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重要人物的短信一直不回,擔心領導交辦的任務做不好,剛才好像又有哪句話說得不對……似乎每天都有解決不了的煩心事,好像每天都有打不開的心結。
那是不是有了這些焦慮情緒,就意味著得了焦慮癥呢?從焦慮情緒到焦慮癥之間有多長距離呢?
為什么這么講呢?首先,焦慮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當我們面對不可掌控的局面或者處境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緊張不安、驚慌恐懼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講,焦慮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假如我們在面對危險時,身體不能給我們任何提示和預警,那我們就很有可能成為猛獸口中的獵物,從而喪失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另外,適度的焦慮也有助于激發出我們的創造力,調動我們拼搏的動力。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某件事你做起來難于登天,你不會有任何的焦慮情緒;反之,這件事做起來易如反掌,你也不會擔心和害怕。恰恰是那些“跳一跳、夠得著”的事情,才可能誘發出焦慮情緒。無數事實證明,只有適度的焦慮,才能創造奇跡。
究竟焦慮到什么程度,才會被診斷為焦慮癥呢?
鑒別要點一:嚴重程度。焦慮本身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至于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而焦慮癥是一種嚴重程度遠遠高于焦慮的精神類疾病,患焦慮癥的人往往會表現出緊張、擔憂和畏懼。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回避行為,并伴有認知、語言以及運動功能損傷。
鑒別要點二:持續時間。普通的焦慮情緒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通常在誘發事件結束后迅速消失。焦慮癥的焦慮情緒至少要持續6 個月。
鑒別要點三:普通的焦慮癥狀通常具有指向性,有固定的對象或者誘發事件,而個體一旦發展為焦慮癥,其癥狀通常會變得很泛化。比如很多焦慮癥患者說,“我經常會莫名奇妙地擔心害怕,也不知道擔心的是什么,其實也沒什么重要的事,就好像大難臨頭了一樣”。
此外,很多焦慮癥患者也有一些軀體不適,如口干、多汗、呼吸急促、肌肉緊張、頭脹發緊、腰背酸痛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坐立不安、來回踱步等臨床癥狀。

診斷焦慮癥,需要由專業的醫療機構完成。都是焦慮癥,但其背后的原因和機制卻不一定相同,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和足夠的經驗,很有可能發生誤診、誤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比如,常見的焦慮癥(焦慮障礙),不存在明顯的軀體病變或者大腦的器質性病變,但軀體疾病引發的焦慮癥,如果只關注其焦慮癥狀而忽略了原發疾病,很可能會貽誤治療。
可以引發焦慮癥狀的常見疾病包括:低血糖、心律失常、二尖瓣脫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
如果想簡單做一個自我評估,這里給大家推薦幾個量表,如焦慮自評量表(SAS)、SCL-90 量表等。

同其他精神疾病類似,焦慮癥也有一定的易感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女性、未婚、喪偶、經濟收入低、無業、失業、居住在農村等。此外,家族史陽性者、生存環境壓抑者、性格懦弱者、藥物成癮者以及軀體情況不良者也是焦慮癥的高危人群。對于高危人群,我推薦如下預防措施:
1. 可以對高危人群進行相關焦慮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2. 易患焦慮癥的人往往存在一定的性格弱點,給予其適當的心理支持,可以顯著改善其焦慮癥狀,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3. 如果患者的焦慮癥狀無法通過心理調節緩解,可以服用一些藥物,如抗抑郁藥、苯二氮卓類藥等。
4. 切忌依靠煙草、酒精、毒品緩解焦慮情緒。這些成癮物質雖然有改善焦慮的作用,但一旦使人成癮,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