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的典故褒獎了一匹老馬依靠經驗帶領齊軍走出迷路的經過,在歷史上傳為美談。然而,特戰狙擊手在深入敵戰區作戰中,卻不可能像“老馬”那樣完全靠經驗和運氣“識途”,他們更多的是靠高超嫻熟的用圖技能穿行于陌生地域如入無人之境。只有先會用圖,才能潛入敵境完成狙擊任務,在陌生的敵境中快速準確判定自己的位置并“識途知返”,從而真正做到“人在現地走,心在圖中移”,成為行走在敵境而不會“誤入歧途”的“活地圖”。
用圖,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地形圖,是指狙擊手通過手中地形圖與現地地形逐一對照,明確自己所處位置,了解周圍地形情況,確定遂行任務的方向、路線、距離和目標等。用圖主要包括現地方位判定、確定站立點及目標點在圖上的位置、利用地形圖行進等內容。有人說,信息化條件下,只要有部手機或GPS手持終端或北斗手持終端,便可“一機在手,走遍天下無憂”。真實情況如何呢?且不說戰爭狀態下,手機信號、GPS授權信號還能不能聯通,在戰場復雜電磁干擾和壓制下,任何平時可用的手中電子設備都可能完全失靈。而且受地形、植被、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任何信號都有衰減和盲區。當“一機”聯不通時,無圖就難于行進了。作為狙擊手,只有練就過硬的用圖技能,才能在有機聯不通或無機時也能暢通無阻。那么,狙擊手如何練就用圖絕技呢?
狙擊手用圖要求快、準、穩
“快”,能在受領任務后快速定下行動方向、機動路線,快速計算圖上距離和所需時間,快速確定站立點和目標點的位置。“準”,能夠準確定位、準確按預定路線行進、準確把握時間。“穩”,能夠克服惡劣環境不受干擾,在各種壓力下穩定地發揮技戰術能力,尤其是在走錯路的情況下能及時糾錯糾偏、重回正軌。做到上述三點,狙擊手首先必須是識圖高手,其次必須具備高超的體能和靈活協調的身體素質,再者必須有超常穩定的心理素質。
欲成用圖高手,先具識圖基礎
狙擊手平時應著重從以下四點強化訓練。一是強化量算能力。一方面強化利用量算工具對地形圖上任一位置的平面直角坐標、地理坐標、兩點間的方位角、距離、點的高程等實施快速準確地量算。另一方面,強化直接用眼快速估算,達到看一眼就大致能讀出相應數值,練就量算的火眼金睛。二是強化對等高線的理解能力。對等高線顯示地貌的原理、山的各部形態、微變地形的不同表現形式,都要做到非常熟悉,能夠從整體和局部、宏觀和微觀識別等高線和各種地貌形態。三是強化地形分析能力。狙擊手必須具備較強的地形分析能力,以便對任務地域主要特征進行把握,同時對快速科學處置用圖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是強化記憶地形圖的能力。狙擊手執行任務時,多是于跑動中對照、移動中判讀、休息時分析,在隨機和不斷調整中規劃選擇,這就要求盡可能把圖上描述的各種信息記憶下來,提高記憶用圖質量和效率。
打牢體能基礎,練就超能體質
狙擊手專項綜合體能訓練應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耐力訓練。耐力是狙擊手用圖的關鍵體能要素,可采用持續跑、間歇跑、定時定距跑、變速跑等方式訓練。二是爆發力訓練。練法有原地快速高抬腿跑、沙地跑、變向跑、負重節奏跑、負重臺階跑等。三是負重訓練。保證狙擊手在負重耗能的情況下,大腦供血供氧依然充足,確保頭腦清醒。四是協調性訓練。保證狙擊手具備靈敏協調的身體素質,使身體肌肉得到全方位鍛煉,同時讓神經系統對整個肌肉的運動有良好的整合能力。
復雜高難訓練,打牢心理基礎
