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理解,不接受這樣的結果。”孫熒激動看向張浪,憤怒地說:“你最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張浪沒有理會孫熒的目光,他淡定地說道:“首先我們明確‘延續的定義。以前我給‘延續的定義比較敷衍,指的是物種的繁衍生息。現在我對‘延續的定義是:特定環境下人類文明的誕生和創造。”
“人類的延續你扯到了人類文明?”
“人類的延續怎么可能跟人類文明無關?孫熒,你越來越急了。”張浪說:“在人類延續學的語境下,有一個詞的詞性和‘延續相反,這個詞是‘逗留。你別說話,聽我說完。舉個現成的例子,人類在地球能否延續?當然能,這不廢話嘛,但怎么定義呢?我問你,單個個體人類在地球是‘延續嗎?還是‘逗留?”
孫熒皺起眉頭思索,她有點明白張浪的意思了。
張浪沒指望孫熒能回答,他自問自答:“當然是‘逗留,我也好你也好,地球上任何一個個體人類,說到底都只是在地球‘逗留八十年左右。‘逗留時間長度就是我們的壽命長度,對吧?那為什么你會篤定人類在地球已處于‘延續狀態呢?明明你在地球的‘逗留是有期限的。”
孫熒想了一會,突然說:“因為地球已經誕生了人類文明!”
“沒錯。”
就像解一道深奧的高數題,找到了切入點后,解題方式慢慢清晰了。孫熒又說:“張浪你的意思是……人類目前在火星做到的是‘逗留,而不是‘延續?”
“恩。我覺得所有人以前的認知都是錯的。火星開采前,科技水平能讓我們在火星建立適合生存的封閉環境,我們以為移民火星……不能說輕而易舉,但至少指日可待。但生存是‘逗留的基本條件,和‘延續沒有半毛錢關系,而火星并不存在‘延續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誕生人類文明,因為我們在火星都生活在封閉環境里。所以我們不可能移民火星,至少現階段,更別締造什么火星城市了,如果造了肯定變死城。”
“那要怎么做我們才能在火星‘延續?”
“人類延續定律:延續的基本條件是人類所處環境能夠創造文明;生活的定義不是物質層面是否豐富,而是有無創造文明的條件;若在特定環境下人類狀況高于生存而低于生活,人類會選擇毀滅而非生存,反之生存;”
張浪沒有正面回復,而是說:“結構上人類不是水生生物,所以即便在水底有一個不缺物資的,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也無法延續。雖然目前的科技水平可以在火星建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但那是封閉環境,與火星相互隔離,情況和第一個例子一樣,人類在火星的狀況是高于生存低于生活,所以人類無法在火星延續。”
停頓了一會,張浪補充道:“除非人類有能力改造火星,將火星環境變成適宜人類創造文明,不然我的觀點是……至少目前,火星不適合作為人類的延續地。”
“延續地,這又是你創造的概念嗎?”
“恩。你也知道,像我這種做學術研究的,一年能創造百八十個概念。”
數字空間的推演沒有停止,因為推演的結果已經呈現,所以時間跨度恢復正常。孫熒靜靜地看著空無一人的研究所,一時半會很難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結果,她來找張浪的目的是獲得“延續”的答案,而不是否定的回答。
孫熒還沒畢業就收到了研一隊(火星第一研究團隊)的邀約。研一隊在“地外科學”專業可謂赫赫有名,不僅因為研一隊是地球第一個前往火星進行科學研究的隊伍,他們的很多科研成果都被寫進教科書,還因為研一隊有著相當“傳奇”的經歷。
研一隊十八個成員用他們的性命證明了輪換制度對于火星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十八個人在半年內相繼自殺的新聞在當年掀起了巨大轟動。
有輿論稱其實真相是國際斗爭,是其他國家派殺手謀殺研一隊成員并偽裝成自殺。懸疑愛好者說其實真相是研一隊的內部矛盾,死者不是自殺而是被隊員謀殺,畢竟死者死在火星,不是地球,想逃脫謀殺嫌疑其實很簡單。最滑稽的是有宗教狂熱分子稱這是神明對褻瀆者的神罰,因為火星其實是某個神明的天國。
各種離譜的說法都有,更離譜的是那十八人為什么自殺至今都沒有答案。當然,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剛才張浪就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后來找出那十八人自殺的原因就成了“地外科學”的學術難題,以此誕生了許多學術假說,當時張浪也裝模作樣提出一個似模似樣的“人類延續學”。在同齡人還在為就業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已經拿到了一份事少錢多的學術研究工作。
“謝謝,我會如實把你的觀點匯報上去。”
數字空間消失,孫熒知道她該離開了,忽然她的余光看到礦場的智能機器人,突然心亂了,她問:“你的推演結論里,智能機器人的結果是什么?”
