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于大多兩地相思的軍人家庭來說,家書既包含著濃濃愛意,又深藏著家國情懷。雖然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人們寫信越來越少,但以往的“老家書”和仍在產生的新家信,卻更平添了浪漫、雋永的意味。有的書信,還成為家風家教的載體,令人在感動之余,深受啟迪……
本期,《軍嫂》開設《家書》欄目,通過刊發軍人家庭成員之間的書信,呈現不一樣的真情大義。
2007年11月30日,第二炮兵某旅參謀孟祥斌因奮不顧身搶救一名跳江女青年犧牲,年僅28歲。2009年5月,中央軍委追授他“舍己救人模范軍官”榮譽稱號。
2010年“八一”前夕,《軍嫂》雜志社主辦“感動軍營·好軍嫂”活動,孟祥斌的妻子葉慶華等10名軍嫂榜上有名。2011年第6期《軍嫂》,刊登了葉慶華撰寫的文章《祥斌:我的戰友,詩妍的爸爸》……多年來,我們一直關注著母女倆的生活狀況。
孟祥斌犧牲時,女兒孟詩妍年僅3歲。2022年6月,孟詩妍參加高考,被父親孟祥斌的母校——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原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詩妍給犧牲的父親寫了一封飽含深情的信,母親葉慶華則為女兒寫下叮嚀與祝福。

2022年7月,孟詩妍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你和我,宛若從未有過交集。夜幕垂落,于我而言,是離你最近的時候。此刻,我想告訴你:爸爸,我終于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考上你的母校。
2022年7月15日上午,我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當看到我被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錄取時,我既欣喜又難過,欣喜是因為達成所愿,難過是因你不能與我們一起見證。我在心里默默地說:“爸爸,女兒考上了軍校。我終于可以離你近些,再近些。”
媽媽則摸著我的頭說:“恭喜你,終于如愿了……”
爸爸,這些年,有人問過我,是否還記得你?我多希望腦海中能存有你的模樣。然而,現實很殘酷,關于你的記憶,我的腦海中幾乎是一片空白。聽媽媽說,從我出生,到你犧牲的3年間,我們僅在一起生活了80天。
那時的我太小,記不起與你共同生活的種種……只能憑著媽媽的描述和你的照片,想象著你的音容笑貌,努力還原一位父親的模樣。爸爸,女兒真的好想你!
爸爸,說實話,盡管如今我已經讀懂你的選擇,明白你當年的義無反顧,可在某些夜晚,當我輾轉反側回想過往時,內心還是忍不住和小時候一樣“埋怨”你。然而,不同的是,那時我“埋怨”你,是因為我渴望父愛,渴望你的陪伴。如今我“埋怨”你,是因為我希望你能活下來,幫幫媽媽。
媽媽這些年真的很不容易,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擔。15年來,她從不敢倒下,一直努力生活,為我撐起一個溫暖的家。我依稀記得,8年前的一天,媽媽整理家務,扛起箱子、想搬上架子。“砰”的一聲,沒放穩的箱子掉下來砸到了她。媽媽輕輕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爸還在該多好!”2022年的母親節,我在寫給媽媽的賀卡上,希望她“等等”我,等我強大了可以保護她,和她一起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爸爸,初二那年,我轉學來到浙江金華。上學途中,我會路過你救人犧牲的地方——城南橋。每次經過,我都會難過。感傷之余,我也會追問自己:如果當時是我在現場,一邊是我的家人,還有群眾勸阻,一邊是自己心中的大義,我會怎樣選擇?無論我想過多少次,追問過多少次,答案始終如一,都是“我不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加懂得你選擇的意義。
爸爸,我成長的這15年里,雖然缺失了你的陪伴,但你的學弟、學妹們從未忘記我和媽媽。他們發起“愛心·遠航”項目,從2008年春節至今,每年都會來看望我和媽媽,替你陪伴我們。
爸爸,2010年,我和媽媽來到你的母校——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在你的塑像前留下了一張“全家福”。爸爸,那是我第一次去你的母校,也是你犧牲后我第一次與你“合影”。后來,我經常翻看家里的相冊,數著我們一家人的合影,可加在一起,怎么也湊不出一個“九宮格”。每次看到同學身邊有父母陪伴,我感到莫名失落;有時,我和媽媽穿梭在人群中,我總是下意識地尋找穿著綠軍裝的身影,還會想沖上去大喊一聲:“爸爸……”
