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為了使膀胱和腸道功能障礙的患者實現社交性控尿及控便,可控性導管通道(CCCs)的使用成為間歇自家導尿和灌腸的有效替代方法。目的:研究旨在描述從開放式手術到機器人手術構建CCCs的進展,并報道療效和比較兩種手術方式。設計、設置和參與者:回顧性分析2008—2019年接受CCCs的兒科患者的電子病歷。納入標準為:年齡≤18歲,同期行(或未行)膀胱擴張術或膀胱頸手術的CCCs患兒。比較開放手術組與機器人手術組的人口統計學、術中和術后結局。手術方式:采用的可控通道包括闌尾膀胱吻合術(APV)、Monti回腸可控通道術和順行結腸灌腸術(ACE)。與螺旋Monti輸出道或雙Monti輸出道相比,帶蒂回腸的Monti輸出道更可取,因為其具有更強大的血供來源,而且只能采用開放式手術。測量指標:主要終點為手術成功率,定義為術后造瘺口可控尿。造瘺口尿失禁定義為護理人員或患者觀察到并由外科醫生確認存在的漏尿。次要終點為造瘺口狹窄(筋膜上和筋膜下)、尿失禁、造瘺口需要手術翻修和手術部位感染。結果與局限性:本研究共納入69例患者,其中35例接受開放手術,34例接受機器人手術。與開放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住院時間(LOS)顯著縮短。開放術式和機器人術式的控尿率分別為91.4%和91.2%。結論:機器人輔助CCCs術后具有可接受的功能學預后及并發癥發生率,并且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當。此外,由于其微創的特性,其具有減少術后疼痛和住院時間、恢復飲食時間、美化傷口等優勢。
(摘譯自Eur Urol. DOI: 10.1016/j.eururo.2020. 08.013. PMID: 3286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