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探討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有效途徑。首先,闡明節奏訓練在視唱練耳課程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教學中節奏訓練的現狀。最后,提出了有效的節奏訓練策略。旨在總結和歸納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方法,并在尋找節奏訓練的方法途徑中給予教師一些新啟發。
[關鍵詞]視唱練耳;節奏訓練;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3-0072-03
[作者簡介]謝 寧(1980— ),女,東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藝術部中教二級教師。(長春 130000)
作為一種較為重要的內容單元,視唱練耳教學對師生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技術和藝術要求,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因此,在以節奏訓練為主要環節的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尋找正確、高效的節奏訓練方法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節奏的發展必須從感官反應開始,培養對節奏感、節拍感以及學生對于節拍之間相互關系的正確理解,并加強視覺、聽覺、訓練和記憶之間的聯系。音樂節奏訓練需要更多地關注訓練過程和感知音樂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和表現力,達到最佳的節奏訓練效果。在音樂中,節奏是指由聲音的長短和強弱節拍的位置組成的運動形式,是音樂的骨架,是音樂存在的基礎。音樂教育中節奏訓練的目的,不僅僅是通過反復練習音符長度、強弱節拍位置的節奏,還有幫助學生達到準確、嚴謹、清晰的示范節奏,演示時發聲和唱(彈)奏自如,把握各種作品的節奏。除了技術和心理因素外,有些學生唱歌時會變得不穩定。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各種節奏。比如唱歌的時候,學生唱不準大附點、三連音,前后十六分不清,后拍句唱不準,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搶拍、搶節奏。直接影響學生唱歌和演奏的表現效果。如果這個基礎沒有很好地建立,就會限制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節奏訓練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尤為重要。
一、視唱練耳節奏訓練的要素
音樂中節奏是最基礎的組成要素,節奏能夠掌握音樂的情緒和氛圍,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會對節奏進行單獨訓練,并通過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保證學生對節奏的掌握。在節奏的訓練中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包括速度、節拍、重音三個方面。
(一)速度
在歌曲結構中,速度指的是整首歌曲的節拍速度,一般歌曲在五線譜上會直接標注出速度。音樂速度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標識,第一個方面是通過文字的方式直接表示,比如慢速、中速和快速。同時還有一種屬于音樂專業的術語,在平常的樂譜中不常見,一般應用到專業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在視唱練耳練習中,經常會采用數字標記的方式確定歌曲的快慢。音樂作品的演奏中可以對速度進行調整,但是調整的幅度不能太大,保證音樂的靈活性。[1]
(二)節拍
節拍是一首音樂的靈魂,在演唱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一邊演唱一邊打節拍,通過手掌的拍打完成一個節拍,比如可以先拍打手掌的上方,然后再拍打手掌的下方,在兩個張合下就可以完成一個拍子,僅拍打上方或者僅拍打下方就是一個半拍。而且在一首音樂的完整演奏中,每個節奏和節拍都是緊密聯系的,節拍需要節奏的輔助。音樂的標記中一般都是通過小節的方式代表節拍。在各個小節中都會標出明確的強弱節拍,通過強弱節拍的結合,使音樂形成節奏。
(三)重音
描述聲音的性質中包括音調的強弱和聲音的高低,以及音色的特點。在整首音樂中會有一個比較強的重音,這也是對節奏點的分辨,使人們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產生情感上的震撼。在音樂中通過搖滾樂以及鼓聲等樂器的應用,會使重音的部分更加突出。在演唱一首歌曲的過程中,音樂會有明顯的高低頻,但是卻無法將這些頻段完全分開。在一首音樂中,高頻指的是比較輕的音樂,中音頻的聲音會比較平緩,使聽者產生一種舒心的感覺。而低音頻的音樂能夠使人充滿力量,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會采用多元化的重音教學模式。
二、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訓練存在問題分析
在視唱練耳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節奏訓練時經常會出現困難。總結如下:
一些學生習慣于用他們的頭、身體和呼吸來打節拍,進行視唱練耳中的節奏訓練。雖然初期練習可以起到輔助作用。然而,經常使用這種輔助方法,存在兩點缺陷,一是在外人看來,表演者的外在形象不美觀,二是容易產生依賴情緒,影響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與欣賞審美能力,不利于學生培養優秀的音樂素養,為今后的許多節奏訓練、音樂學習設下一定的障礙。
