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是什么?是對平淡生活的調劑,提醒人要珍惜平凡日子中的幸福,還是對人間真情的考驗,幫助人去感受濃濃親情的溫暖?
那天的風雨不期而至。伴隨著放學鈴聲,如墨汁般的烏云向我的頭頂方向直壓過來。頃刻間,豆大的雨珠接踵而來,如同頑皮歡實的孩子,猛烈地砸向大地。很快,路面濕了,樹濕了,房屋也濕了。雨絲交織成天羅地網撲面而來。歸家心切的我卻沒有帶傘,只好急忙脫下外套披在頭上,咬牙沖向雨中。雨水頓時打濕了我的衣服,順著頭發流滿臉頰,模糊了我的視線。
正當我想沖不行,想停不能的時刻,突然聽見有人叫我。抹一把雨水放眼遠處,傘海一片:紅的、黑的、綠的、花的……宛如海底美麗的珊瑚礁。我看見一個高大而又火紅的身影,是那么熟悉,我內心的慌亂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是爸爸!我又驚又喜,一下子沖了過去,發現爸爸的頭發已經像海帶一樣濕漉漉地貼在他的前額。顧不了太多,飛速地躲進了他的雨衣里,如同躲進了安全的港灣。
隨著那聲熟悉的“走了,抓穩”,我的頭緊緊地貼在爸爸寬闊的背上,一股暖流遍布全身。電動車如箭似的飛馳在雨中。這樣的畫面,從小學到初中,已經無從統計,以至于被我認為那就是理所應當。雨像冰雹一樣噼噼啪啪打在我頭頂的雨衣上,風不甘雨的狂歡,撩起雨衣的四周鉆了進來,我才知道什么叫寒風刺骨。雨水順著雨衣淌下,沒長眼的水竟然灌濕了我的鞋,手腳冰冷,心卻是愈加溫暖。記不清曾經多少次,我親愛的父親像一堵墻,像一座山,在風雨中為我遮風擋雨;在烈日里為我遮陽送蔭。看著路上倉皇躲雨的行人,看著公交車站那死活擠不上車的人群,看著一些正頭頂塑料袋艱難行進在雨中的學長,人早已成了落湯雞,我頓時感覺自己好幸福。我知道,這一切都源于我有一個偉大的父親。
進入小區,從雨衣中鉆出來,才發現父親的雨衣帽子早已被風吹到了后面,為了安全,他一直冒雨前行。頭發像洪水過后的荒草,貼伏在頭上。脫下雨衣才發現,他的半個上衣已被雨水灌濕,輕輕一捏竟能捏出水來,想象那濕冷的感覺讓人心痛。父親沒有一聲怨言,急忙對著我說:“外面冷,快點回家,喝口熱水,換件衣服。”他自己則在忙著收拾東西、蓋電瓶車。
我不再敢看風雨中父親的樣子,沿著樓梯一層一層上了樓,再也控制不住的淚水,混著雨水,從眼角順著頰流下。平日里我活在自己的世界,總認為學習的自己最累,不曾想過父親比我更累,除了賺錢養家還要安頓子女的衣食住行。沒有父親撐起的一片晴空,哪來的我安心就讀。
風雨是什么?是一劑調料,讓我品嘗到幸福的味道;是一張試紙,彰顯出父愛的模樣。
一學就會:渲染環境,聚焦一點
環境描寫,舉足輕重:文中對風雨的精彩描寫,渲染了天氣的惡劣,為父親接自己放學做鋪墊,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惡劣的天氣帶來了“我”內心的恐慌,與躲在父親雨衣中的踏實形成對比,自然地引出了“我”內心的觸動。此外,寫風雨的肆虐,也反襯出了父愛的堅定不移,突出了父親的形象。
聚焦一點,一語雙關:本文聚焦于風雨之中,從日常小事中來表現父愛這個經久不衰的主題。如果就此而言,本文內容似乎有落俗套,但結尾之處,使得“風雨”在文中不僅指自然環境,又喻指生活中的不測,一下子增加了文章立意的深度。
編輯 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