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一片片、滿坡滿嶺的樹林,用它們挺拔的身姿、絢麗的色彩和熱情的笑顏,迎候著我們。山坡上,“塞罕壩歡迎您”,這鑲嵌在眾多植物組成的綠色屏幕上的紅色大字,映亮了我們的眼睛。在蒙古語中,“塞罕”即“美麗”,與漢語中的“壩”即“高嶺”相融合,意為“美麗的高嶺”。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壩上地區,具有草原、森林景觀,屬國家一級旅游資源,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旅游大巴沿著森林環繞的盤山公路,把我們帶到了塞上高嶺的觀景臺。近處,是一望無際、延伸向遠方的大片草甸。遠處,大片金色的白樺林、綠色的樟子松與火紅的五角楓以及多姿多彩的灌木相互映襯,綺麗繽紛。更遠處,是升騰的紫色霧嵐和旋轉的白色風車。
作為“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中國最佳森林公園,150多年前的塞罕壩水豐草綠、森林茂密、動物聚集,是遼金時期的“千里松林”,在清朝屬著名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也是康熙皇帝縱馬馳騁的地方。清朝后期,清政府在塞罕壩實施開圍放墾。后來,這里又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奪采伐和連年山火,最終使原始森林蕩然無存,塞罕壩退化為高原荒丘,“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之前那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美麗景色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云涯”的壯觀場面,只能在歷史書中才能看到。
自1962年起,塞罕壩人開始了營造萬頃林海的接力,在塞罕壩重新建起了世界最大人工林,它是具有很強震撼力和防護效果的綠色屏障。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最佳旅游品牌景區”,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塞罕壩既是自然界的美麗高嶺,也是塞罕壩人奉獻精神的美麗高嶺。
行走在塞罕壩,清風送來樹葉和小草的輕吟、鳥兒和牛羊的歡叫,以及游人的驚喜和贊嘆。這些美麗的聲音匯聚在一起,組成獻給塞罕壩的雄渾交響樂,一曲優美壯闊的生命贊歌。
(摘自《中國文化報》,本刊有刪節)(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