張浪跟隨孫熒目光看向采礦的智能機器人。
火星上有很多智能機器人,不管是礦產開發,基礎建設還是科研工作都離不開它們。
“前面你說你們把亼叫作‘火星土著,其實挺準確的。如果機器人是智慧生命,它們有73.6%的可能性在火星延續。”張浪又說:“我模擬過另一種可能性。如果我們在地球遠程操控機器人,機器人有43.8%的可能性在火星創作新文明。”
“所以按照你的理論,無論如何人類都不可能在火星延續,對嗎?”
“不一定。學術研究的事,誰說的準呢?”
孫熒愣愣地看著不停工作的核動力臂,眉間溝壑勾勒的是深深的不甘。
“你們的情況……”張浪琢磨了用詞,問,“……不樂觀?”
從看到孫熒的第一眼,張浪就猜到研一隊狀況嚴峻,因為研一隊的工作是:火星作為人類第二星球的可行性研究,而人類延續學和重整災難都否定了這份工作的意義。
研一隊在火星的時間比火星開采的時間要長,接近一百五十年,前后五代科研人員前赴后繼。如果一切都沒有意義,也許對于孫熒而言,意義這個詞本身也沒有了意義。
“從太陽系重整開始,情況就變得惡劣了。我們在火星北極的研究中心不知道遭遇多少場災難,不過外部災難可以克服,事實也證明我們克服了。難克服的是人性災難,前輩們以為把觀測到火衛一和火衛二出現引力逃脫跡象的報告傳回地球,那些資源公司會停止火星開采,誰知道他們反而變本加厲地開采。”孫熒眼中的光慢慢黯淡,“攔不住啊,火星帶給地球太多好處,誰都不想停下來。”
張浪不知道能說什么。地球從火星攫取的收益太大,首先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連續突破,然后是石墨烯新材料、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五大方向竟然有四個都靠著火星得到突破。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上面決定停止火星開發了?”
“恩。上周我們團隊收到火星開發署的通知,聯合國已經通過了《全面禁止火星動作協議》。半個月內所有火星礦隊,包括研究團隊都必須停止工作,回地球報道。我找過有關部門,本意是了解具體原因,結果是我又知道了一個壞消息。”
張浪靜靜聽著。
“重整災難即將再次爆發,這次災難持續時間更久,破壞力更強。災難主因是檢測到全球多處大陸板塊存在發生碰撞的風險。根據計算結果,如果情況惡劣,至少有五十個小國家的國土會在十年內消失,76%陸地面積會遭受連續地震襲擊,至少有二十億人會在這次災難中死去。”說到這里孫熒居然笑了起來,“火星開發不得不停止了。這事本來和研究團隊沒關系,我們搞研究不會破壞火星,有成果還會造福地球,但西方國家突然高舉環保大旗,莫名其妙極力主張所有人離開火星。呵呵,火星開采最喪心病狂的全是西方國家公司,誰不知道他們是害怕研一隊留在火星會導致我們技術飛躍?沒辦法,我們只能回來了。”
張浪很清楚孫熒嘴角笑容的含義。是啊,這個世界就是這么荒唐,蘊含無數寶藏的火星就像火焰,人類如飛蛾般遵循本能撲過去,過程中人類獲得太多好處,于是撲得越來越瘋狂,前赴后繼,大有一死方休之勢。等到生命律動在炙熱中發出悸叫,人類才知道要停下來。可就算是“停下來”這件事,人類也要相互算計,誰停的姿勢更優美或更丑陋都會聽到一聲喝止。
人啊,太認真就會被戲耍。
不能太認真啊。
“你應該驕傲的,研一隊是全球最優秀的火星團隊。”張浪安慰道。
“張浪,你心口不一的老毛病還是沒改。”孫熒朝張浪不屑地笑了笑,往大門走去,“嘴巴甜是甜,你心里想什么就沒人知道了。”
“對了,你吃飯沒?我的私人冰柜私藏了新鮮的海鮮,你在火星待太久可能不知道在地球想吃一頓海鮮有多難。”
“我還得在實驗所待三天,別想太多,我還需要查看實驗所的某些數據信息,然后撰寫一份報告交上去,事情弄完了我就離開。”
不用張浪陪行,孫熒一個人走出了模擬館。張浪叉著腰,咬牙切齒地看著大門的方向,忽然他大步追上去,殷勤地大喊:“我幫你寫報告啊。我能在學術圈混這么多年,靠的就是寫一手挑不出毛病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