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9 月,趙凌云帶幼兒園小朋友玩腳踏車
從“軍中綠花”到幼兒教師,很多人問我退伍后為什么要投身教育行業。我的感受是,教師心里都充滿了愛心與真情,而我,也想做傳遞真情的人。2015年9月退役后,我回到家鄉江蘇連云港,在本地的鐘聲幼兒園當了一名幼兒教師。
每年國慶節、建軍節,我們幼兒園都會通過唱紅歌、做手工、繪畫、知識競答、參觀革命英雄紀念館等活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懷,增強孩子們的身體素質,2022年7月,幼兒園從4?~?5歲的孩子中選拔出36人,成立了一支“娃娃兵”,因我是退役軍人,就由我擔任教官。
在一次訓練中,一個叫楊楊的孩子突然哭起來。我問他哪里不舒服,楊楊搖搖頭。再一問,他說訓練太累了。我對他說,如果你實在覺得堅持不了,可以退出。誰知楊楊一臉不舍地說:“我也不想退出。”我告訴他,訓練本來就是考驗自己的決心和耐性。如果真正打仗的時候,戰士們遇到困難就退縮,那他們就不能打勝仗、保衛國家和人民了。而且別的小朋友能做到、能堅持,你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嗎?楊楊想了想說,別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然后他抹了抹臉,又去認真訓練了。
通過隊列動作訓練,講國旗文化、英雄故事等方式,“娃娃兵”們在接受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啟蒙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提升了精氣神,增強了團隊意識。
孩子們的變化,讓我再次感受到身為一名“兵教師”的自豪。我愿意為祖國的未來花朵貢獻一份力量,也希望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繁榮富強。
——連云港市鐘聲幼兒園??趙凌云

2021年8月,王永軍(中)組織學生進行紅藍對抗科目展示
有戰友問我,自主擇業后干了啥?我自豪地告訴他:5年多來,我就一心一意干了一件事——開展青少年國防教育實踐。
2017年1月,從軍25年的我脫下了軍裝,并把目光投向了校園國防教育領域,還為自己的人生定下了新的起點。
我堅信,好的教育課一定要有思辨性,要有嚼頭,要聽著過癮,還要敢于創新。一次,在一堂國防教育課上,我向孩子們講述董存瑞的故事。突然,一個孩子反問我,董存瑞炸碉堡時誰看到了,有人在現場嗎?突如其來的問題讓現場陷入尷尬。事后,經過多方聯系,我找到了董存瑞的戰友——生活在北京城郊的李德富老人。見到這位當時已92歲高齡的老兵,聽到他親口講述董存瑞犧牲的過程后,孩子們激動不已,像“追星”一樣圍在英雄老兵身邊合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初中生在課上一口氣介紹了87種國內外槍械和裝備,他對這些槍械、裝備的參數性能、作戰效能等,都如數家珍。這讓我感到驚喜,我也漸漸明白,現在的孩子視野廣闊,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多,他們缺的不是興趣和情懷,而是引導。只要給他們提供一個氛圍和環境,他們就能爆發出難以想象的能量!
課上得多了,我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經驗:對幼兒園孩子和小學生,國防教育要突出趣味性,注重紀律性培養和國防意識的啟蒙;對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則要突出群體參與性,注重沉浸感和代入感。
2019年,我在北京懷柔郊區打造了一個集紅色課堂、野外生存、叢林攻防、紅藍模擬對抗等功能為一體的沉浸式國防教育基地。
為適應時代發展,我還推出了“VR+國防教育”,打造了北京首個英雄科幻主題體驗中心,將現代智能科技、VR技術與國防教育有機融合。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目前,我是北京市多家中小學校特聘的國防教育“校外輔導員”。2022年6月,退役軍人事務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的意見》,令我感到十分振奮。我認為,這樣的舉措非常及時、有力。青少年的成長特別需要崇尚英雄,增強陽剛之氣。目前,有很多學生甚至一些教師對國防基礎知識不了解,憂患意識淡薄……而戰爭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在中小學國防教育宣傳這塊陣地上,如何把軍人氣質帶給孩子們,把退役軍人從事國防教育的形象樹立起來,我還在繼續揣摩、不斷探索。
我希望有更多優秀退役軍人了解并加入這個隊伍。
——某軍創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軍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