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成長的季節,也是忙碌的季節。兒童節之后,高考、中考接踵而至,關于親子教育的話題反復被提及。這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有如一張無形的考卷,時刻擺在每一個家庭面前,而且似乎永遠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我們選擇不同年代的不同家庭,記錄家長的教育方式與孩子的成長經歷,追問家庭教育中的規則與自由。
“雞娃”不如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2022年母親節當天,閆老師發了一個朋友圈:小朋友研究了一上午文言文,我也跟著復習了一下。配圖是一篇《鳴機夜課圖記》節選文章,上面用了至少四種顏色的筆跡寫滿各種注釋。《鳴機夜課圖記》是清代文學家蔣士銓回憶母親的一篇散文。蔣母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對兒子要求嚴格,終于使兒子成為“江右三大家”之一。
關于這種教育方式的利弊在此不作討論,但300年后的一個網絡流行詞——“雞娃”——似乎可以從蔣母的行為中找到一些歷史淵源?!半u娃”指的是父母給孩子“打雞血”,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2021年12月,《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其中包括“雞娃”。
閆老師在沈陽的一所初中任教,她的兒子茼茼今年讀小學五年級。閆老師不主張“雞娃”式教育,她認為“雞娃”不如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和同齡的孩子一樣,茼茼也上過一些興趣班。閆老師非常尊重孩子的選擇,給茼茼報的每一個興趣班,都是和孩子認真討論后決定的,有一些還是茼茼用自己的壓歲錢報的。
茼茼在幼兒園時喜歡上了國際象棋,主動要求學習。茼茼學習國際象棋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有一段時間的成績很不理想。閆老師告訴茼茼,你可以選擇放棄或堅持,媽媽完全尊重你。茼茼說想繼續學。經過努力,他自己從困境中走出來,成績顯著提升。二年級時,茼茼就戰勝了年齡上比他大、學棋時間比他長的多位對手,獲得渾南區中小學生“三棋”比賽國際象棋男子組第一名;四年級上學期,獲遼寧省國際象棋棋士等級賽公開組第二名;四年級下學期,獲遼寧省少年國際象棋錦標賽男子丁組第一名。
茼茼的夢想是成為科學家。閆老師跟他分析了達成目標的過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好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然后才可能一點一點向著目標前進。茼茼學習國際象棋重邏輯思維,對數學感興趣,很自然接觸到了奧數。三年級時,茼茼和同學一起參加中小學數學創新應用大賽(遼寧賽區),獲得了二等獎;四年級時,茼茼表示想參加五年級的考試。閆老師跟他說,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你這一年學習有很大進步,如果正常參加四年級的比賽,有可能得一等獎;你也可以參加五年級的比賽,但成績可能沒有那么好,甚至可能拿不到獎。你要想清楚。茼茼說自己不在乎獎項,更在乎題目本身。2021年6月,四年級的茼茼報名參加第九屆中小學數學創新應用大賽(遼寧賽區)五年級的比賽,最終獲得三等獎。
茼茼二年級時,閆老師發現茼茼偷拿她的iPad上物理課。閆老師跟茼茼商量后,決定讓茼茼先試著學習一段時間,沒想到茼茼一直堅持學習到現在。茼茼小學一年級時立下了要考清華大學的目標,當年清明小長假,一家三口自駕去了一趟北京,在清華大學門口排隊一小時后終于進入學校參觀。
閆老師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以及做事情的目標感,按照特長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意志力的培養。“其實茼茼身上最大的優點是榮辱不驚,失敗了很快就能爬起來,總結經驗后繼續前進,得了獎也從不驕傲炫耀,這點是最寶貴的。他是個特別有主見的孩子,我只是按照他的意愿去幫助他,主導權不在我,我更多的是起到陪伴的作用。”
真正的“放養”不是放手,而是教養
李鳳艷的兒子1997年出生,今年讀研二。
李鳳艷是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沈陽李氏糖人的傳承人,經常要去外地參加展會,兒子從2歲開始就跟著她全國各地到外跑,幼兒園斷斷續續地上,讀小學后,寒暑假照樣跟她出去。
