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當今社會的進步,信息化技術全面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各科課堂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更好理解課上老師教授的知識。從音樂教學角度來看,多媒體的應用涉及了音樂課的每個環節,音樂欣賞、基礎樂理、唱游活動等方面。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為學生創設了音樂情景,完善了音樂課堂,使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化,提高了音樂課堂整體的教學質量。本文結合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以《宜蘭童謠》為例,簡單談談多媒體在音樂課堂上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音樂課堂;《宜蘭童謠》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2)10-0052-03
一、多媒體技術
(一)多媒體的概念
多媒體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存儲信息實體,第二層是信息傳遞載體。多媒體技術是指計算機處理的多媒體信息,例如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等,并將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管理,整合在一定的交互頁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一系列用電腦技術組合起來帶入課堂,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并非取代傳統課堂,而是用多種方式優化課堂,讓課堂教學變得更高效。
(二)多媒體與音樂課堂結合的意義
多媒體音樂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多種感官并用,強化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這是現代先進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而言,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讓課堂充滿趣味性的同時,有節奏地控制課堂教學進度。學生天真質樸,對萬事萬物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對音樂也是如此。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的課件,畫面精美、圖片生動,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學生可以從課件圖片中了解音樂形象,再根據已知音樂形象,聽課件中的音樂,發揮想象自己在腦海中構建音樂情景,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知不覺頭腦就會越來越靈活。在欣賞樂曲方面,多媒體技術更容易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音樂。在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多媒體課件上的小音符畫得更標準,而且會說話,可以自我介紹,學生覺得有趣,印象自然深刻。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和制作慢慢成為音樂老師的必修課,多媒體課件的融入等同于開發了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的開發是音樂學科發展的必然途徑,多媒體與音樂課堂結合的意義在于: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愛好的重要手段之一,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習慣,對教師而言,更是提供了一個教學相長的教育平臺。
二、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一)多媒體音樂教學對教師的作用
現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傳遞知識,并能夠讓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了解課堂所學知識,既形象又直觀,靠近理想的教學效果。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簡單說說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的作用。
第一,促進了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意識,教師學會合理利用有效資源,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加以整合并傳播。
第二,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思路,為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思路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教師能夠根據多樣的多媒體素材發揮想象力,創新音樂課堂。
第三,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可以通過鼠標電腦的[KG(0.1mm]配合,輕松地展示有效的教學環節、精美的教學畫面以及動聽的旋律音響。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為課堂增加知識拓展、創新表演等環節。
第四,教師在搜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資源時,會逐漸提高自身的素養,以更專業的狀態備好每一節音樂課。
第五,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會發生改變,學生會因為教師的課件產生求知欲,教師也會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綜上,多媒體音樂教學是時代進步的產物,身為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自身素養和課堂質量。
(二)多媒體音樂教學對學生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要想有效教學首先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音樂教學就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途徑。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情況,闡述一下多媒體音樂教學對學生的作用。
第一,聲畫統一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情景啟發學生思考。教師把課堂需要的圖片、聲音、視頻相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再將語言、圖片、音樂相結合,創設音樂情景,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想學”。
第二,利用多媒體音樂教學,開發學生想象力。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1]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資源為學生創設一個圖文并茂的音樂情景,有效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使學生“樂學”。
第三,通過多媒體音樂教學也走進了現代音樂教學的新環境,學生有了更豐富、更新穎的音樂體驗形式,使學生“愛學”。
三、多媒音樂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疫情期間,學生無法回歸學校上課,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科技手段,老師用電腦和多媒體課件配合,讓學生在家也能上好課,學知識。以上海的空中課堂音樂學科為例,老師將一節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手段壓縮成20分鐘的視頻。視頻中內容豐富,結合動畫、圖片、音樂、舞蹈等為學生精彩呈現每一節音樂課,讓學生感受到即使在家學習也饒有興趣。回歸校園,有了音樂空中課堂的優等資源,拓寬了教師備課的空間,可以直接利用空中課堂精準資源,截取需要的部分,加入音樂教學,節省了老師搜集資料的時間,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以欣賞課《宜蘭童謠》為例
《宜蘭童謠》是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的一節欣賞課,是一首來自我國臺灣的管弦樂作品,樂曲的主題旋律改編自《天烏烏》《丟丟銅》兩首臺灣童謠。學生需要通過聆聽,想象樂曲描繪的情景,感知交響樂團中不同樂器組的音色變化。
