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生在富貴家,父親是曾經權傾朝野的明珠;他是八旗子弟,是皇帝身邊的貼心人;他不慕榮華富貴,卻留下了三百多首傳唱至今的美麗長短句。他就是清朝第一大詞人,被王國維評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
納蘭性德是一個多情的詞人,他的血液里更留著馬背上民族的血性。別忘了,他的老家在東北,在盛京。這塊土地,他只是匆匆來過兩次,卻留下了很多的句子,句子里,寫滿了邊關情愁,更寫下了當年的遼寧山河。
身為皇帝的貼身侍衛,納蘭性德隨著文治武功的康熙皇帝走了很多地方??滴趸实墼螙|巡,納蘭性德也因此踏上了遼寧的土地,這里曾經是他的父祖生活過的地方。在這里,他詠吟遼寧山水風情,留下了寶貴的納蘭詩詞。
除了著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最出名的詞,便是《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詞,就寫在隨著皇帝奔赴盛京的路上。在路上,他還有一首《卜算子·塞夢》,其中有“行盡關山到白狼”的句子。白狼河,就是今天的大凌河。白狼河,恐怕是康熙大帝一路東行最早遇到的一條大河,在這條河邊的駐蹕,讓隨從的納蘭性德詩情大發。在白狼河邊,他寫了一首《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p>
塞外的寒風,湯湯大河,卻阻擋不了思念入夢。這種悵惘,讓塞上情景別有一番風味。萬頂帳篷,簡直要晃下來星星的影子,或許這一夜,正是他當班,天上閃閃的星星給了他靈感。
習慣于寫婉媚詞句的納蘭性德,在遼寧,遵循古人“詩言志”的傳統,用詩詞來吟誦老家的山水名勝。他寫如巨龍盤踞在東北大地的“關東綠色長城”《柳條邊》時,慨嘆“若使春風知別苦,不應吹到柳條邊”,而在他的五律《盛京》中,則描寫了作為陪都的盛京的都城氣象:“拔地蛟龍宅,當關虎豹城。山連長白秀,江入混同清。廟社靈風肅,豪強右族更。明明開創業,休擬作陪京?!?/p>
納蘭性德還有一首描寫盛京山水的詩,名為《宿龍泉山寺》:“招提偶然到,再宿離喧雜。列岫霽始開,雙扉晚初闔。禪心投缽龍,梵響下檐鴿。既閑陵闕望,亦謝主賓答。遙夜一燈深,石爐燒艾蒳?!?/p>
對于這首詩,很多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見,其中一個讓很多專家認同的,就是這首詩寫的是千山的龍泉寺。這恐怕仍舊是康熙二十一年納蘭扈駕東北行時所作。當年康熙東巡,還曾忙里偷閑跑到千山游覽,“疏雨蒙蒙,濕翠沾衣”,作為隨從的納蘭一定也因此看到這座古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