時過境遷,我漸漸長大,不僅讀懂了你,也時常暗暗告訴自己,要向你學習,將來像你一樣承擔起軍人的責任。現在,我還不如你,無法像你那樣義無反顧,每每思及于此,欽佩之情都會油然而生。與此同時,我也會思考,到底是什么驅使你作出那樣的選擇?抑或,是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了那樣的你?所以,我希望去你的母校看看,去尋找答案。這個答案,也許并不能完全在你的母校找到,但我想,那里一定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當然,去你母校的“路”,也并非一帆風順。想要考取你的母校,需要選考物理。我猶豫過,因為物理不是我擅長的科目。但是,內心對那個答案的渴求戰勝了我的畏懼。我也曾彷徨、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
每當這時,我總會抬頭仰望夜空,那一顆顆忽隱忽現的星星在夜幕閃爍。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其中一定有一顆是你,你在鼓勵我、支持我。瞬間,我便感覺心中撥云見日,又充滿了力量。
高三備考的日子,雖然緊張枯燥,但是我低頭沉浸題海,抬頭憧憬未來。睡前,我總會忍不住,想象幾個月后自己身穿軍裝走進你的母校的樣子……于是,滿身的疲憊也一掃而空。努力真的有回報。高考那幾天,我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緊張,在答題卷上一筆一畫慎重寫下答案。小小的一方答題卷,不僅有我高中三年的努力,更有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隨著最后一科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我釋然了。無論結果如何,我已經用自己的努力,為我的高中生涯畫上了句號。經過十幾天的等待,我查詢到成績。也有遺憾,但最終如愿。
爸爸,記得在你犧牲10周年之際,我和媽媽到城南橋橋頭祭奠,一群人在旁邊對被救阿姨議論不休。回去的路上,我告訴媽媽:“他們不能那樣說阿姨,她很善良。”爸爸,我們和被你救起的阿姨已經成為親人,她也時常想念你。
爸爸,我是你的女兒,我會一直走在“尋找”你的路上。多年后,大家如果能從我身上看到你的影子,那就是一種最好的傳承。
爸爸,縱然你我已分離十幾年,但我相信,你對我的愛從未變過,你一直在陪伴著我。2022年高考,我的作文題目是《以青春之我奉獻青春中國》。爸爸,我非常喜歡李大釗的《青春》,我希望自己能如你們一樣有信仰、有擔當,以青春之我奉獻青春中國!
祝你安好!
女兒??孟詩妍
2022年7月18日?深夜
(本文轉載自2022年7月23日《解放軍報》,略有刪節)
白駒過隙,一轉身你已長大。
2022年8月14日,當我看著你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你爸爸的母校,圓了你的兒時夢,那一刻,我感慨萬千。親愛的女兒,我只想告訴你:無論平凡還是優秀,你始終是我的驕傲。
人生中本來就是交織著相聚與離別,經歷過后,慢慢習慣了等待,漸漸將思念寫成一首詩。日月星辰見證了我們的過往,時間更替,祝福不變:詩妍,媽媽愛你,支持你的選擇,更是你堅強的后盾。
詩妍,從幼兒園到高三畢業,每年的“三八”節、母親節和我的生日,都會收到你的禮物和賀卡,卡片上寫滿了溫暖的祝福。今年的母親節,你在賀卡上寫道:“我想學畫畫,幫烈士畫像;我想學攝影,拍下你想記錄的故事……請你等等我,等我強大到可以與你并肩,我們一起去做更多的事……”
那夜,我失眠了。我想告訴你:詩妍,媽媽希望你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為我去改變。
還記得你高三時的成人禮嗎?當時,幾乎所有家長都在祝福孩子高考成功,而我卻說:即使失敗了也沒什么,大不了從頭再來!其實,我是希望——你不拘風的柔美,不羨雨的浪漫,而是在風雨中依然綻放自己美麗的青春。
如今,你已邁入爸爸曾就讀的學校,去找尋你想要的那份答案。
媽媽想對你說:追光之路,或平淡無奇,放平心態,更勇敢前行!陽光與青春的你,一定會找到信仰與力量!
女兒,祝你:
天天開心,幸福一生!
愛你的媽媽
2022年8月16日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