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測你的性格色彩、測測你的哲學氣質、測測你的宮斗等級、測測你的人格類型……
這些朋友圈“火爆”的人格測驗,相信你都遇到過,甚至參與過。分享彼此的人格測驗類型是很多年輕人日常交流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成為人們初次相識時快速破冰的方式之一。
每個人都對自己充滿了好奇?!拔沂钦l”“我要干嘛”“我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我怎樣才能結交朋友,受到他人的喜歡”……這些問題一直是大家最喜歡問的。人們喜歡性格測驗,希望在測驗中獲得答案。在測驗中人們獲得了被認同感和歸屬感,得到肯定和安慰,但是也可能體驗到挫敗和失落。
從心理意義上而言,在這些測驗活動背后,連接著我們人類共同的動力和需求。那就是,我們都期待了解身邊的世間萬物,也對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好奇,這是我們人類的本性。
在當下年輕人普遍感到“社恐”或“內卷”等潛在的不確定情境下,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潛在愿望成為日益凸顯的、自然而普遍的需求。
在這個意義層面,這種需求是一種更為健康、更為積極的自主性、發展性的表達。
正如人有不同類型一樣,人格測驗也是如此。MBTI 是一種基于自我報告的人格測驗,全稱為“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 (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 ,是美國作家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和她的母親凱瑟琳·庫克·布里格斯在20 世紀40 年代編制的一種人格測驗工具。
這一測驗的基礎來自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心理類型理論。榮格依據人的精神能量朝向內外的不同傾向把人群劃分為“內向(I)- 外向(E)”兩種性格類型,之后又加入了思維功能“感覺(S)和直覺(N)”、理性功能“思維(T)- 情感(F)”,內外傾向與四種心理功能組合成8 種性格類型。
邁爾斯和布里格斯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維度即“判斷(J)—知覺(P)”,構成了16 種類型,每種類型都用4 個字母表示,比如INTJ 或ENFP。
盡管MBTI 是基于心理學理論發展而成,并受到國內外人力資源行業的喜愛和應用,也被廣泛用于個人的自我發展、職業興趣與探索等方面,但它一直并未得到心理學領域學術研究人員的廣泛認可。
此外,被人們所熟知的“大五人格測驗”(The Five Factor Modol,簡稱“大五”)是近50 多年來人格心理學家研發并不斷研究的人格測驗工具。它按照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并依據心理測量學的方法編制而成,本質上不是“類型論”測驗。
“大五”指的是五個具有一定穩定性的人格特質:開放性、責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經質。每個人在五個特質上的水平都有差異,每個人的五種特質的“剖面”也是不同的,但是這些特質與人們在現實中的適應結果如何也是心理學研究者的研究問題之一。這一測驗工具雖有時會被用于心理學評估,但如果不熟悉這些特質的含義以及該測驗的原理、研究結果,很難獲得像其他“自助型”測驗所能獲得的期待和需求。
總之,網上或者朋友圈里流行的這種“自助型”的人格測驗,可以作為我們了解自己的參考工具,但不能作為了解自我的唯一正確解讀。與親人、朋友、同事、師長的交流,也是認識自我的渠道。當然,通過多種心理測評或訪談,與心理測評師、心理咨詢師的直接交流,是一種更為系統和深入的方式,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勢與盲區。
人格測驗是心理測驗領域的一個子集。這是一個從概念到技術都非常復雜的領域。
人是非常復雜的,沒有任何一個測驗能夠捕捉到人格的復雜性,因為人格是先天因素與后天環境的“ 合金”,既有一定的穩定性,又不是固定不變的。
人格的某些層面會隨著社會環境、教育、個人經歷等各種外部環境因素和自我認知調整等個人自主發展的各種因素而發生一定的變化。特別是家庭與社會環境,其對兒童青少年行為的影響更為重要。如果只根據一個測驗就定義自己,那就像陷入了另一種迷信之中。
衡量人格測驗工具或其他心理測驗工具優良與否,有很多測量學指標,如信度、效度、常模等。
從心理測驗的專業角度來講,每種人格測驗工具的使用都是一個嚴謹的過程,要按照測驗手冊中的要求,依據該測驗工具的各種指標和研究結果,并參考測驗過程中的所有可能因素,對測試者的測驗結果進行審慎解釋,每個科學的測驗工具也都有各自的適用人群和領域,研究者對此也在不斷修訂和完善。
如果你喜歡人格測驗,帶著好奇與探索,用它來了解自己、認識他人,你一定是有較高自我認知需求的人。如果你帶著思考去認識和甄別這些測驗工具,判斷測驗結果的參考價值,測驗結果如果能讓你有更多的確定感、信心感和希望感,或者給你更多的動力和方向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么人格測驗就是你的寶貴資源。
請記?。翰灰つ康乇蝗魏螠y驗結果所定義,你可以通過測驗擴展自己的認知視野,但最終,你是了解和定義自己的主人,是自己的人格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