具備穩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狙擊手遂行任務的前提。一是要開展抗壓訓練,讓狙擊手做到臨危不亂。復雜的戰場環境要求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全程貫穿抗壓訓練,才能保證用圖無失誤,從而圓滿完成狙殺任務。二是要開展細致性訓練。用圖好比一邊跑馬拉松一邊下國際象棋,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體現了精細度和速度的統一。訓練過程越復雜,難度越大,越有利于全面打牢狙擊手的心理基礎,這也是狙擊手訓練中有“魔鬼式訓練法”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現地判定方位,還是確定站立點和目標點的圖上位置,又或是利用地形圖行進,狙擊手都要立足實戰,圍繞用圖技能的主要生成要素,固化專項技能,應重點緊盯方向、距離、高低、特征、時間、步頻、越障等要素。
方向要素
一是現地方向。要讓狙擊手用最短時間搞清楚現地的東、南、西、北,并選取方位物,建立現地方向空間意識。二是地圖的方向。即:標定地圖,讓地圖方向與現地方向相一致。視不同用圖需要,或精確標定或概略標定。三是點與點的方向線。確定目標點的位置,并關注站立點至遠方目標的方向線,同時關注此方向線上各地形點、地物點的位置情況。
距離要素
一是準確的點至點的直線距離。確定距離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望遠鏡等偵察觀測器材測距、利用激光測距儀測距、目視估算測距等。二是善于運用距離范圍比量。狙擊手要練就多方向比量距離的視距技能,學會用已知的距離比量未知的距離。通過使用距離范圍比量,狙擊手可以將關注的點位判定在相對較小的一個區域,從而提高用圖精度。
高低要素
用圖的高低要素特指地形點的海拔。一是利用海拔已知點比較判讀海拔未知點。比如:在判定目標點的圖上位置時,如果狙擊手能準確判定目標處于哪個海拔高度,那么在地圖上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等高線,這樣判定點的位置就容易了。二是利用坡度變化進行判讀。現地地形起伏,其坡度總是在不斷變化的。狙擊手要善于利用現地地形中坡度有變化的地方,根據等高線密稀顯示地貌陡緩的特點,通過定性和定量的對比分析,在地形圖上找到與之對應的等高線變化趨勢,進而確定站立點或目標點的具體位置。
特征要素
一是地形的基本形態和走勢。狙擊手用圖時應根據需要繪制任務地域主要的山脊線、分水線(分水嶺最高點連線)、合水線(山谷最低點連線)等地性線(地貌形態的骨架線,主要包括山脊線、山谷線等——編者注)。區分清楚正、反斜面,理清地貌的層次關系。二是微變地貌的特征。微變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較為特殊,現地視覺特征又非常明顯。用圖時抓住了這些細節,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當狙擊手正行進在沖溝、石灰巖溶斗附近,抓住了沖溝、石灰巖溶斗的特征,就能又快又準地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時間要素
狙擊手用圖訓練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能夠按規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完成狙殺任務。因此,按規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既是能力要求,更是能否完成任務的前提,所以務必樹牢守時就是保命的意識。訓練中應注重:一是計時行進。根據地形起伏特點和不同的道路狀況,養成把控行進速度的能力。具備在不同地形條件下單位時間內不同的行進速度能力,從而達到對不同行進距離不同起伏條件用時的精準把握。二是分段用時。要根據任務、敵情、地形、障礙等因素,合理劃分行進地段,計算不同地段用時情況,做到心中有規劃,總時不突破。
步頻要素