而對于節拍器來說,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雖然是一種使用節拍器的方法,但也有一些學生習慣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自己的音樂學習。[2]學生往往有無視節奏訓練的想法,認為在視唱練耳中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練唱要靠自己熟悉的節奏,單憑感覺練唱,這樣會在時值、節拍、重音上出差錯。另一個是學生普遍存在的速度感差的問題,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學生的速度感不強,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下意識地放慢了速度。另外,韻律訓練還存在節奏不協調的問題,有的學生節奏唱得時間過長,有時唱不出節奏,不知道節奏發音和停止點。自然在視唱過程中出現了節奏混亂的問題。
此外,部分學校對視唱練耳的重視度不足,認為視唱練耳對音樂的學習作用不大,因此在教學方面的精力不足。學生在演唱比較熟悉的節奏時,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印象進行演奏,使視唱練耳的重音以及節拍演唱出現錯誤。同時,學生在視唱練耳中速度感不強,特別是一些練習難度比較大的曲目,在曲目比較輕松的地方,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但是在演唱難度比較大的地方,則會自覺降低速度,這種演唱方式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練習。此外,部分學生在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中,容易導致節奏感不強,在演唱中音調不均勻,或者相對于標準的音調來說演唱過長,或者音調的演唱不均勻,無法對音樂的發音有正確的認知,止音時間的確定也不準確。
三、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訓練策略
節奏訓練就像任何其他音樂學習環節一樣,重要的是要提高教練的感知力、創造力和表演技巧。同時做到教、學、做合一,從理論出發,但要落實在生活和實踐當中,以強化學生的辨析能力和節奏敏感度。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以下最有效的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節奏訓練策略。[3]
(一)視覺、聽覺下的節奏記憶
音樂的節奏最初是靠視覺來記憶。視覺引導的節奏訓練(邊讀音樂邊敲節奏)可以幫助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節奏的類型。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內在視覺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在理解節奏中能夠“視覺”識別,充分發揮學生“視”的潛在能力。音樂作品中的節拍形式多種多樣,但歸根到底有幾種最基本的風格,在了解了這些基本節奏之后,學生可以在視覺上通過打拍子、看書等方式來記憶。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將附點、均分、切分型等基本節奏形態進行分類,舉例如下:
附點型:(大附點)、(后大附點)等。
均分型:(前十六)、(后十六)、(全十六)等。
切分型:(小切分)、(雙變大切分)等。
用聽覺強化節奏聽辨。每一種節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進行歸納、分析、比較、說明。例如:在一拍中有兩個音節的節奏 ,我們可以從聽覺上對其在時值、節奏重音上的表現特征進行分析和比較:
(均分型)先強后弱;
(小附點)先強后弱;
(后小附點)先弱后強。
通過這種比較,學生們就容易從聽覺上區分出不同點,不僅可以簡單地記住節奏,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節奏特點掌握聽力和辨別的方法,從而提高聽音樂的能力。
(二)樂器強化節奏的辨認及記憶
視唱練耳教學中,對節奏的記憶非常重要,尤其是剛接觸音樂的學生,一般不能很好地實現對音節形式的記憶。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慢慢地指導學生使用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樂器來學習節奏。這讓學生可以根據音樂的節奏選擇相應的樂器,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進行輔助節奏訓練,可見具體的樂器也是學生學習節奏的關鍵。
(三)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
很多學生在聽到單個音符、音高和和弦時聽得清楚,但在聽到節奏和旋律時卻有問題。主要原因是它在一些常見的節奏模式中相當模糊。如果記不住某些節拍的節奏,那就是節奏混亂,旋律沒有條理。因此,可以教導學生從最基本的節奏模式開始節奏訓練,告知學生每個節拍的時值,學習四個十六切分節奏、后十六前八等單位節拍,筆者認為學生有必要牢牢記住。在節奏韻律訓練中,學生模仿節奏,將韻律發音為“da”,注意不要追趕拍子,理解速度的一致性,適應不同類型節奏的強弱。[4]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可以使得學生掌握常見的節奏類型。然后在節奏型中加入固定的音色,以旋律的形式演奏,讓學生學習旋律的節奏。通過節奏與韻律交叉訓練,不僅僅可以熟練地把握節奏,甚至曲調也能夠基本上把握清楚。視唱水平得以提高、練耳水平也可以提高,使得學生對音樂記憶更為深刻,更有效地進行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使得視唱練耳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四)讓節奏回歸到生活之中
在音樂教學中,回歸生活也是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節奏來自生活,只是在音樂中進行相應的音樂練習也會顯得乏味。教師可以用相應的生活場景或生活點來補充節奏訓練方法,例如在學習和運動中進行相應的音樂練習,以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表達音樂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最真實的節奏與韻律。