李鳳艷認為,如果什么都為孩子做好,孩子就什么都不會了。在兒子面前,李鳳艷各種“裝不會”:帶兒子去外地,“媽媽不記道兒,你可得記著點啊,要保護媽媽”;展會上出售糖人,她讓兒子幫忙收錢、算賬;兒子放學回家,“兒子你今天在學校學什么東西了,給媽媽講講唄”。
李鳳艷說兒子從小就是小男子漢,他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李鳳艷生病了,小家伙一副大人樣地給媽媽拿藥、倒水、試水溫,“把脖子抬起來,媽媽乖,藥不苦,吃完了給你糖吃”?!拔覂鹤觿偵闲W就學會了使用洗衣機,每周末雷打不動地洗衣服,全家的衣服他都給洗好疊好。他自己的鞋子也是自己刷?!崩铠P艷說。
兒子從小到大選擇學校,李鳳艷從來不會指定一個學校,會領著他看幾個學校,讓他自己選。高考報志愿,報哪個學校,讀什么專業,也是兒子自己拿主意。兒子讀幼兒園時,別的同學都報書法班、繪畫班,兒子啥也沒報。后來,兒子說想學圍棋,學了兩個月,不喜歡了,就不學了,李鳳艷也沒逼著兒子繼續學。兒子升入高中后,有不少家長專職陪讀,李鳳艷該干啥干啥,該去外地出展就去外地。兒子假期照樣陪她出展,春節也跟著忙。高中三年,兒子每周末洗衣服的習慣沒有變。李鳳艷說,不能把孩子養得太嬌氣了,適當干干家務活沒什么壞處。
李鳳艷對兒子的教育看似“放養”,其實在背后下了好多功夫?!埃议L)要跟老師多溝通,有些事老師出面比家長出面更好。老師批評孩子的話不要原封不動地對孩子說,要反著說?!崩铠P艷兒子讀初三時換了班主任,兩位老師的性格不太一樣,前一位老師性格溫柔,平時說話也和風細雨;新班主任雷厲風行,對學生更嚴格一些。李鳳艷的兒子正值青春期,性格直率,對新老師不適應。開學不到一個月,班主任給李鳳艷打電話,反映孩子頂撞老師,不服管教。正在黑龍江出展的李鳳艷接到電話后第一時間趕回來,當面跟班主任溝通。兒子知道媽媽去了學校,也知道肯定是老師跟媽媽“告狀”了。沒想到,李鳳艷回家后對兒子說:“你們老師表揚你了,說你跟以前的班主任感情深,不愿意離開以前的班主任,老師也挺欣賞你這種性格的,說你重情重義。”李鳳艷跟新班主任解釋了孩子的性格,又請以前的班主任出面跟孩子溝通。孩子和新班主任的關系逐漸緩和,越來越好。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活躍、好動,我兒子上了高中后,跟同學一起疊紙飛機往校外扔,隔壁單位的人來找學校反映情況;班級打掃衛生時,他帶著同學拿著拖把在走廊上奔跑,校長看了都頭疼?!崩铠P艷回憶。班主任老師跟李鳳艷反映孩子太能鬧了,她回來跟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說你跟同學關系好,勞動積極不偷懶。但咱們得注意點形象,別給班級抹黑,你們老師說她最相信你?!焙髞?,兒子當了班級的勞動委員,人也漸漸懂事成熟了,把全班的勞動任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稱贊。
李鳳艷的糖人工作室平時接觸的孩子比較多,她覺得現在的家長太注意保護孩子了,孩子連選個糖人圖案的權利都沒有。李鳳艷說:“孩子本來選了一個圖案,家長說你這個不好看(不好做),換一個別的。選圖案是個非常小的事,也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就讓孩子做主唄,想怎么畫糖人就怎么畫糖人,圖案畫壞了又能怎么樣?最多是浪費一點兒糖。孩子就讓他自由嘛,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犯點錯誤又能怎么樣?”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趙趙是80后,出生在黑龍江的一座煤城,家里有一個小她3歲的妹妹。趙趙姐妹倆是人人羨慕的姐妹花,也是親戚鄰居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父母都上班,趙趙很小的時候就會照顧自己和妹妹。媽媽也注意對她們生活能力的培養,根據姐妹倆的年齡,適時地教她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從簡單的疊衣服、掃地、拖地、整理房間,逐漸過渡到復雜的洗衣服、做飯等。
趙趙媽媽認為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要在孩子低年級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其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注力。趙趙剛上小學的那一年,媽媽花了大量時間關注她的學習,對她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她要求趙趙遵守課堂紀律,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培養她自己整理書包、收拾學習用品的習慣;幫她養成及時完成作業、細心檢查、復習和預習的好習慣。對于小女兒的學習,媽媽同樣嚴格要求。
