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管理員的工作和張浪以前在火星模擬實驗所做的事差不多,都是每天檢查各項工作系統是否正常運行,并根據權限對各項工作給予建議方向。有九章級別的量子計算機提供算法支撐,張浪的作用看似雞肋,但是生態管理員的核心意義是確保延續地與地球始終處于共生關系,這種情況下再高端的智能算法都沒用,共生的目的是為人服務,關鍵決策不能只有智能算法的百分百理性,還要有人的感性。
不管是保護動物,保護環境還是保護火星,即便是現在保護延續地與地球的共生關系,本質上都是人類在自保。一直以來,從未變過。
所以張浪特別適合這份工作。
“搞定,回家。”
青山綠水、河畔溪流、高樓大廈……基本上曾經地表城市有的,延續地都有了。但延續地的歷史才二十年,城鎮化程度不高,綠化率高達70%,工業化痕跡不重,幾乎看不到老城區和連排的工廠。
張浪給離地車下達回家指令,然后便盤腿坐著,一邊泡茶,一邊欣賞沿途風景。最近二十年才出生的年輕人都對延續地的景色司空見慣了,但對于張浪這些經歷過兩次重振災難的老人來說,延續地的一切怎么都看不膩啊。
正品嘗熱茶的張浪突然一口將茶水噴出去,難以置信地看向外邊。人行道有一對年輕情侶有說有笑地走向電影院,張浪瞪大眼睛看向親昵地挽著男友手臂的女生。
“我都說過多少次了,男人沒一個好東西。怎么就不聽老爸話呢,老爸能害你嗎!”
張浪差點就開車改變方向追上去,不過他剛要開口讓離地車從智能模式切換成手動模式,卻是猶豫了。離地車還在按照固定路線行駛,他眼睜睜看著女兒和一個男生走進電影院,直到拐彎了視線被阻擋他才收回目光。
如同泡茶葉的水越來越濃,張浪內心的惆悵也越來越濃,他忽然意識到時間的分量。女兒不再是需要他遮風擋雨的小女孩,他不再是無牽無掛的浪子,這個世界也不是從前的世界了。
莫名其妙的回憶開始翻滾,過去二十年……他要非常認真才能想得起來。
延續紀元一年的前半年并不太平。內穩態系統不成熟,對延續地和地球的共生關系的認識不深刻,導致了華北延續地不是一會驟冷驟熱,便是連續刮風、下雨、下冰雹,最嚴重的一次是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沒控制好,有許多人吸入過量氧氣或二氧化碳窒息犧牲。
這也是張浪第一次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當時他以為延續地要完了,怕得躲起來,想偷偷溜回地面。但其他人都沒放棄。工程師一遍又一遍的檢查內穩態系統,科學家不睡覺就在琢磨共生理論,還有更多的人在竭力維持秩序穩定。
結果,張浪還沒反應過來,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華北延續地已經穩定、安全、有序地運行了半年。
延續紀元一年年尾,中國向世界宣布:延續地是可行的,延續地是重整災難下正確的選擇之一!
