話語以及語言表達效果。為了對比分析機器翻譯和人工譯 文的內部銜接以及對原文連貫性的還原程度,作者使用 Mini Tag Cloud(www. weiciyun.com)計算譯文和原文中代詞的數量和分布。Mini Tag Cloud 是一款文字云藝術生成器,可以進行文本詞頻統計(周洋,2017)。
如圖 1 所示,在原文中,中文使用的代詞次數非常少,僅有 38 個;而人工
譯文中的代詞數量非常多,有 139 個,百度機器譯文的數量比人工譯文少了一半多,這種差異將影響譯文中英語句子的連貫性。
例 3 原文:孫中山先生說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 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
百度機器英譯:Dr. Sun Yat Sen said: “reunification is the hope of all Chinese people. If it can be unified,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will enjoy happiness; if it cannot be unified, they will suffer.”
人 工 譯 文:Dr. Sun Yat-sen once said, “Unification is the hope of all Chinese people. If China can be unified, all Chinese will enjoy a happy life; if it cannot, all will suffer.”
由于英漢語法表達和使用習慣不同,在英譯過程中需增加邏輯詞,使英文語句更加完整易懂。例 3 中原文的(祖國)“能夠統一”“不能統一”是全國人民“享福”或者“受害”的條件,“享福”或者“受害”是祖國統一或者不統一產生的結果。在漢語中,沒有“如果”這一詞語,人們依舊可以理解各句間的邏輯關系。但是,目的語譯文需增加表示上下文各句間是條件狀語從句的邏輯詞語,故英譯時必須添加表達條件狀語的副詞“if”。在這一點上,百度機 器翻譯有不錯的表現,但還有少許問題,即:譯文為 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 從句的主語是“it”。第一個句子的意思是“(祖國)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 望”,主語是“(祖國)統一”,賓語是“希望”。第二句主語用 it 指代不明確,具有迷惑聽眾或者目標語讀者的性質。從上下文理解來看,“統一”是指“祖國統一”,人工譯文直接點明“China can be unified”,清晰明了。
根據對英語譯文的連接詞統計,百度機器翻譯共使用連接詞 180 個,其中“and” 出現 169 次,“but” 出現 2 次,“if” 出現 4 次,“not only.???? But ??also?? ”5 次。百度機器翻譯中有四種連接詞;人工翻譯共使用 207 個連接詞,其中“and”出現 170 次。連詞共有 9 種,包括 3 次“thus”、5 次“but”、4 次“if”、4 次“not only…?????? but also”、3 次“or”、1 次“so as to”、1 次“while”,和 1 次“in order to”。從對比中可以看出,“and”是最常見的連詞。在機器翻譯中, “and”的使用頻率最高,使用的連詞類型也沒有人工翻譯的多。人工翻譯更好地理解了原文的邏輯關系,連詞的使用更靈活。
3.4? 強調原語語篇文本結構,提升語篇的號召力
政治演講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工具,直接影響言語的社會效果。語言要簡潔,中心思想要明確,邏輯要清晰。演講語言具有社會功能,語言應多樣化、有吸引力。從文本結構來看,譯文也應該傳達原文所表達的內涵。在批判話語分析的框架下,話語被視為一種社會實踐方式,強調語言產生的社會文化語境。胡壯霖等(2008)認為話語功能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說話者的目的。中文原文雖以演講稿的形式出現,但輸出到世界各地時,多以書面形式進行傳播。這種傳遞信息的模式提升了譯文文本結構的重要性。
全文一共出現 6 次“同志們,朋友們”。該稱呼語貫穿全文,每兩次出現的時間間隔大,起到平衡文本結構和吸引聽眾注意力的作用。第一次它出現在開篇,起到問好的作用,提醒聽眾要開始演講了,注意力要集中了。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前面部分說明了舉辦此次紀念大會的原因和目的,后面回顧了辛亥革命發生的背景。前后內容主題發生了轉變,所以此處的“同志們,朋友們”是過渡段,起到劃分兩個不同語意段落或者結構的作用。第三、四和五次出現 的時候,前面一段是高潮部分,肯定孫中山先生和革命烈士們的奉獻,帶給聽 眾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起共鳴,率先激起聽眾高昂的情緒,后面部分內容 和情感趨于平緩,所以此處的作用是奠定后續演講的基調,塑造全篇演講的氛 圍高低起伏,情緒多樣,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在第六次出現“同志們, 朋友們”的時候,它的作用和第二次一樣,是提醒聽眾演講的主題內容將變化了, 前面的演講主題是中國人民對中國和世界的展望,后面部分再次提到孫中山先 生對未來的展望。六次召喚使得文章的主題和結構非常清晰。在翻譯時,為了 顯眼或者發揮它的上述作用,譯文最好單獨成段。“同志們和朋友們”特指革 命和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與祖國和中國共產黨站在統一戰線的一類人。為了起到強調和尊敬的作用,“Comrades and Friends”兩個詞的首字母大寫更合適。機器翻譯未注意到這些細節,有待改進。
