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周某入職某公司,公司《員工手冊》規定:“員工對家庭成員實施暴力、虐待等行為,導致公司名譽和利益受損的,視為嚴重違反規章制度。”
2021年3月,周某因多次毆打妻子,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毆打視頻流出后,網上一片嘩然,紛紛譴責周某慘無人道,公司也因此遭到客戶的諸多批評,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隨后,公司以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為由解雇了周某。周某不服,聲稱其家暴行為純屬個人生活行為,與履行工作職責無關,公司無權干涉,公司將其解雇屬違法行為。雙方就此發生爭議。
所謂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家暴因對家庭成員造成人身和精神的雙重傷害,為法律所不容,為道德所不齒。
《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第十七條規定:“采取毆打、凍餓、強迫過度勞動、限制人身自由、恐嚇、侮辱、謾罵等手段,對家庭成員的身體和精神進行摧殘、折磨,情節惡劣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以虐待罪定罪處罰。”
首先,企業具有制止員工家暴的法定義務。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規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據此,加害人所在單位有制止、處理員工家暴的法定義務,包括勸阻、批評教育等。
其次,員工因家暴導致企業聲譽受到損害的,可以解雇。
如果說,對家庭成員實施暴力只是員工個人生活行為,與履職無關,員工所在企業無權干涉,那么,若是該家暴行為被曝光后導致所在企業聲譽受損,比如客戶評價降低、失去合作伙伴信任、網上諸多負面報道等,則不再只是員工的個人行為,而是危及到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企業的聲譽和利益,甚至造成企業直接或間接的重大經濟損失。
鑒于此,企業將其定義為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并依此解雇家暴員工,屬合法行為。
再次,員工家暴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家庭成員之間互助互愛,既是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個人層面價值準則要求的應有內涵。無論是作為一個家庭成員,還是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其言、其行,都不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
本案中,周某對妻子多次家暴,不僅違反法律,也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還給其所在企業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企業將其解雇,合理合法。
(摘自《中國婦女報》,本刊有刪改)(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