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付先生每天一回家,背包還沒來得及放下,兩個孩子就扔下玩具、飛奔過去投入他的懷抱,這溫馨場景讓我不禁感嘆:付先生這幾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經常有戰友向他討教與孩子相處的秘訣,他總是輕松地回答:多陪孩子看書。書中不僅有黃金屋,還藏著濃濃的父愛和親情。
事情要從2019年6月說起。那次付先生休假,自告奮勇要求在家帶倆娃,讓我出去轉轉,放松一下。
“你行嗎?”我問。
“你都能一人帶好倆娃,我也一定行。”
看他信心滿滿的樣子,我便放心出門了。哪知沒過多久,兩個孩子就哭著找媽媽,急得付先生只好向我求援,直到我飛奔回家,才安撫好兩個孩子。
這件事,讓付先生意識到平時對孩子缺少陪伴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那時,女兒2歲半,兒子只有1歲,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而付先生在基層,每天早出晚歸,經常和孩子們碰不上面。當天晚上,付先生與我長談。我們決定盡量多創造他和倆孩子相處的機會。我們向朋友、同事多方取經,一位鄰居向我們推薦了繪本《幸福的種子》,書中寫道:“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親情和語言。如果有人經常緊緊地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就能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感受到親情。”我們豁然開朗,開始著手搜集符合兩個孩子年齡段的書,并統統搬回家。也有人不理解:“孩子這么小就開始看書,多累啊?小孩子多玩玩就行了。”對此,我和付先生只是相視一笑。
這些有趣的“洞洞書”“機關書”果然引起了兩個孩子的強烈興趣,他們一會兒問畫面中的小動物在干嗎,一會兒又好奇地擺弄繪本上的小機關……我們就借勢給他們講繪本上的故事,兩個孩子聽得津津有味,聽完一本還想再聽。而且他倆更喜歡讓爸爸講。付先生也仿佛天生是講故事高手,隨便拿一本書都能配上夸張的語調、豐富的動作,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此后,他們每次看見爸爸回來,都會一人抱著一摞書,纏著爸爸講故事。看著爺兒仨依偎在一起讀書,我感受到一種歲月靜好的溫馨幸福。
原以為這種美好的畫面定格,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可是沒想到,卻遭受到了考驗。一次,付先生正給孩子們讀書講故事,卻接到單位要求緊急開會的電話。他放下書就要走,兩個孩子聽故事正入神,突然被打斷,想讓爸爸留下繼續講,最后女兒哭著喊:“爸爸壞,再也不要爸爸了!”付先生無奈又失落地走出了家門。

2022年1月,王永芹一家
看著剛剛建立起來的和諧親子關系,又出現了裂痕,我們很著急:該怎樣讓孩子們理解爸爸職業的特殊性呢?
這時,戰友告訴付先生,他曾經買過繪本《我爸爸是軍人》,戰友的兒子就是通過這本書了解了父親的職業。于是,我也買了一本。書剛拿回家,兩個孩子就指著封面問:“這是爸爸嗎?”我說:“這不是爸爸,但是他跟爸爸一樣,是一名光榮的軍人。”兩個孩子立刻來了興趣,迫不及待地讓我講,這次他們聽得比平時還要認真。
閨女突然說:“媽媽,爸爸經常不在家,肯定和這個小女孩的爸爸一樣,去執行任務了。”
兒子也興奮地說:“哇,爸爸好厲害!”
等付先生下班回到家,兩個孩子湊到他身邊。兒子不停發問:“爸爸,你也有大槍嗎?”“爸爸,你見過坦克嗎?”看見兩個孩子急迫的樣子,付先生顧不上休息,拿著《我爸爸是軍人》這本書,繼續給他們講軍營里的故事。
付先生趁熱打鐵,周末便帶著孩子們去書店,一起挑選了一些與軍人有關的繪本。孩子們通過這些書了解了軍營,知道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他們越來越能明白爸爸職業的特殊性,也為自己的爸爸是軍人而自豪。
不久,付先生又要出差,臨行前女兒對她弟弟說:“爸爸要去執行任務,等他回來再給我們講故事。”
兒子似懂非懂地揮著小手道別:“爸爸一路順風,你要快點回來給我們講故事呀。”這個“一路順風”的祝福語,也是他從爸爸講的故事里聽來的。
付先生笑得像花一樣,“等爸爸回來,給你們講好多好多故事。”
付先生忙完了這一陣又要忙下一陣,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他琢磨,既然時間有限,那就提高陪伴質量。
有時,他趁著孩子睡覺,提前認真準備如何講好故事。講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時,付先生照著網上的教程做了兩個指偶:一個是牙醫、一個是鱷魚。講故事時,他一人分飾兩角,角色切換自如,語氣惟妙惟肖,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接著,他又指導女兒扮演牙醫,兒子扮演鱷魚,三個人玩得不亦樂乎。后來,只要拿起這本書,兩個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扮演的狀態。
漸漸地,付先生已不滿足于普通的閱讀,他從經典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上看到,讀書的更高境界是主題閱讀。于是,他開始以主題閱讀的方式帶著孩子們看書。他搜集了許多關于職業啟蒙類的書給孩子們,并耐心地講解每個職業的責任與作用。目前,女兒希望長大后成為一名飛行員,兒子想當一名挖掘機駕駛員。付先生告訴孩子們,長大后無論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盡管付先生依然忙碌,但并未因忙碌而讓父愛缺失。我想,因為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理解了爸爸,而且讀懂了父愛這本書。
(作者丈夫單位:陸軍某部)
編輯/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