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因公出差,回家后按照防疫規定,居家隔離14天。隔離第10天時,我問他是不是感覺很無聊,快憋瘋了,想出去走走。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說:“不會啊,難得清閑,以前上班、上市場、接送孩子,忙得團團轉。現在就在家做個飯,研究研究菜譜,擺弄擺弄漁具,挺好的?!睙?、釣魚,這是他人生兩大愛好,難得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倒真是求之不得了。書里說,生命最大的奢侈就是虛度時光,由著性子消磨時光才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刻。
新冠肺炎疫情三年,生活像電力不足的鐘擺,走走停停,慢了下來。停掉了沒必要上醫院非看不可的病,停掉了不得不應酬的聚餐,停掉了按照時節去趕美景的旅游,停掉了人潮涌動的夜市小吃街……一下子停止了很多的東西,時間突然充裕起來。有時候宅在家里一整天,捧著手機慵懶地躺在沙發上,刷著鬧哄哄的視頻,看著看著竟升起一股空虛的煩惱來?;叵霙]有智能手機的日子,我都在干什么?也許一整天都在讀著一部暢銷小說,直到夜幕降臨,書上的小字越來越難以辨認,才恍然大悟天已經黑了。也許攤滿一桌子的刻板和彩紙,擺弄著大號小號不同的刻刀,一整天刻一張繁雜摳手的剪紙畫。也許從清晨就出發,到城郊的森林公園,游游逛逛,看看古木參天、聽聽林鳥清啼。這情景讓我想起南宋畫家馬麟的《靜聽松風圖》。畫中高松枝干虬勁,枝葉迎風飄灑。松針和枝上的藤蔓隨風拂動,溪水潺潺流淌。一文士斜倚在松根上,衣襟微開,翹著左腿,靜聽著山澗旁的松濤之聲,姿態隨意而悠閑,聽得出神,渾然不知拂塵已失落在地上。這樣將時光消磨在松濤里,誰又能說這虛度的時光不是生命的美好呢?畫中文士的愜意從南宋到今天,800多年來一直是世人所憧憬向往的生活。
一位退休的大姐,每天在朋友圈里曬她的田園生活。清晨從一碗白粥和一把野菜蘸醬開始,然后是菜園的勞作,晚餐是采摘的新鮮果蔬和自釀的葡萄酒,她把偌大一個菜園打理得生機勃勃。這種“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的生活,讓我們這些還拼搏在工作崗位上的人羨慕至極。很多人發出了“等我退休了如何如何……”的感慨。一個“等”字限制了當下,其實很多美好不用等也能實現?!暗取?,無非是在等時間,等著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可是,即使在短暫的時間里,我們一樣可以做喜歡的事情,享受一下生命的美好??梢砸槐枰槐緯?,虛度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梢砸黄蛞话厌灨?,虛度整整一個星期天。哲學家伊壁鳩魯說:“擯棄世俗的奢華,遠離發號施令的上級,布衣簡食,良朋為伴,林下泉邊,悠哉游哉!”想一想,這并非是件難事,只需一個周末一個假日,便可唾手可得。
最近,抖音里出現了很多云游大理的直播。很是慶幸,2019年,我在疫情來臨之前,在大理洱海住了三日。正如主播們說的那樣,慢節奏慢時光。走在白族聚集的民宅里,青瓦白墻飛檐翹角,庭院門楣上古香古色的彩繪,每一所房屋都各有不同,值得我們駐足欣賞很久。我在一棵百年古樹下聽百鳥鳴叫,明明在蔥蘢的樹冠里發出各種各樣清脆的鳥鳴,卻尋不見一只鳥兒的影羽。迎面走來一位穿著民族服裝的白族阿婆,背著竹簍不急不緩地打量著我們這些外地游客,還饒有興致地盡可能地用普通話和我們交談。偶爾有三五成群的年輕人,挑著擔子說笑而過,全然一副悠哉游哉的休閑模樣。我們開著車,繞著洱海,看碧藍的水面,看沙鷗翔集,穿過黃澄澄的油菜田野,掠過繽紛的花海,就這樣消磨一天的時光,感受如詩如畫的美好。
從大理回來,再次開啟了與時間賽跑的生活??此圃诒几袄硐?,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過得意義非凡,其實不過是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子??旃澴嗟纳睿屓嗣τ诘皖^趕路,全然忘了最初想要的美好和自由,把“生活所迫”當成借口,似乎忙碌和進取才是理所當然。然而,焦躁的,沒有幸福感可言的時光,才是真正的虛度時光。
疫情讓腳步慢了下來,駐足的我們發現曾經每天路過的地方,竟然能看得見絕美的夕陽,還可以聞得到沿途盛開的丁香花香。
隔離結束后的第一個星期天,愛人收拾好漁具,奔赴一片廣闊的水域。我帶上三兩本書一同前往。那里藍天碧水,青山環繞,波光粼粼,白鷺低飛,水面有魚時而躍出,濺起細碎的水花。此刻,我們皆是松下聽風的人,在畫中釣魚、讀書,我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由自在地虛度了一天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