與時間要素相配合,狙擊手行進中應針對不同的地形條件調整步頻和步幅,用不同的步頻和步幅把控行進速度。這樣行進控制才能更精準,對時間和體能的把控才能心中更有數。一是走直線的能力。以100m為單位,訓練走直線,最終能在長距離、有起伏的地形、有障礙的情況下,仍然能把運動軌跡拉直。二是步頻控制。根據不同的地形起伏、不同的速度要求,有無負重的情況下,能準確按某一需要的特定頻率行走或奔跑。三是步幅控制。步幅決定每一步的距離,步幅的一致性、可控性在行進中就顯得很重要。
越障要素
在任何地形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快速順利地通過各種障礙物,也是狙擊手用圖訓練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對高形物、壕溝類障礙,主要開展通過高墻、高板、壕溝、獨木橋訓練;對于植被遮障類障礙,主要開展快速通過高草、灌木、密林訓練;對于地形類障礙,主要開展徒涉、攀巖訓練。
緊緊圍繞不同的應用場景,按地形類型模塊化設置訓練內容,將不同的技能要素組合搭配嵌入用圖訓練中,鍛煉狙擊手綜合用圖能力,方能培養出用圖技能超群的狙擊手。
體技能綜合模塊
利用制式體技能訓練場地,將長跑、短停頓跑、間歇跑、負重、越障、量坐標、量方位角、判方位等用圖中的體技能要素和識圖要素結合起來,把用圖中可能遇到的障礙物設置其中,模擬狙擊手用圖中的行進狀態和通過障礙物狀態,強化狙擊手用圖中的體能分配、智力平衡,提高連續體能消耗下的障礙物通過能力。同時強化狙擊手運動中對步頻、步幅、速度的把控能力。
山岳叢林模塊
山岳叢林地形條件下,地形起伏大,植被類型多樣、遮障復雜,越野通行條件差,但山的各部形態較為典型,易于實施現地對照。針對這樣的地貌特點:一是選擇具有典型山岳叢林特征的野外訓練場地展開用圖訓練;二是場地設置時,轉折點(檢查點)應設于能控制地形主要特征的位置,便于受訓人員對照、查找;三是突出穿林訓練,山岳叢林最主要的障礙就是樹林,如何穿越樹林是狙擊手的必備技能;四是強化防護訓練,山岳叢林中多見毒蛇、毒蟲,訓練中宜加強相關防護,增強自我保護和受傷后的自救技能訓練。
高寒山地模塊
高寒山地海拔高、寒冷缺氧,對狙擊手體能儲備提出了極嚴苛的要求,同時相較低海拔地區,行進速度、體能分配、負重能力都急劇下降,但地形相對開闊、視線較好、地形結構較為簡單、幾乎沒有任何植被遮障,易于實施現地對照,是天然的按方位角行進的絕佳場地。針對這一地貌特點:一是強化身體適應度訓練,摸索出適應高寒山地條件下體技能發揮的一般指標和極限標準,科學組訓;二是深入開展按方位角行進。在可供現地對照的地物不多的情況下,務必強化按方位角行進的能力;三是越障訓練要突出穿越雪原和冰川;四是在凍傷、眩暈、曬傷等高原常見傷中強化防護。
戈壁荒漠模塊
戈壁荒漠地形條件下,地形起伏不大、地物稀少、方位物極缺,幾乎無植被覆蓋,現地對照難度較大。針對這種地貌特點,一是突出確定站立點訓練。在戈壁荒漠中用圖,一旦確定站立點出錯或弄丟站立點位置,將會陷入迷路的絕境。只有增加現地對照頻率、縮短單次運動距離,熟練掌握判定站立點的圖上位置的方法,才能確保站立點不丟;二是人為增加方位物。戈壁荒漠用圖訓練要循序漸進,訓練中可人為增加方位物,降低用圖難度,待用圖者綜合用圖能力逐漸提升后再去除人為方位物;三是善用微變地貌特征。戈壁荒漠中諸如露巖地、波狀沙丘地、壟狀沙丘地等特殊的微變地貌非常多,用圖者能抓住這些地貌的獨特特征,在用圖中將事半功倍。
溪流丘陵模塊
相較于山岳叢林地,溪流丘陵地起伏更小、地形相對破碎,山的形態特征變化多端,給識圖增加了一些難度。但現地地物要素豐富、地形結構也相對完整,現地用圖可參照的要素比較多,適宜用圖。這就要求用圖者要更細心、耐心,善于抓住地形的細部特征,訓練時主要方法同山岳叢林地。同時,訓練中要加強徒涉訓練。
狙擊手能否成為行走在敵境的“活地圖”,化身為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潛行者,用圖技能嫻熟與否至關重要。這項技能是根植于狙擊手大腦中的智能導航儀,是執行一切狙殺行動的基礎技能和安全潛入潛出的保底手段,需要狙擊手刻苦訓練、用心鉆研。
編輯/魏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