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雙減”政策,肇慶市第八中學依托肇慶本土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積極開拓研學課程,聯合星湖文物管理所,以七星巖景區為主陣地,開展為期兩天的融學科研學冬令營活動,涉及詩詞歌賦、自然觀察、紅色教育、德育(旅游文化)教育、科學探索(地質考察)、運動越野等融學科的六大精品研學項目。
黃國勁校長介紹,肇慶市第八中學研學秉承“師道自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探究、開發以培養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各類實踐研學活動,搭建了“夏(冬)令營課程體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主題研究活動課程體系”三大研學課程體系。
據悉,本次研學活動以“理論與戶外實踐”疊加的融學科形式展開,以校本化的研學手冊為指導,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式,肇慶市第八中學將持續通過各類課程的開發,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學會探究,在行走路上感悟最美的課堂。
語文學科:“詩耀名城”七星巖摩崖石刻研學活動
語文學科導師以七星巖摩崖石刻的詩詞歌賦為研學對象,設置了系列的探究任務,分別是“詩文作者及其歷史故事”“詩文的體裁與內容”“詩文表達的情感和石刻書法類型”“談我的感想”“我來背誦”“摩崖石刻與肇慶發展”等六大方面。同學們走進“千年詩廊”摩崖石刻的溶洞里,感受到大自然與人文文化結合的神奇。在導師精彩解讀中,沉浸于石刻詩詞的語言魅力和文化內涵,感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無不對摩崖上的一幅幅石刻所嘆服。最后,同學們在導師的指導下,運用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對石刻的內容、詩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進行了深度的學習,在朗誦中體會詩文作者“以詩銘志”的愛國情懷。
生物學科:“與自然同行”七星巖觀鳥研學活動
在小組團建中,生物學科導師突出學科的特點,設置了有趣的拼圖法,要求學員利用收集到的樹枝、樹葉等物品擺出自己的名字,并進行自我介紹,完成了破冰之旅。
生物學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鳥的科學探究,沿著“七星巖北門——杉樹林——桃花林——羅漢島——七星巖西門”的研學路線,尋找七星巖景區的常見鳥類,收集鳥類名稱、發現地點、出現時間、聚集數量、身體特征、活動行為和聲音等數據。各小組還根據活動設計的“小精靈密碼”,在觀察過程中,探究出本小組小精靈的生活軌跡。各小組對觀察結果進行現場總結,共觀察到七星巖黑水雞、北紅尾鴝等15種鳥類,并對印象最深的一種鳥進行深入的專題介紹。這次觀鳥研學活動,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大自然,在觀察與討論中通過對鳥類生活習性的了解,增加了對生命觀念認識和增強了環保意識的社會責任感。
化學學科:“石頭的密碼”七星巖巖石成分研學活動
七星巖以七座喀斯特地貌石灰巖山著名,化學學科導師組織學生對七座巖山的地形地貌、巖石成分開展以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為主的研學活動。第一天,同學們在導師的帶領下爬山越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利用各種方法采集石頭標本。第二天,大家在實驗室把收集回來的巖石標本進行復分解實驗,分別加入同等質量的稀鹽酸,發現都有氣泡產生,但是產生的速度不一樣。從實驗數據分析出七座巖山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但是含量不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通過研學活動,開闊了生活化學的視野,提高了物質復分解的實驗操作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科學習的興趣。
體育學科:“趣味定向越野”七星巖研學活動
你以為的體育:跑步、跳躍,氣喘吁吁?實際上的體育:趣味定向越野,其樂無窮。體育學科導師把運動課堂放到廣闊的七星巖景區,以“千年詩廊”摩崖石刻為任務對象,通過尋找目標、朗讀和背誦詩文等任務,把體育運動與文化學習完美結合,讓學生在奔跑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
德育學科:“文明就在身邊”七星巖研學活動
德育研學活動以“文明在身邊”為主題,同學們集思廣益地制定研學方案、制作問卷調查、規劃行走路線和觀測點,還準備好小禮品。研學活動采用實地考察、現場采訪、定位觀察等互動方式走出校園,深入了解肇慶七星巖游客文明旅游情況,以增加學生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活動結束后,在導師的組織下,學生熱情地分享各自觀察心得和體驗體會,踴躍地提出個人的想法和見解。在匯報會上,學生分析、總結了肇慶七星巖游客文明旅游情況,并嘗試針對觀察到的不文明現象與課堂知識相聯系,提出解決措施。
歷史學科:“景區形成與肇慶經濟發展”七星巖研學活動
歷史學科的師生們走進星湖博物館,在講解員的講述和引導中收集史料實證,了解曾經造訪此地的文人雅士,追尋七星巖景區歷史沿革,探尋七星巖與肇慶城市發展的內在聯系。
學生在導師的答疑解惑和指點迷津下開始通過網絡收集、整理和梳理信息,圍繞七星巖自然人文概況、景區發展現狀、未來旅游開發這三方面著手論述,運用歷史解釋方法,以對話形式進行研學匯報。學生通過研學活動深入了解了七星巖景區形成與肇慶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提升了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等學科素養,培養了家國情懷。
(通訊員 ?肇慶市端州區教育局鄧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