(二)多媒體技術在《宜蘭童謠》中的應用
樂曲要想吸引學生,導入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陳舊傳統的語言導入已經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還有可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就使導入環節變得更新穎、生動,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筆者截取了空中課堂上的優質資源,讓學生輕松進入課堂主題,同時又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感受音樂,產生想要繼續了解音樂的興趣。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良好的導入就讓課堂教學成功了一半。[2]
1.增加音樂趣味性
多媒體能把枯燥的課堂氛圍轉化成立體的形象內容,比如課堂中學生可以律動體驗音樂,引子部分用肢體語言結合音樂模仿火車開動的場景。教師不能用實物具體展示的環節,可以通過多媒體圖片和視頻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比如課堂中圓號吹奏的火車汽笛鳴笛的聲音,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來認識圓號。對于學生不了解的地區民族風俗,多媒體技術也可以帶學生領略。例如:課堂中歌曲的閩南方言,學生邊聽邊感受不一樣的語言魅力。
2.喚起學生音樂情感
傳統教學中,教師需要苦口婆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今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師能夠通過多媒體課件設定音樂場景,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去真實感受音樂情緒。例如在課堂中了解童謠背后的小故事,筆者截取了空中課堂的視頻,用動畫的形式介紹,學生聽得認真、感受真切,能夠理解樂曲旋律,是因為交通便利而喜悅。結合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們展示,現在大部分地區擁有發達的鐵路,仍有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利,讓學生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時產生報效祖國、建設祖國的情感。多媒體的加入使學生體會到音樂情感,也能夠增加學生的愛國之情。
3.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初中音樂教學策略》中有一句話“基礎教育的目的[KG(0.1mm]是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正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視聽結合、感官與知覺并用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體驗。例如,在課堂上短短的35分鐘之內,教師要教授完整的《宜蘭童謠》、帶學生進入音樂情境、聽辨樂器不同音色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便能順利完成比較復雜的音樂課堂教學。學生通過導入視頻音頻進入音樂課堂,用圖片加音頻介紹認識不同樂器、感受樂器不同音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課堂上的35分鐘,提高了課堂效率。
4.拓寬學生視野,創新音樂思維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同時音樂本身的非具象性對課堂中學生聽覺注意力要求也比較高。多媒體音樂課堂的呈現,讓學生最大限度感受音樂,還能掌握教師示范不了的音樂知識,例如:課堂中完整的管弦樂欣賞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種類樂器融合到一起的音樂魅力,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審美體驗,開拓了音樂視野。
在音樂創作方面多媒體技術同樣拓寬了教師的教學空間和學生的創作思維。例如:“隨身樂隊”這個應用程序可以模擬很多樂器的聲音,可以制作多音軌伴奏,這樣學生就可以用這樣的簡易音樂制作程序,親身體驗音樂制作的快樂。
四、小學音樂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須注意的問題
(一)多媒體音樂教學不能將傳統教學取而代之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模式,而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師生交流的過程,師生交流的過程也是最直接最及時的。如果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課件,師生交流減弱,就會影響學生學習和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本應該完成的事情,不能去靠多媒體手段。例如:教師的鋼琴伴奏,要隨著學生的演唱速度變化;教師的范唱,要聲情并茂,“抓住”學生的眼睛。每個教師都有不同的個人教學風格,不能使其被多媒體技術掩蓋。
(二)裝飾性不能大于音樂主體性
音樂是一門以聽覺為主的藝術,聲音是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一味地追求畫面精美、動畫有趣,就會產生顧此失彼的效果,學生被栩栩如生的畫面吸引,難以專心于音樂本身,降低課堂質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就變成了視覺刺激,難以把握音樂的內涵及形象。音樂教育家雷默說:“音樂教育一旦脫離了音樂體驗本身,也就失去了音樂存在的理由。”[3]所以課堂上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美化旋律的音質,不能過多注重畫面感。
(三)多媒體音樂課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探索者,本該井井有條的上課過程,如果全被多媒體課件取代,就會削弱教師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思考性,也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參與交流的能力。曾有國外心理學家在實驗基礎上得到一個公式:信息效果=7%的文字+38%面部表情。[4]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和面部表情對于學生獲取信息至關重要。過多的多媒體呈現,久而久之,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興趣也會逐漸降低,不再那么被吸引。教師要記住多媒體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自身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地位,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結 語
多媒體音樂課堂對于小學來說是非常適用的,多媒體技術的加入可以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拓寬學生音樂視野。讓學生在音樂感知、音樂思維、音樂情感等方面得到發展。多媒體音樂課堂,也促進了教師的多媒體使用意識,與時俱進。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能促進教師自身素養和認知的提升。多媒體豐富的資源為教師在創新課堂中提供了想象的空間。但多媒體音樂課堂也是一把雙刃劍,教師過多的注重多媒體課件就會忽視課堂主要內容的講解,學生也會因此掌握不好課堂中的知識點。所以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不能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相信多媒體技術還會繼續發展,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的技術也會更加豐富,教師、學生、多媒體三者相輔相成才能夠形成多媒體音樂課堂教學的最好狀態。
注釋:
[1]李 智.論多媒體手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大學,2009:19.
[2]楊 歡.讓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學科牽手[J].教育教學研究考試周刊,2014(95):188.
[3]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69.
[4]劉俐彤.多媒體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園地,2011(12):201—202.
(責任編輯:韓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