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檔案
姓名:趙紫凝
學校:湖南省瀏陽市柏加鎮柏加初級中學
年齡:14歲
興趣愛好:手工、閱讀、繪畫、唱歌
最敬佩的人:趙海洋老師
最想做的事:吃遍各地美食
座右銘:若不趁起風時揚帆,船是不會前進的。
個人作品:載玻片切片裝置、耐用滴管、帶廢渣清理功能的防臭地漏、具有防堵結構的萬向噴頭、尿液形成的動態演示模型、暗扣拉鏈等
曾獲榮譽:第二十三屆全國發明展銀獎、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銀獎、第二十五屆全國發明展金獎、第二十五屆全國發明展銀獎、第十六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湖南賽區二等獎、2020年瀏陽市科技節小發明項目一等獎、2020年瀏陽市藝術節繪畫項目一等獎等
“如果讓你選,成為全世界最快樂的人或獲得全年級第一名,你會選哪一個?”當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湖南省瀏陽市柏加鎮柏加初級中學初三學生趙紫凝的回答讓大家哄堂大笑,她毫不猶豫地說:“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我都要!”
的確,趙紫凝做到了,她憑借優異的成績登上全年級第一的“寶座”,又在自己的發明世界里“快樂翱翔”。在同學眼里,她是有問必答的解題達人;在老師眼里,她是熱愛探究的“問題”女孩;在父母眼里,她是懂得感恩的貼心“棉襖”。
這樣一位品學兼優、陽光開朗的女孩還有哪些故事呢?下面,跟著本刊記者一起了解她吧!
記者:你是怎么愛上科技創新的?
趙紫凝:讀小學時,我和同學一起參加學校科技節,我們用卡紙自制了紙質小車,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科技創新。上初中后,學校開設了特色科技創新課,老師在課上講了很多發明故事,還播放了各種作品的演示視頻,我就對科技創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記者:你參加過很多比賽,印象最深的是哪次?為什么?
趙紫凝:印象最深的是參加2020年在佛山市舉辦的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我帶了“耐用滴管”“載玻片切片裝置”“帶廢渣清理功能的防臭地漏”這三個作品參賽,獲得了一銀一銅的成績。參賽過程中,我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愛好發明的青少年朋友的發明作品,覺得大家的作品很有創意,和他們交流讓我深受啟發,學到了很多。
記者:在你的諸多獲獎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件?為什么?
趙紫凝:我最喜歡的是“具有防堵結構的萬向噴頭”。
我的家鄉柏加鎮是“花木之鄉”,我的爺爺奶奶也種植花木。有一次,我幫他們除雜草、噴農藥時發現,由于林木比較高大,使用普通噴頭無法均勻地將藥水噴灑到植物的各個面,有時候噴頭還會被雜物堵住。于是,我發明了具有防堵功能的萬向噴頭,噴頭的長度、方向都可以任意調節,噴頭內部還有過濾裝置,大大提高了噴灑農藥的效率,方便又實用。
家人們都很喜歡我的這個作品。能夠幫他們解決干農活的實際問題,這讓我覺得自己的發明很有意義。
記者:這些作品的創意是如何產生的?你又是如何一步步把想法變成現實的?
趙紫凝:我的創意都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我在洗澡時,發現家里的地漏總是被頭發和其他雜物堵塞,而且地漏內會回流臭氣,我便將這個細節記錄下來,有空的時候就查閱資料,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我有了想法時,我會第一時間找趙海洋老師商量,趙老師會提出很多問題供我思考,我再一步步設計出成品。
我認為,作品的創意不難被發現,只要留心身邊的小事,并記錄下來,持之以恒地完善它,就一定能成功。
記者:很多作品你都申請了專利,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影響?
趙紫凝:一是增強了我的信心,激發了我的興趣。二是申請專利后,我的作品能受到產權保護,將來有機會被投入實用,造福大家。
記者:作品的成功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你能舉例說明嗎?
趙紫凝:我的指導老師——趙海洋是我創新道路上的引路人,他的課堂生動精彩,打開了我的創新思維。每當我有什么好的想法時,他總會鼓勵我將想法實現;我有困惑時,他也會耐心地引導我解決一個個難題。
記者: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最喜歡的書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趙紫凝:我從小就喜歡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如《狼王夢》,小說讓我看到豺狼虎豹并不只有兇殘、狡詐的一面,它們也是勇敢、剛毅的。閱讀讓我了解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會的多樣性。
記者:有人認為,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會影響課堂學習,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趙紫凝:我認為參與科技創新并不影響學習。創新意識的養成能更好地開發我的思維,提高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習進步。
記者:你的學習成績優異,你是否有壓力?你的學習方法是什么?
趙紫凝:壓力肯定有,沒有壓力何來動力?壓力推動我向前進,我喜歡做出難題時班上同學投來羨慕眼神時的感覺。
我認為,學習要自主,同時合理分配時間,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記者:你覺得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帶給你的最大改變是什么?
趙紫凝:科技創新帶給我快樂和成就感,讓我思維更靈活,想象力更豐富。參加各種活動也拓寬了我的知識面,開闊了我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