4???? 結語
社會網絡中的人機、人人互動關系凸顯人在人工機器翻譯時代的價值和潛 力。研究發現,人工譯文與機器譯文在漢語專有名詞,尤其是縮略語、多個形 容詞 + 名詞構成的小句主語、謂語連動結構、句子銜接與句間邏輯、文本邏輯上表現出顯著差異性特征。這些特征提示,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并不矛盾,而 是在互補中和諧共存。機器翻譯可擔當譯者部分翻譯任務,但尚需在句子主語 的名詞化、動詞類型的豐富度、句子銜接連貫,演講語篇關聯方式的多樣性等 方面縮小與人工翻譯的差距,從而增強演講翻譯語言的生動性及號召力。由于 翻譯修改的過程涉及作者、譯者、審校、編輯、委托人等多個利益相關方,“修改”和“編輯”之間明確的界限消失了,可將譯后編輯重新理解為一項翻譯任務, 而不是一個修改過程。因為將“譯后編輯”定義為一種修改形式會“貶低”這 一過程。對于人工翻譯,譯后編輯的質量高于翻譯修改;對于機器翻譯,翻譯 修改的質量高于譯后編輯。人在機器翻譯時代的核心位置。在未來的翻譯修改 課程中,學生應在“翻譯課程”中學習如何與“人”打交道,在“翻譯技術課程” 中更有效地進行人機互動,把在“翻譯課程”和“翻譯技術課程”中學到的能力融入翻譯服務工作流程。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2.
[2]David 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湯姆森學習出版社,2001.
[3]Van Dijk,T A.News as Discourse[M].Hillsdale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88.
[4]程瑾濤.美國主流媒體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基于《紐約時報》的涉華輿情研究[J].情報雜志,2021,40(11):80-86+146.
[5]何偉.圖像與國際安全建構:以安全化研究為視角[J].外交評論(外 交學院學報),2015,32(4):107-123.
[6]胡開寶,張晨夏.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夢”英譯在英美等國的傳播與接受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9(1):89-97.
[7]胡雯.費爾克拉夫話語分析觀述評[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18(6): 63-65+70.
[8]胡壯麟,朱永生,張徳祿,等.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9]李瑛.從《紐約時報》看外媒所謂“客觀、公正”[J].傳媒觀察, 2013(2):61-63.
[10]陸干,鄭淑明.漢語句型理論在英漢翻譯中的應用探討[J].哈爾濱工 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6):114-119.
[11]王彥.政治語篇翻譯的批評性話語分析[J].上海翻譯,2009(3): 23-27.
[12]吳晶.間性斷裂與以信息性為原則的間性關系重構[J].外國語(上海 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33(3):67-72.
[13]辛斌.語言的建構性和話語的異質性[J].現代外語,2016,39(1):1-10+145.
[14]周洋.CDA 視角下對比分析人工翻譯與谷歌翻譯對政治話語的譯文質量
[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An Analysi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English political Discourse 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Zhang Shiji?? Duan Huiqi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Abstract: Based on Fairclaughs three-dimens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akers ideology from the linguistic units of political discours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human-computer cooperation and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boundaries in the digital age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olitical discour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