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除了中國功夫、中國戲曲、中國書法之外,就是中醫(yī)了。最近刮起了《本草綱目》毽子操的風潮,再細品周杰倫唱的歌曲《本草綱目》,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蘊含了中華文化的自信和中醫(yī)的驕傲。
" 《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的故里在湖北省蘄春縣的古鎮(zhèn)蘄州,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是個山清水秀的小鎮(zhèn)。鳳凰山、麒麟山此起彼伏,彎彎曲曲、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像玉帶那樣輕飄流過蘄州,然后緩緩東流,周圍蘄河、赤龍湖、雨湖環(huán)抱著蘄州古鎮(zhèn)。
蘄州鎮(zhèn)山懷水抱,被譽為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寶地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曾到鳳凰山游歷,鳳凰山下的白甫沖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命名。在這片沃土上,還誕生了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著名的文史學家顧景星等名人。
蘄州也是《本草綱目》《西游記》兩部古典名著的成書地。走在濱江古鎮(zhèn)蘄州街上,水泥的,青石板鋪的,抑或稻花飄香的泥土地,再穿過一座座門樓,便感覺到古鎮(zhèn)的滄桑和古樸,古色古香的建筑把一條條街渲染得仿佛是走在明清的巷子里。蘄州雖小,卻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蘄州”這個名字已經(jīng)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蘄州還和吳承恩有一段緣分。這里,是曠世傳奇《西游記》的搖籃,吳承恩在蘄州時,將這里的山山水水融入作品,成就了四大名著之一永遠的傳奇。
吳承恩60多歲時,被朝廷發(fā)落到蘄州荊王府當了一名紀善,職責是向親王勸善懲惡,兼作王府中的教師。《西游記》中的地名,如麒麟山、鳳凰山、獅子洞、蓮花洞、白節(jié)山、寶林寺等仙境,都可以在蘄州及周邊找到同名同景。
讀書可以養(yǎng)生,讀書之人勤于用腦,善于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遲了大腦衰退與萎縮。相傳吳承恩晚年身體不好,李時珍雖然小他十多歲,但與他相交甚厚,常向他推薦一些中醫(yī)古籍以及藥膳健身。吳承恩采納李時珍的建議,堅持藥膳進補不輟,同時研讀中醫(yī)古籍,身體竟日漸好轉(zhuǎn)。
我路過威嚴雄壯的雄武門,經(jīng)過玄妙觀,穿過一望無際風景秀麗的雨湖,遠望一片明清建筑,松竹蒼翠,白墻綠瓦隱約其中。不知不覺來到一座四合院,院落古韻幽遠,兩根紅柱撐起頂上四角飛天的古建筑大門,氣勢端莊雄偉,大門頂上鐫刻著“李時珍紀念館”。
“醫(yī)圣”李時珍,字東璧,家族世代為醫(yī),居蘄州雨湖邊上,自幼聰慧,14歲便考上秀才,后來卻三試皆不第,遂絕意科舉,從家父學醫(yī)為業(yè)。李時珍花了近30年著就《本草綱目》,達爾文把這部書稱譽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李時珍長眠于雨湖畔的蟹子地,與李時珍誕生地瓦屑壩隔湖相望。漫步在坐落于雨湖之畔、麒麟山腳的李時珍紀念館,閉目可以想見當年李時珍在鳳凰山、麒麟山上,食百草,嘗百毒,解民間疑難疾苦,在雨湖畔日夜著書立說的情景。
《本草綱目》歌詞這樣寫道:“馬錢子、決明子、蒼耳子,還有蓮子、黃藥子、苦豆子……”細數(shù)了十多種古老的藥材名,這首歌名字取自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在唱響中華本草的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是向李時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