也是這個時候,張浪和何遺一的女兒出生了。
其實不需要中國宣布,世界各國一直在密切關注華北延續地的運行情況,而且他們搜集的情報信息都非常準確,源于可信賴的情報源——游行示威團隊。關于華北延續地最早的信息是從中國某社交平臺的某個賬號發布,這個賬號的主人經常組織游行示威活動。該賬號發表的信息幾乎涵蓋華北延續地的方方面面,小到花草是什么品種,瓷磚用的是什么款式,大到內穩態系統出問題時還有現場直播。其實過了這么長時間,大家都知道真正的信息源在哪、是誰,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有延續地。
各國開始建設延續地。
中國開始擴建延續地。
得益于華北延續地在前面摸石頭過河,其他延續地在建設過程中不僅少走了彎路,還找到了捷徑。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總結華北延續地建設過程的經驗教訓,結合大數據應用,發明“延續地工程亼”。原本一百人一百天才能完成的延續地工程量,現在一人加九個延續地工程亼用十天就能完成。延續地建設速度增加十倍不止。
其實建設延續地也是一種污染,只是大家不在乎了。為了保證延續地綠化環境,地球大量森林被砍伐,荒漠化愈發嚴重,二十一世紀初的人們為環境保護作出的努力一朝付諸東流;延續地地表需要大量土壤和巖石,山峰被攔腰砍斷,高原被開腸破肚,平原被翻底朝天。曾經被譽為魚米之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被譽為地球之肺的巴西熱帶雨林,世界最大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現在都變得坑坑洼洼;再加上延續地遮擋陽光,沒被遷上延續地的動植物死的死,萎的萎——這些都是何遺一告訴張浪的。
張浪不用猜也知道何遺一是怎么知道這些事,他安慰惶恐不安的何遺一:“有得就有失,建設延續地的熱潮席卷全球,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我勸你的兄弟姐妹們別逆著來,以前你們是政治正確,但現在不是了。在各國延續地沒有竣工應用前,注定有很多人要留在地面,這是命,改變不了,我改變不了,誰都改變不了。上面建設延續地,下面需要大量勞動力,我建議你的兄弟姐妹在找份工作,以后來了延續地也能過的輕松些。”
還有一件事讓張浪印象深刻。大約是延續紀元十二年,中國在月球的延續地正式竣工,同期中國在火星的延續地開始建設。首批工程隊成員中就有孫熒。
張浪和孫熒已經有十六年沒見了,考慮到現實因素,似乎不會再有讓兩人見面的契機。張浪并不想念孫熒,可能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也有可能是年紀問題,已經四十二歲,成家立業育有一女的他還有脾氣,但沒了痞氣。他只是很佩服孫熒,同樣的四十二歲,戰戰兢兢工作是他的最大貢獻,孫熒卻再一次前往火星,一如即往,一往無前。
延續紀元十五年,各國主要延續地都建設完成。延續地成為全球各地交流的橋梁,商業貿易,旅游參觀,文化交流……仿佛一切都回到全球化時期的黃金年代。
回過神的張浪發現離地車已經停在家門口,下了車能聞到從廚房窗口飄出的菜香。他悄悄走進家門,靠近廚房,隔著廚房玻璃門微笑看著正在做飯的何遺一的背影。這么多年,何遺一終于學會做菜了,而不是用外賣糊弄他。今年四十五歲的何遺一看上去比張浪還老,原因大概是她操心的事比較多吧。家里的事,女兒的事,游行示威那幫兄弟姐妹的事……做飯的何遺一突然轉身看到張浪,緊接著她拿著鍋鏟就跑出來,“看看看,看毛啊看,看你這吊兒郎當的表情!我讓你買的姜和蔥呢,沒有姜蔥你吃魚的時候別抱怨腥,要是讓我聽到你開口,老娘撕爛你的嘴巴!”
剛到家還沒兩分鐘的張浪狼狽地逃出來去買姜蔥。
這樣的生活,真好呀。
張浪怎么也沒想到他和孫熒還會有再見面的一天。
延續紀元三十年六月五日,就在張浪和何遺一的女兒婚禮結束后,張浪收到了政府的電話聯系,聽完后張浪把情況告訴何遺一,然后馬不停蹄地往中心醫院趕去。本來張浪沒想著帶何遺一一起去,但何遺一說什么也要跟著,張浪只好作罷。
“張浪,你個王八蛋!”
“何遺一,你能不能別無理取鬧。”
“什么叫我無理取鬧!張浪,你是什么人我還不了解嗎。別看你六十四了,就算你七十四,只要有機會你還是會出軌!”
“你這就是在無理取鬧。”
“那你解釋為什么你是孫熒的唯一聯系人。”
“因為孫熒的其他聯系人都死了,就剩我一個,明白嗎。”
從火星救回來的只有孫熒一人。按照流程規定,有關部門需要聯系孫熒的親朋好友。如果把孫熒的朋友圈列成一份名單,會發現孫熒交際十分簡單,她無兒無女無丈夫,名單上大多數是她在研一隊的同事,而她的同事都永遠留在了火星……除了張浪,張浪在這份名單的最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