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空間開始推演。
開始有“人”出現在研究中心,這些人都是虛構的,臉部模糊,但從職能分布來看正好對應火星第一研究團隊的成員。推演初期的情況幾乎和火星第一團隊前十年情況一模一樣,碳轉化工業廠將火星大量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及甲酸,地氧工業坊再將淀粉和甲酸制成適合人類呼吸的氧氣、燃料能源和攝入營養。由于火星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且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再加上晝夜溫差極大等原因,火星環境并不適合人類生存,科研人員的日常生活和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內循環生態屋群和研究中心進行。除了穿戴生態服外出,大多數情況下,科研人員都是操控人工智能進行火星探索以及相關室外實驗。
孫熒從團隊日志得知登錄火星后前十年的情況是理想的,大量火星科研成果出爐,對于后續火星礦產開采和科技研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內循環生態區不僅為科研人員提供日常生活必備功能,不可少的還有各式娛樂項目,大家的精神狀態、面貌都和在地球時沒有差別,甚至更好。
但是,情況從十年后開始惡化。
越來越多科研人員出現精神問題,尤其是在火星誕下后代的科研夫妻幾乎在孩子三歲前都申請回地球休養,有的申請還是永久性的——那些在火星科研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居然不愿意再回到火星。團隊日志記載的一位叫史志的科學家在火星逗留時間最長,足足三十七年,后來火星爆發一場席卷整個北半球的沙塵暴,沙塵暴結束后,史志被發現死在了研究中心外邊,通過調查確定史志是自殺——他在沙塵暴肆虐期間不穿生態服主動離開研究中心,像回家的、也像離開的孩子朝某個方向走了不到十步,倒下了。
后來火星第一研究團隊設計了輪換制度才保證科研工作順利進行,科研人員的精神問題也成了未解之謎。
不過數字空間的推演出現了與團隊日志不同的地方。
“在‘人類延續的語境下沒有‘回地球的選擇。所以我需要假定你們不能回地球,只能待在火星,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你們為什么不能在火星‘延續下去的理由。”
孫熒想了想,明白了張浪的意思。
數字空間的推演顯示,除了每日的例行工作和例行娛樂,越來越多科研人員在第二個十年結成伴侶。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正常,沒有出現團隊日志中記載的精神問題出現。第三個十年,第一個火星嬰兒出生,隨后越來越多嬰兒誕生,孫熒決定稱呼這批嬰兒為火星一代。后面的三十年,火星一代逐漸長成青壯年,第一批登陸火星的科研人員老去,死去。火星一代接手父輩工作繼續對火星進行研究工作。孫熒忽然有種說不上來的別扭,似乎是推演出了問題……不對,推演沒有問題,是推演的內容讓她不舒服。
“火星環境和火星研究工作的結合會帶來新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相關資料,我在這塊的知識儲備也不夠,接下來推演的時間流速加快,推演內容以我的邏輯為主,所以結果僅供參考。”張浪認真起來,至少在工作這塊他向來認真。
火星一代的研究方向與第一代科研人員不同。第一代科研人員主要是研究火星環境,尋找適合地球的礦產。火星一代的研究方向以改造火星為主,對他們來說,火星是他們的家園、故土,而遠處那顆蔚藍的巨大星球……算是他們的祖籍所在吧。匆匆五十年過去,火星一代孕育出了火星二代,然而他們的研究工作沒有顯著進展。將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的難度太大,甚至他們會感覺整件事就像點石成金、長生不老這些封建迷信一樣不靠譜。
看到這里,孫熒不由得轉頭看了眼張浪。
火星二代逐漸成長,火星一代重復父輩做過的事,手把手的把科研知識教給下一代,不同的是當火星二代可以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時,火星一代居然不約而同地自殺了。火星一代所有人戴上由他們研發的氧氣面罩,腰間夾帶自適應重力器,離開了研究中心。那天又有沙塵暴,黃沙遮住了頭頂的地球,也遮住了他們的身形。他們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面罩的氧氣儲量耗完他們就躺下來,用肌膚感受火星的冷,用心靈把他們的不甘告訴火星,直到死去。
延續止于火星四代。火星二代重復上一代的做法,一邊繼續研究工作一邊繁衍后代。不同于上一代,火星二代沒有將科研知識傳授給火星三代,當火星三代平均年齡來到十八歲,火星二代也自殺了。火星三代自殺得更早。火星四代剛誕生就被放進營養艙,他們的父母甚至不愿意等到他們滿月就離開了研究中心。
火星四代沒有一人活到成年。
“我不理解,不接受這樣的結果。”孫熒激動看向張浪,憤怒地說:“你最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