在幫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趙趙媽媽并沒有生硬地立規矩,單純地讓孩子照著執行,而是以身作則,讓姐妹倆耳濡目染,逐漸養成生活學習的好習慣。
從趙趙上學開始,只要姐妹倆在家里學習,媽媽從來不看電視,因為這樣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當然,媽媽也會讓她們適當“犯錯”,讓她們牢記教訓。比如趙趙小學一年級第一次做寒假作業。她把作業分成了40份,每天完成一份。趙趙的計劃在春節前執行得很好,但春節期間有十多天沒有寫作業,媽媽也沒有催她。到新學期開學時,趙趙還有少量作業沒有完成,被老師批評了。媽媽趁機又給趙趙講了按時完成作業的意義和重要性。連續三個寒暑假過去,趙趙漸漸學會了自己分配學習任務,并養成了超前意識,分配作業時會把開學前最后一星期的時間空出來,提前完成所有作業。等妹妹開始讀小學時,趙趙已經會幫助妹妹做計劃并督促妹妹學習了。這種凡事計劃和提前的習慣姐妹倆一直堅持下來,不只在學習上,在生活和工作中,她們也是凡事有計劃的人?,F在,她們又把這種好的習慣教給了下一代。
趙趙姐妹倆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包括升學、就業、結婚、生子時,都很冷靜成熟,這與媽媽從小對她們的教育有關。小時候,姐妹倆經常問媽媽今天要穿什么衣服,媽媽總是說這種小事你們可以自己決定。媽媽也從來不會一天二十四小時盯著姐妹倆,而是在不妨礙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給她們適當的自由度和成長空間,讓她們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規劃自己的學業和生活目標,并且獨立自主地完成。
趙趙升初中時才開始有英語課。上世紀90年代初,少有各種輔導班,但會有大學生或者初中英語老師在暑假時開一個短暫的英語學習班,可以提前帶領學生學習一點音標知識,或者認識一些單詞。趙趙的同學約她一起學,媽媽表示支持。但當時趙趙的舅舅正好來黑龍江出差,可以順路把趙趙姐妹帶回山東的姥姥家過暑假。趙趙面臨著選擇,要么跟妹妹一起去姥姥家,要么留在家里和同學一起上英語班。媽媽讓趙趙自己選擇,并向她說明兩個選擇的結果:不提前學英語的話,開學后會有一段時間沒有其他同學的成績那么好,但是如果你上課認真跟老師的節奏學習,也是可以學好的;去姥姥家的機會也挺難得,但是以后還有機會,因為媽媽的單位有一個外派山東的項目,有幾個很熟悉的同事即將去那邊工作,下一次寒假的時候,媽媽可以請同事回來探親時順路帶趙趙回山東姥姥家串門。趙趙考慮了兩天,最后決定不上英語補習班,跟妹妹一起去姥姥家。
在山東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后,升入初中的趙趙面臨著一次學習上的小危機。她從上學開始的成績一直很好,常年排名班級第一名。但是在初一開學的第一個月里,她的英語成績在班級里并不突出,只能勉強算中等。班級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提前上過英語補習班,大家對前幾課的音標和單詞特別熟練,這種“落后”的感覺讓趙趙很不適應。媽媽看似不很關心趙趙的成績,但每天都會跟趙趙聊聊學校里的事,與同學的相處啦,老師的講課風格啦,還不忘提醒她緊跟老師的節奏,有問題及時問老師或者跟同學討論。當趙趙跟媽媽說自己的英語成績不理想時,媽媽告訴她新學科可能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如果期中考試之后還是覺得不理想的話,咱們就想辦法找人補課。一個月之后,趙趙的英語成績提升到了班級前列。
趙趙姐妹倆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同一所學校里讀書。有些老師教過趙趙,之后又開始教趙趙的妹妹,這偶爾會給妹妹帶來一定“壓力”,比如有的老師會半鼓勵半開玩笑地對趙趙妹妹說:“你姐學習那么好,你可不能被比下去??!”有的老師跟趙趙父母都認識,偶爾遇到的時候會聊一下兩姐妹,無意中也會有對比。趙趙媽媽從來不直接對比兩個女兒的學習,只是分別談論每個人的成長與進步。
多年后,當了媽媽的趙趙非常認同媽媽的教育方式。同樣作為兩個女孩的媽媽,她說自己是站在媽媽的肩膀上當媽媽?!拔覀冃r候,身邊的小朋友基本實行‘放養’,家長是真的不管。非常感謝我媽幫我們養成了好習慣,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我們的性格。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而習慣培養的主陣地在家庭,家長應該盡早培養孩子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意識和習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