音樂課堂視唱練耳中的節奏訓練,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節奏的各種元素來習慣聲音值的長度和強度之間的節奏。因此,通過示范嚴謹準確的節奏,就能比較不同的節奏,通過自我分析示范來掌握不同的節奏。通過節奏訓練來掌握各種音樂元素的節奏,從而使得學生們自由、準確地進行音樂作品的演唱。
四、視唱練耳中節奏訓練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節奏訓練的辨認、記憶和訓練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和使用以上策略,還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進行統籌篩選,配合學情和課標的精神因地制宜、協調地將現代和傳統互相交融,將教學內容與教育技術相輔相成,使學生學有所得、一課一得,這樣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教學相長。
(一)現代節奏與傳統思維的協調性
視唱練耳教學初期,學生初接觸現代節奏,無法靈活地掌握音樂節奏,只能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對現代視唱練耳的節奏進行套用,導致出現不適應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需要為學生對現代節奏特點進行講解,并通過與傳統節奏的分析探尋差別,幫助學生打破傳統思維的禁錮,能夠采用新的思維節奏。[5]
(二)注重因材施教
視唱練耳的水平能夠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進行反映,因此視唱練耳也是音樂能力評價的重要指標。當前視唱練耳的訓練方法比較多,關于節奏訓練的類型也比較豐富,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呢?為了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提升視唱練耳水平,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首先,學生們的音樂成長環境和經歷不同,對音樂的認知和掌握水平存在差異,因此視唱練耳訓練的難度也會比較大。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深入了解,同時采取分層的方式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提升學生的節奏訓練效果。其次,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凸顯,視唱練耳的節奏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競賽、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們結合自身的想法提出相應的訓練建議。
(三)注重引導現代化技術
視唱練耳教學中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學中需要加強對教學結構的優化,解決音樂教學中的問題。隨著教學技術水平的提升,視唱練耳節奏教學中也需要善于應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夠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為學生提供教學體驗,通過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對節奏訓練方法和內容進行豐富。教師在教學中不需要反復彈奏為學生提供指導,而是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的方式,邊播放邊指導,而且對于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隨時暫停,再播放,提升節奏指導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電腦系統進行樂器的打擊,還能夠保證音色的準確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調整播放速度。
結 語
整體來說,節奏訓練在視唱練耳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明確節奏訓練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要把握視覺、聽覺下的節奏記憶,樂器強化節奏的辨認及記憶,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讓節奏回歸到生活之中。
節奏既是表達音樂的基本方式,又是音樂的靈魂和脈動。它可以賦予旋律獨特的個性,鼓舞人心,對塑造音樂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學生來說,雖然在節奏上有先天的差異,但通過后天的培養,是可以提高的。故此,在視唱練耳教學中仍應該重視對節奏訓練的策略探究,同時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視唱練耳這門課程。
注釋:
[1]王冬冬,韓晉寧.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訓練的應用探究[J].藝術教育,2019(11):32—33.
[2]張 蒙.視唱練耳教學中節奏訓練的審美實施[J].青春歲月,2019(11):125—126.
[3]陳兆凌.視唱練耳教學中現代音樂節奏訓練探究[J].北方音樂,2019(02):110—111.
[4]唐詩諾.視唱練耳教學實踐中多聲部視唱作品的訓練方法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
[5]吳 瓊.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14(10):213.
(責任編輯:莊 唯)