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堂姐講給我聽的,她比我大十二歲。
那是一個靜謐的夏日夜晚,月兒彎彎,星光晶亮。我倆抱膝坐在堂姐家的房頂上,她向我講起那個神話故事。我糊里糊涂地聽著,她卻講得如癡如醉。院子里的一架葡萄正長勢蓬勃,一串一串地垂掛著,影影綽綽。旁邊還有一片茉莉花,散發著清香,整個夜色都被染香了。突然,堂姐指著天空中最亮的兩顆星,興奮地說:“那就是牛郎織女呀,他們就要見面了。”
幾天后,就到了七夕。那時候只知道,那天會有很多好吃的。晚上,大人們在院子里放一張桌子,置上瓜果,焚香跪拜后,就會把東西分給小孩子吃。大家似乎都很開心,只有堂姐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樣子。夜深了,竟下起雨來,堂姐卻固執地待在葡萄架下不肯回屋,任大娘如何訓斥,她都默不作聲。
那時的堂姐十九歲,在村子附近的一個小工廠上班。暑假無事,我常常跟著堂姐去玩。廠子里有一個大哥哥,樸實厚道,每次看到我,總會從兜里拿出糖塊塞給我。堂姐看到他,總是一臉羞澀。
沒多久,大哥哥家便托人來提親。一年后,他們在一片祝福聲中成了家,大哥哥成了我的姐夫。最初的幾年,兩人一起上班、下班,幸福甜蜜,讓人欣羨。
后來,工廠效益不好,兩人也就一起失了業。擺在面前的是嚴峻的生存問題,還有兩個幼小的孩子如何養育。當時,外出務工之風剛剛盛行,姐夫便跟著村里人一起出去打工了。從此,他們聚少離多,像牛郎織女一樣,生生地被分隔兩端。隔在他們之間的天河是生活。
堂姐獨自在家帶著兩個孩子,種著幾畝田,也著實辛苦。她還在自家小院里種了一架葡萄,夏日的晚上,常常一個人站在那里發呆。
每年七夕,姐夫無論多忙,必然回來與她團聚。這時的堂姐喜氣盈盈,做幾個精致的小菜,擺在葡萄架下,兩人就著淡淡的星光,三杯兩盞淡酒,靜靜地聊天。
一晃很多年過去,我早已知曉了七夕鵲橋相會時葡萄架下聽私語的傳說,也懂得了堂姐的固執,那是每個女孩子對美好愛情的祈盼。
如今,他們的心愿很簡單,過兩年,孩子學業完成了,姐夫就告老還鄉,他們不再做人間的“牛郎織女”。田里養花,庭前種葡萄,兩人牽著手,享受后半生的時光,在葡萄架下幸福地老去。
(龍鳳山摘自《齊魯晚報》)(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