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一生中有1/3 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對于人體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睡眠使我們精神飽滿、體力充沛,睡眠不足則使我們精神萎靡、倦怠乏力。但我們并不是只要睡多了就健康。順應四時,起居有常,才是養(yǎng)生之道。《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中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教給我們如何根據四季的變化調整睡眠。

春季屬于“發(fā)陳”的季節(jié),陽氣上升,萬物復蘇,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睡眠養(yǎng)生需順應陽氣升發(fā)之性,做到以下幾點:
1“. 夜臥早起”,調整睡眠節(jié)律。《內經》指出,春季睡眠應“夜臥早起”,即應適當晚睡(晚上11 時以前入睡)早起,適當縮短睡眠時長。
2.“廣步于庭”,運動以助眠。《內經》指出,春季運動應“被發(fā)緩形,廣步于庭”,趁著美好的春光,在公園或者郊外,以大步走或者慢跑的形式進行運動,且運動時宜穿著寬松衣物,以利于人體陽氣升發(fā)。
3.“賞而勿罰”,舒暢情志。《內經》強調,春季應多鼓勵和贊美周圍的人,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避免情緒不佳,影響睡眠。

夏季屬于“蕃秀”的季節(jié),自然界陽氣旺盛,萬物生長繁茂并開花結果。夏季睡眠養(yǎng)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夜臥早起”,調整睡眠節(jié)律。《內經》指出,夏季入睡時間應較春季更晚一些,但不宜超過晚上11 時,起床時間則應更早一些,以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陽氣旺盛的特點。
2.“使氣得泄”,適當汗出。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要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以防汗孔閉塞,內熱無從外出,導致身體不適,從而影響睡眠。夏季應適當出汗,使陽氣通利,從而有助于睡眠。
3.“使華英成秀”,保持精神飽滿。《內經》指出,夏季白天要保持精神飽滿,避免精神萎靡或者動輒發(fā)怒,以保證陽氣平穩(wěn)運行,這樣夜間睡眠才能安穩(wěn)。

秋季屬于“容平”的季節(jié),自然界陽氣開始收斂,萬物成熟,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秋季睡眠養(yǎng)生需順應陽氣收斂之性,做到以下幾點:
1.“早臥早起”,調整睡眠節(jié)律。秋季應早些入睡,早些起床,睡眠時間要明顯長于夏季。晚上9 時—10 時入睡,早上5 時—6 時起床,是比較合理的安排。
2.“收斂神氣”,安神定志。《內經》提出,秋季當“收斂神氣”“無外其志”,即避免思緒過度活躍,以確保神志的安寧,神安則睡眠亦安。
冬季屬于“閉藏”的季節(jié),自然界陽氣潛藏,冰封雪凍,萬物呈現出一派生機潛伏的景象。冬季睡眠養(yǎng)生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早臥晚起”,調整睡眠節(jié)律。冬季睡眠的時長是四季中最長的,人們應適當早睡,太陽出來時再起床,以順應陽氣潛藏之性,避免過度擾動陽氣。
2.“去寒就溫”,保護陽氣。冬季天氣寒冷,為避免風寒侵襲,損傷陽氣,《內經》提出不要輕易裸露皮膚或穿著過于單薄,否則,輕則出現外感病證或影響睡眠,重則損傷臟腑陽氣而內生他病。
3.“使志若伏若匿”,避免擾神。睡眠養(yǎng)生講究“先睡心,后睡眼”,神安則睡眠安。冬季陽氣潛藏,人的神氣也應當內斂甚至藏匿,從而有助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